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今天10月18日,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距離88公里,全程距離:1227公里。多雲,微風,用時:5.5小時。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運河大堤

原計劃7:30吃早飯,隨後就出發。可早上發現自行車胎有點軟了,如打一次氣,估計還可以騎。但既然有漏氣,肯定有問題,在酒店補胎比在路上補要方便得多。出發時間晚了半個多小時。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黃河大堤——路那裡險工

出梁山縣城,沿著水泊大道往北,接S243。公路左邊就是魯運河。京杭大運河在山東境內稱魯運河,但每一小段又有自己的名稱,如從濟寧到梁山,稱為“梁濟運河” 而濟寧到南陽湖又稱魯運河。魯運河從南陽湖走南四湖水道,在江蘇段稱京杭大運河。梁山到黃河這一段稱魯運河,過了黃河又叫京杭大運河。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黃河大堤——國那裡險工

按導航,梁山到聊城走S243公路。國道、省道路寬、路直,不易走錯,但車輛多、灰塵多、噪音大、景色單調,騎幾十公里這樣的路,會感覺很乏味。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大運河主要承擔著南水北調功能

我們在出梁山約5公里左右處,離開S243轉入小路,繼續沿著運河騎。這是一條運河大堤,高出地面約有10多米,左邊是運河,右邊是生態林和農田。路寬10多米,全新的柏油路,幾乎沒有車輛,沒有行人,更沒有紅綠燈。一切都非常乾淨。約20公里到了黃河邊。運河到黃河這邊中斷。這一段運河,主要功能已經不再是運輸功能,而是南水北調。因為北方地勢是北高南低。南水北調,水要從低處往高處流,必需一路建泵站逐級提水,保證水從低處往高處流。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黃河分洪閘

到了黃河邊,見到黃河心潮澎湃。黃河是中華文明發源地,被中國人稱為“母親河”。黃河磅礴雄偉的氣勢,勇往直前的精神,體現中華民族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品格。我們到達的位置叫“路那裡險工”。“九曲黃河萬里沙”,由於黃河攜帶大量的泥沙,逐年積累,黃河高出於地面成了“懸河”,這也成為黃河下游幹流堤防及主要支流河口段堤防管理的重點。為了防止水流淘刷,在直接臨河的堤段上修築丁壩、垛和護岸工程,稱為“險工”。不靠河段的堤段,習慣上稱為“平工”。這一段是黃河的拐角,是很危險的一段堤岸。“路那裡險工”,緊挨著是“國那裡險工”。還有黃河分洪閘。這分洪閘,就像一把懸在分洪區人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一旦黃河氾濫,防洪大堤承受不了黃河洪水時,就要開閘放水,犧牲洩洪區人民的利益,保護大堤安全和下游城鄉安全。分洪閘是建在河堤上,高出河道,閘下沒有水,閘的前面還有一道比大堤低一些的土堤。估計,這土堤的高度是洩洪的高度。當洪水漫過這土堤,大堤將處於臨危狀態了。分洪閘閘門拉開,對於洩洪區的人民來說,就是災難降臨之時。自古險工在黃河,河底高懸急轉彎。便是對黃河險工形象的描述。以前黃河決堤都發生在黃河拐彎角。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黃河上的浮橋

我們沿著黃河大堤過了黃河上的浮橋,繼續沿黃河大堤前行。有一段並不臨河,大概就是“平工”吧。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黃河大堤

這一段主要有二個看點。魯北運河入黃河口,二是南水北調穿越黃河。大運河在山東的東平湖至位山間與黃河交匯。黃河以北的魯北運河,也稱位山、臨清運河,原河段已淤塞。按地圖上看,京杭大運河與金堤河相連接,金堤河入黃河。現場看到,金堤河雖然很寬闊,但河道很淺,不能通航。從目前看到的情況,大運河在梁山以南航運繁忙,過了梁山因河床地勢高,依靠船閘對於通航很不方便,已失去通航條件。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金堤河

南水北調穿黃工程,一直被一張照片忽悠了,以為在黃河上架起了引水大橋。其實南水北調穿越黃河是在黃河南北兩岸的解山和位山之間,從黃河底走隧洞。隧洞位於黃河底下70米,全長585.38米,直徑7.5米。所以在黃河河面上看不到引水橋。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京杭大運河穿越黃河圖

20公里運河大堤,30公里黃河大堤,離開黃河大堤,38公里S246省道到聊城。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東昌湖

從南門進聊城。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區—東昌府獨具“江北水城”特色,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東昌府

我們先從南面到了東昌湖,這是一個很漂亮的湖,湖的中間是個古城區。雖然很多是新建的仿古建築,但它不像其他城市建一條仿古街,而是建了一個城。

中軸線上是原來的幾座老城樓,四周有部分城牆和城樓。城內在原來的基礎上,利用原來格局和遺址,修舊如舊,建舊如舊,很漂亮。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東昌湖

城的四周不是護城河,而是護城湖。形成“湖水相連,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體”的獨特城市風格。這得益於以前大運河流經東昌府。我感嘆以前只知道杭州的西湖是最美的,今天才知道還有聊城東昌湖。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東昌湖夜景

進了聊城一直想找有關鬼魂的故事,可在城裡騎了一大圈,沒有一點與鬼魂有關。心裡納悶,既然是旅遊城市,為什麼不打鬼魂的廣告。到了晚上做作業時,才發現,聊城與聊齋沒有半點關係。作者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人。聊城。。。聊齋,在心裡鬧了一大笑話。

騎行京杭大運河第14天:梁山—聊城


明天行程:聊城—德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