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真的不重要嗎? 中醫講“諸病於內,必形於外”(一)

我們常說“相由心生”,而事實上,容貌其實是由人體的內臟健康程度決定的,因為五臟六腑是人體的根本,內臟越健康,則皮膚越好,氣色越佳,而臟器病變,則會在面部有所顯現!

要知道,雖然皮膚位於人的體表,但卻是人體的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它與整個機體與其周圍環境關係密切,就象人體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中醫四診中望診排在第一位,通過望診就可以很容易地診斷一些常見病症。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些中醫根據面色來判斷疾病的簡單方法。

容貌真的不重要嗎? 中醫講“諸病於內,必形於外”(一)

中醫認為,我們黃種人正常的面色應該是微黃透紅,明潤光澤的,這是健康的面色。當然,由於遺傳、體質、年齡、職業的不同,正常面色也有所差別,有的偏紅,有的偏黃,有的偏白,有的偏黑……但總以明潤含蓄為特點。

面色明潤是指面色光明潤澤,是精氣充盈的表現;含蓄是指面色隱含於皮膚之內而不特別顯露,是精氣內含而不外洩的象徵。當你發現自己或親友的面色與平時有較大改變,在排除了正常的外來影響因素之後,就要考慮疾病或亞健康的可能。

下面介紹幾種異常面色

面色白:由面部毛細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中醫認為大多為虛寒或失血。面色白而虛浮,屬於氣虛、陽虛;面色蒼白而枯槁,屬於血虛。氣血不足,內裡必有虛寒。多見於久病體虛、大出血、慢性腎炎、呼吸系統疾患以及有貧血傾向的人。

面色萎黃:面色萎黃,沒有光澤,常提示脾虛、氣虛、血虛;也見於寒溼內停。

面色青:面部青筋顯露,或整個面色發青,見於受寒、驚風、氣血瘀滯、劇烈疼痛等,都提示體內有寒氣。

面色嫩紅:一般來講,面色紅赤代表有熱,但也有人整個面部浮白,而顴骨周圍嫩紅,往往是內寒深重、陽氣浮越的表現。

面色黑:腎虛有寒、瘀血水飲停積的人,往往面色發黑。嚴重者如尿毒症晚期患者;輕淺者如熬夜後眼圈周圍發黑、狀如熊貓的人,都有血瘀寒積的表現。

容貌真的不重要嗎? 中醫講“諸病於內,必形於外”(一)

中醫面色與五臟的關係

中醫診療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的面部顏色與各臟器病變關係密切,或者說,人體各臟器病變在面部都會有所顯現。

肺部

1:兩眉間發暗,為肺部久病。

2:右側臉頰特別是顴骨處發紅,為肺有熱病,但是在未發將發之時。

3:肺初病者,特別是初受風邪,在面部表現為兩眉上發白。

4:喘息鼻張者為肺病已久。

心臟

1:印堂暗紅,為心部久病。

2:上下兩唇出現赤色為心病初期。

3:舌卷短、兩顴出現界限分明的赤色為心病已久。

肝病

1:鼻樑中部發暗、發鏽為肝部久病。

2:兩目下發青,面色汙濁,象總也洗不乾淨,為肝病初起。

3:左面頰特別是靠近鼻翼處出現暗紅色,為肝未病將病之時。

脾病

1:鼻頭色暗黃,兼有丘疹,為脾胃病已久。

2:整個鼻樑色黃為脾病初期。

3:唇部色澤暗淡,臉部及四肢肌肉鬆懈下垂,為脾病漸進。

腎病

1:整個面色黎黑垢濁,下眼瞼腫,色黑,為腎久病。

2:下巴暗紅色。

容貌真的不重要嗎? 中醫講“諸病於內,必形於外”(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