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7月15日,四川農村日報以 《搶早市場 到底害了誰?》為題報道了獼猴桃早採一事,引發行業內外人士的普遍關注。

如今,報道已過三個多月,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產業震動開始。

如何維護好獼猴桃這個我省的特色產業,贏回消費者,樹立全球行業地位呢?

來看川農妹小夥伴的市場調查與分析。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成都某超市出售獼猴桃。

市場調查


今年早採有多嚴重?

據我省獼猴桃專家介紹,根據今年的氣候和各種植區域的地理環境,我省紅肉獼猴桃的成熟時間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

據調查,濛陽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水果市場7月10起,就有來自成都、德陽、樂山等地種植的獼猴桃入市,而淘寶上也在7月上旬和中旬就開始銷售四川的獼猴桃。

據相關部門和市場統計,到8月初,已經有近千噸未成熟的獼猴桃入市。

多位獼猴桃專家和不少批發商都反映,今年獼猴桃(紅肉)早採現象非常普遍。

有專家甚至預計早採數量達一半。

由此,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各環節震盪↓↓↓

生產環節,產地果園:

海沃德賣成白菜價

這段時間正是黃肉獼猴桃和綠肉獼猴桃成熟的季節。今年的氣候,對獼猴桃來說,還算風調雨順,但最近種植戶們卻高興不起來。

綠肉獼猴桃的主要產地陝西,獼猴桃產量超過全國的2/3。中國獼猴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陝西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雷玉山,長期在各獼猴桃基地奔忙,對當地獼猴桃行情瞭如指掌。

他透露,現在獼猴桃的果園收購價在去年基礎上平均下降30%。其中,翠香平均4元/斤,徐香2.5元/斤,秦美1.5元/斤,海沃德僅1.2元/斤。而去年翠香買到5-6元/斤,徐香賣到3-4元/斤,海沃德賣到2.5元/斤,秦美1.5-2元/斤。

在我省獼猴桃主產區都江堰,紅肉獼猴桃早已收穫,目前正是綠肉獼猴桃成熟的季節。

都江堰獼猴桃協會會長晏志強介紹,都江堰的綠肉獼猴桃有6萬畝,今年產量和去年相比,基本穩定,但“今年果園收購價相比去年跌了不少,海沃德1.7元/斤,徐香2元/斤,去年海沃德要賣2.4元/斤。”


中間環節,批發商:

6.5元收購的紅肉獼猴桃,2.5元-4元/斤都還賣不動


獼猴桃的銷售期很長,通過凍庫保存,可以從8月份賣到第二年的春節。在這個環節,經銷商扮演主要角色。

四川漢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海軍,主要經營紅肉獼猴桃(紅陽)。今年8月下旬,他在綿陽訂單收購了58家農戶的1250噸紅肉獼猴桃,價格是6.5元一斤。但批發市場出貨價格從9月份開始就直線下滑,10月下旬,大部分紅肉獼猴桃的出庫價僅在4元多一斤,有些2.5元都在賣。

“價格低還賣不動,現在我才賣出不到350噸,還有900噸,已經虧了七八百萬了。”

在彭州市濛陽水果批發市場,獼猴桃的批發價從3元/斤-7元/斤不等,與7月初早採時的價格相比有著天壤之別。現在市場雖然賣獼猴桃的攤位比7月多,“但最近每天的走量越來越少。”劉海軍已經愁了近兩個月了。

零售商則哀嘆:獼猴桃已成“吼貨”

小區附近一家水果店已不銷售獼猴桃了,店主說,8月份賣了獼猴桃(早採),顧客反饋不好。而在小區附近的流動攤上,獼猴桃成了“吼貨”,“快來買啊,5塊6一斤,紅肉獼猴桃……”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成都某農貿市場出售的獼猴桃。

終端環節:

低品質獼猴桃打擊了消費者信心

“影響獼猴桃品質,主要有三大因素:早採、膨大劑、保鮮劑。”雷玉山在10年前就開始呼籲,種植戶要嚴防以上三點,其中早採排第在一位。

雷玉山透露,翠香獼猴桃和紅陽獼猴桃上市時間相近,根據產地的不同,都是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成熟,但兩個品種都普遍早採一個月左右。

低品質獼猴桃打擊了消費者信心。

↓↓↓

成都白領羅女士:8月底吃了朋友送的優質紅肉獼猴桃,最終還是決定繼續選擇新西蘭的獼猴桃。獼猴桃中間的心是硬的,而且有空心,還是沒有新西蘭的好。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消費者購買的獼猴桃空心嚴重。

成都工程師張先生:也在7月買了紅肉獼猴桃,最後抱怨,放了兩多月都沒放軟,簡直不知道咋個選獼猴桃,不買了。

農貿市場隨機採訪一消費者:不買獼猴桃,以前買過,多貴,結果買回去,要麼緊到都放不軟,要麼就放爛了,真正吃到的少。

參加獼猴桃品鑑會的劉先生:8月中旬,在成都附近的獼猴桃產區,選擇優質果園,採摘了幾十斤獼猴桃。10月中旬,參加省農業農村廳的獼猴桃品鑑會,一對比,才發現自己採摘的獼猴桃和送品鑑會的獼猴桃差距有多大。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我也在網上買過一次獼猴桃,出差幾天回來,就爛掉一大半,可以說最後吃一半,丟一半,體驗非常差。如果我們給消費者的獼猴桃都能像送品鑑會的那麼好的品質,哪還愁賣不出去呢。

專家解讀

1、早採果甜度不夠,幹物質少,軟熟後可能就是一包水。

2、加了膨大劑的果實,果實變形,中間空心。

3、加了不良化學保鮮劑的果實,硬得像石頭,不能軟熟。

探因和影響

探因:為什麼消費者難買賬?

省農科院加工所所長朱永清:

獼猴桃必須經過後熟,軟了以後才能吃。這就存在一個“品質暗箱”:在購買時,消費者無法現場檢驗水果的口味,不能立刻判斷其品質。

這就給早採果上市留下空間,為未成熟果品流行埋下伏筆。大量未成熟獼猴桃果實上市,不能正常後熟,消費體驗差,嚴重影響獼猴桃在消費者心目中形象。

另外,如何做到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調控獼猴桃的後熟,提高消費者的體驗,解決要麼不軟,要麼一下成熟來不及吃,這也是我國獼猴桃產業的一個短板,影響了對獼猴桃的消費。

為此,我們一方面需要通過宣傳,讓生產者不要急於早採上市,應根據貯藏和上市時間計劃,等果子達到相應的採收標準再採摘;

另一方面,積極推廣精準貯藏和熟化調控技術,提高消費體驗,用高品質的獼猴桃贏回消費者的信賴。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這是品質極佳的紅陽獼猴桃,肉黃心紅。


影響:生產方:效益大幅下滑,甚至不賺錢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後,最早受影響的就是中晚熟獼猴桃,其價格大幅下跌,種植戶效益大幅下滑,甚至不賺錢。

中國獼猴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雷玉山:

農民種植,不計勞動力成本,每畝成本2500元左右,今年翠香平均每畝收入能夠達到10000元左右,徐香8000元左右,秦美6000元左右,海沃德更低。

農民果園還是有錢賺,但不是以前的平均6300元,今年就是3000左右,公司果園如果算上勞動力成本就沒有錢賺了。

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水果市場的負責人:

紅肉獼猴桃由於是最早熟的獼猴桃品種,這兩個月價格的斷崖式下跌,影響最大的就是經銷商。從市場工作人員調查的情況顯示,今年獼猴桃經銷商大面積虧損。經銷商劉海軍已經虧損七八萬。

在獼猴桃領域做了多年經銷商的劉海軍:

現在紅肉獼猴桃的批發價格也將影響明年的果園收購價。在行業裡,一般第二年的收購價會參考前一年賣出的價格,這意味著明年紅肉獼猴桃的果園價很可能低於4元/斤。

都江堰小平家庭農場的主人伍小平:


如果價格低於6元/斤,將面臨虧本。讓行業人士更為擔憂的是,紅肉獼猴桃成本高,勞動力投入也高,如果嚴重虧損,可能導致果農砍樹,產業可能陷入巨大困境。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西班牙果蔬展會上客商品嚐紅實二號獼猴桃。

產業發展,路在何方?

在10月中旬舉行的首屆四川獼猴桃品鑑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波對我省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提出三條發展路徑:

首先,強化品種的選育,研發出有我們自己知識產權的優質品種,破解產業發展制約;

第二,提高栽培技術,提升獼猴桃品質;

第三,加大品牌打造。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華勝公司獼猴桃基地。

踐行者先行:引出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


踐行者1: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和四川華勝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芯”的光彩越來越亮。

紅肉獼猴桃“紅陽”品種的研發者之一,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的首席專家、研究員李明章在新品種的研發上,幾十年來從未間斷。

李明章透露,除了已經培育出突破性的商業化紅肉和黃肉品種“紅實2號”、“金實1號”外,還有通過多年控制性雜交,選育出100餘個優良株系在四川綿竹進行品種比較試驗。

在今後5年內希望從中選育出2-3個綜合商品性能更好、抗病性更強的世界一流獼猴桃品種。

今年是新品種在全球全面商業化的一年,從今年7月簽訂金實1號授權澳大利亞種植之後,紅實2號和金實1號已在全球歐洲、南北美洲、非洲、澳洲等近10個國家達成授權種植的協議。

未來5年,品種權將為華勝公司帶來超過5000萬元的收益。“這就是知識產權的價值,‘中國芯’的價值。”李明章說。

在行情低迷的情況下,華勝公司通過高品質新品種獼猴桃贏得市場,“在大環境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我們出貨比去年稍慢,價格略低,但依然能賣到12元/斤。”公司總經理白峰透露,消費者中回購率特別高。

陝西的佰瑞獼猴桃研究院則在綠肉獼猴桃的品種培育上有突破,雷玉山也是該研究院的首席專家,“我們最新培育的瑞玉,含糖量達到20%,超過紅陽!非常香甜。”雷玉山說,他們的模式也與華勝公司的模式相近,通過自主培育的品種,通過授權種植,有計劃地、科學地種植獼猴桃。

踐行者2:

蒼溪發展生態獼猴桃種植

在追求高品質上,蒼溪這個獼猴桃主產區下足了功夫,在10月首屆四川獼猴桃品鑑會上,蒼溪獨攬5項大獎,其中以有機種植見長的橋溪鎮,就獲得兩個獎項。

在與品鑑會同時舉行的成都舉行的全省獼猴桃重大技術協同推廣交流培訓會上,四川蒼溪獼猴桃研究所所長何仕松做了題為《生態紅肉獼猴桃生產關鍵技術》的技術交流,並介紹了蒼溪經驗,包括如何梳果、施有機肥等。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今年9月蒼溪獼猴桃採摘節現場。

踐行者3:

都江堰打造獼猴桃出口備案基地

1800年前,青城山的道士就開始用野生獼猴桃來釀酒。都江堰商業種植獼猴桃已有40年曆史,幾十年商業種植期間,都江堰獼猴桃曾經三次根據產業發展制訂/修訂獼猴桃種植標準,

“不符合標準的獼猴桃不準使用都江堰獼猴桃公共品牌。”晏志強會長說,不是所有都江堰產的獼猴桃都叫都江堰獼猴桃,“我們要維護好我們自己的品牌。”

今年國內獼猴桃低迷的行情,也讓晏志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出口上,“我們都江堰有16個獼猴桃出口備案基地,這是出口的基礎。目前已經有上百噸獼猴桃出口到歐洲以及東南亞。”晏會長透露,11月中旬,他還將帶隊參加亞洲水果博覽會,擴大都江堰獼猴桃的影響。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11月6日,都江堰獼猴桃協會在泰國推介都江堰獼猴桃。

踐行者4:

科技破解產業瓶頸

獼猴桃到底軟熟到什麼程度口味最佳?這點消費者很難掌握,這就需要獼猴桃的生產方或者銷售方來控制,讓消費者買到獼猴桃後,可以實現即食,或者放兩三天就可以食用。

以前新西蘭的佳沛公司通過技術可以控制獼猴桃後熟的時間,現在我們也能做到了。四川省農科院加工所所長朱永清介紹,他們通過出國學習新西蘭的先進經驗,以及自主的研究發現,獼猴桃的後熟可以通過調節環境的溫度和乙烯濃度等因素來調節。“根據獼猴桃的生理特性,考慮運輸時間、貨架時間等,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消費者在買到獼猴桃後可即食,大大提高消費者體驗。”

此外,在紅肉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治上,省農科院以及川農大的專家們研發和推廣的獼猴桃避雨栽培技術,有效控制了潰瘍病的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紅肉獼猴桃的發展。


採訪手記

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產業鏈上多方的共同努力,包括生產者、中間商、消費者以及我們的科研工作者。

中國是以小農生產為主的,因此在農業產業中,都將面臨數以萬計的小農戶,如何來規範他們的種植行為呢?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這樣的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範種植行為,實現標準化生產。而當這部分力量足夠大的時候,當他們有定價權、有市場話語權的那一天,一些小中間商的力量就不足以左右市場。


早採,不是中國獨有,西方發達國家也發生過,這是產業不成熟過程中的痛。相信經過多方努力,我們的農業公司、合作社發展壯大後,我們的農業產業也能實現健康高品質發展。

延伸閱讀:

如何鑑定獼猴桃成熟?

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李明章有非常專業的解答。

適時採收是保證產品質的最關鍵技術之一,要綜合果實生長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幹物質含量、果實硬度、果肉色差五大指標,科學確定果實適時採收期。

各個品種採收指標也不一樣,

早採“多米諾骨牌”倒下,引發獼猴桃產業震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