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CCTV-10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专题报道了《甘肃卷 临泽篇》,通过4个方面讲述了临泽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21世纪初,久藏深山的七彩丹霞横空出世。被奇迹与色彩诱惑的人们,纷至沓来。这是甘肃河西走廊中一个名叫“临泽”的地方。丹霞、绿洲、黄沙、黑河,大地的画卷在临泽的土地上铺开。那是色彩的长廊,也是生命的旋律。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古称弱水,清代杨守敬《水经注图》中《弱水篇》有载。这是中国第二大内流河,它从东南向西北穿过临泽县境,为临泽中部带来了一片广袤的绿洲。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就在黑河旁边,有一个叫昭武的村庄,一直秘密守护着临泽的前世。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公元前111年,西汉在此设置昭武县,隶属张掖郡。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公元265年,晋朝建立后,因“昭”字犯了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昭武县需要改名。

居延海,乃黑河的终点湖,现在内蒙古境内,古称居延泽。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由于邻近居延泽,昭武遂取名临泽。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七彩丹霞:女娲补天撒落的七彩石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有人说,七彩丹霞是上帝遗落的调色板;有人说,它们是女娲补天撒落的七彩石。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七彩丹霞犹如彩练铺在大地上的景观,已经成为临泽的一张地理名片,也是甘肃乃至中国西部的一道靓丽景观。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丹霞是一种红层地貌,最早由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在考察广东韶关的丹霞山时命名,因其“色若沃丹,灿若明霞”。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与冯景兰发现的南方丹霞所不同的是,临泽的七彩丹霞没有植被,而且有举世罕见的缤纷色彩。原来,这里的岩层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这些暴露在地表的铁离子,发生了氧化作用,形成了黄、红、绿、紫等多种色彩。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如今,七彩丹霞景区修建了全长8.7千米的游览步道。为了不破坏七彩丹霞山体,大多数步道架空修建。此外,景区还建立了严密的视频监控体系,并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巡护。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中国枣乡 枣树飘香

曾经的临泽,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栽种着几棵枣树。如今的临泽,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枣乡”。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枣树原产于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约在隋唐时期,开始逐渐在临泽落地生根。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1995年,临泽小枣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产品。

近年,临泽县政府开始推动小枣产业升级。专注红枣产品研制与开发的企业,在临泽遍地开花。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蒸饼子透亮柔韧 青稞醋醇厚鲜香

蒸饼子,外形看起来像米粉一样的食物,是临泽的特产。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制作蒸饼子最关键的一步是绷面。

绷面极其考验制饼手艺,把面绷到特制的撇子上,做到面不破只是基本要求,还得把面尽可能绷成纸那样薄。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然后,把绷好的面一层层摞起来,放到锅中蒸,“蒸饼子”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为了增加蒸饼子的口感,他们习惯了往里面加一种调味剂——醋。

酿醋一般用小麦或高粱作原料,但在临泽,人们选用的是青稞。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如果说蒸饼子是临泽面食文化的精髓,那纯手工酿制的青稞醋更像是临泽面食的点睛之笔,它们一起诠释了临泽人对美食的朴素定义。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万亩沙漠变绿洲

临泽临水,也临沙。它的南部是祁连山,北部紧挨着巴丹吉林沙漠。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为了抵御风沙的侵袭,人们在位于沙漠边缘的平川镇,建立了治沙林场和治沙试验站。

几十年来,通过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的方式,临泽人把巴丹吉林沙漠向北逼退了12千米。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临泽县治沙林场成立于1976年,通过固沙压沙、植树造林的方式,扩大绿洲面积,实现人进沙退的目的。到目前为止,82万亩的荒漠地带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北部荒漠地区的天然植被覆盖率增加了1到2个百分点。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凹凸棒石资源储量全球第一

临泽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农业大县,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2018年,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落户临泽,吸引了数十家全国种业50强企业入驻。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目前,临泽玉米制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已成为全县产业化程度最高、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的主导产业。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在临泽县城东北30千米处,有一片覆盖着黄褐色砂砾的丘陵区,这是一片凹凸棒矿区,它是内陆湖陷海陷沉积而形成的,分布面积大约有300多平方千米。

这种被誉为“万土之王”的凹凸棒石是一种稀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据甘肃省地矿局2003年12月发布的普查报告显示,分布在临泽县的凹凸棒石黏土储量高达9.02亿吨,占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3%,居全球第一。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临泽篇


黑河养育绿洲,红枣映红了绿洲的秋;美丽的七彩丹霞横空出世, 它们是时光沉淀下来的精华,在这里传承相续,持续不断地为临泽掀开新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