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农村大姐手工做柿饼,卖价都比别家贵,她说自己有个小窍门


近日,摄影师和影友一起来到山西芮城中条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遇到正在和丈夫忙着旋柿子的吴玉梅。“我们当地做柿饼是跟老人学来的传统手工方式,要经过去皮、晾晒、捂霜等工序,其中晾晒是最关键的环节,但是今年天气不好,又是下雨又是阴天的,我们得加快旋柿子的速度。”吴玉梅一边说话,一边和丈夫忙着手上的活。

在山西南部,每到深秋季节,柿树上的柿子开始相继成熟,当地老百姓纷纷取出工具旋柿子、晒柿饼。村里的巷道、空地和屋顶,所有可以晒柿饼的地方都被村民利用起来,摊晒着被去掉外皮的柿子。一眼望去,晾晒的柿子从金黄到桔红,颜色有深有浅,成为乡村秋色里一道靓丽诱人的风景。

吴玉梅是上田村人,今年50岁,她说自己从小就在娘家跟着父母学做柿饼,嫁到婆家以后也是年年都做。“我们小的时候,麻花和柿饼是过年招待客人的必备食品,晒好的柿饼入口绵甜,非常好吃,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晒一些贮存。”吴玉梅回味着小时候的时光:“按传统手工做法,削皮后的柿子在太阳下晒一周左右,就收起来用棉被盖严捂霜,进了腊月里,等柿饼慢慢覆盖上一层白白的糖霜,就可以吃了。”


近年来,因传统手工柿饼受市场欢迎,老百姓开始大量晒制柿饼,已经成为农户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去年孩子他爸出门去打工,家里柿子熟了以后,从摘到旋好晒干捂霜,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干,前后脚忙了两个月,做成一吨多柿饼,收入了七八千块钱。”提起做柿饼的收入,吴玉梅显得很满足。“我们村有的做柿饼大户为了挣钱,会从外地买了柿子拉回来大量加工,去年有个人做了八吨左右的柿饼,挣了七万多块钱,但是他们得雇人干活。”

图为吴玉梅用一台手动的旋柿子机将柿子的外皮削掉。她说,以前都是用刀去皮,速度特别慢,后来人们制作了这种用机械齿轮带动的小工具,去皮又快又省力,“听说现在已经有了电动的,不用手摇,更省力了。”

吴玉梅是他们村公认的做柿饼好手。“我年年都做柿饼,已经做了30年,是村里做的最好的,卖的价格也最高。旋柿子的环节有一个小窍门,皮旋得越干净,柿饼就会晒得越好,出霜越好,特别是柿子蒂周围,要旋得很细心很认真。”吴玉梅拿起一个旋过皮的柿子向摄影师介绍:“我做的柿饼每年都卖得干干净净,每斤都会比别人多卖五、六毛,但是大家都说我家的柿饼卖得贵是应该的。”


“晒柿子要勤快,一天至少得翻两次,防止一边晒熟了一边晒不熟。今年孩子他爸怕我太累,没有出门打工,两个人干活能轻松不少呢。”吴玉梅说,晒柿子最怕遇到下雨天。如果天气好,一个星期柿子就能晒好。因为今年一直没有连续的大晴天,所以管理要特别小心,不然起早贪黑的辛苦就白费了,有可能到最后柿子发霉变黑,甚至做不成柿饼。图为吴玉梅的丈夫在家门口翻晒柿饼。

图为吴玉梅家门口晾晒着成片成片削好的柿子,在秋天的阳光下黄澄澄的非常漂亮。

“我们这里的柿饼全部是传统工艺,手工削皮,之后靠太阳晒。晒出的柿饼味甜、没有涩味、霜多。每年柿饼晒好后,就有人到村里来收,刚开始是每斤4块到5块钱左右,到后期柿饼少了价格就是7、8块钱左右,销路还可以。”吴玉梅说她去年尝试还在网上少量卖了一部分,零售12元一斤,今年还可以再多卖一些,说不定能增加些收入。图为家门口和院子里的空地都晒满了柿子,吴玉梅的丈夫挑着两桶旋好的柿子到房顶晾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