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孩子總會嫌父母嘮嘮叨叨,嫌棄父母對他們的生活太過於管制,然而對於父母來說,他們也覺得嘮叨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然而大多數的家長對孩子嘮叨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我對於孩子三歲以前家長們嘮叨的次數是沒有這麼多的。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在三歲以前不能很好的理解大人們的語言,因此對他們嘮叨也是無濟於事還不如用實際行動來要求他們。但是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家長們要注意了!孩子三歲以前父母對孩子適當的嘮叨是推動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

你要在孩子語言關鍵期掌握大量的詞彙,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就要了解"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什麼是"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

美國有一項非常著名的研究發現叫"三千萬詞彙鴻溝(The 30 MillionWord Gap)"——三歲兒童每天使用詞彙的86%-98%都與父母是一致的;兒童到了四歲左右,他們之間的詞彙量之差可以高達三千萬。

這個理論也可以告訴我們說,如果家長們每天和孩子保持親密的交流和溝通,便可以跨越語言的鴻溝,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吸取詞彙的能力迅速生長。

這樣看來,家長在孩子3歲以前,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嘮叨對孩子語言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作用!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顯示:孩子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 有利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家長對孩子嘮叨可以間接的跟孩子進行交流,促進孩子理解成的書面語言和發展自我的獨白語言。相當於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進行詞彙的灌輸,就像你學習英語一樣,你的嘮叨可以比作英語的單詞,在孩子面前不斷的重複可以促進孩子的無意記憶從而進入大腦儲存和編碼然後提取和再現。

  • 有利於拓展孩子的詞彙量

根據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幼兒言語萌發的時期是在三歲左右,而真正的語音一時發展起來是在4歲左右。

在孩子幼兒期的這段時間裡面孩子的語音發展是非常迅速的,他們的詞彙量甚至可以達到3000左右,如果家長利用好孩子的這種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可以將孩子的詞彙量積累到4000左右,而孩子的詞彙量多少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表達能力。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 親子間的對話有利於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寶寶在新生兒時期,通常緊閉著嘴,只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新生兒對聲音非常敏感,因此新生兒也需要和媽媽對話。媽媽!經常跟寶寶對話,可以不斷刺激寶寶的語言神經,而這種刺激不僅有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還能穩定寶寶的情緒。

家長經常和孩子說話,不同的語音語調和說的話語都能引起寶寶的行為反應,比如:媽媽對嬰兒的微笑可以引發孩子的社會性微笑;媽媽生氣時候寶寶也會變得低落或者哭泣;媽媽的一些命令式語言也可以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家長們瞭解了由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所倡導的促進孩子發展的"父母事嘮叨"是不是突然覺得自己平時對孩子的"嘮叨"行為是有用的呢?但是,家長們也要注意對孩子"嘮叨"的正確方式,而不是說盲目的、無目的的。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掌握3T原則正確培養孩子的語言發展

"3T"原則是指"共情關注:turn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輪流談話:talk turns"的三步親子溝通術。

家長們想要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要正確掌握"3T"原則,幫助和引導孩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 關注孩子所關注的事物(Turn in)

父母需要做的第一個原則就是要用語言開發孩子的大腦,這就要求家長需要做到和孩子"共情關注"!也就是說,要想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且要及時給予孩子良好的回應。

孩子不像成人一樣有責任感,會把注意力放在被下達的任務上,他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孩子不情願的參加了某項活動,那麼,他們就很難在這項活動中學到詞彙。

因此,家長可以採取多向幼兒使用兒向語言也稱為嬰兒語言,如:寶寶通常會說疊詞,拉臭臭、吃飯飯、洗手手等等。那麼家長就可以按照孩子的這種語言習慣也和孩子說同樣的話語,並且要注意語音語調上面的變化,這樣孩子才能關注到家長們所化的內容。

並且,家長還應該關注孩子所關注的事物。

比如,家長可以抓住孩子玩遊戲的空隙的機會,順利進入孩子的遊戲空間,並且和孩子交流他剛剛所關注的事物,與他交談、聊天。這樣可以促進親子間的關係,也可以培養孩子對他人的信任感,讓她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 和孩子充分交流(Talk more)

家長和孩子的充分交流是發展孩子語言能力的關鍵原則。

充分的交流不僅是指家長對孩子平日的行為給予及時的反應,也是指家長利用平時生活的每一個時間和孩子進行偶然的對話和交談。

即家長可以一邊幹活,一邊描述正在做的事情。這樣對於孩子來說,讓她聽到一個詞語就立馬知道了它指的什麼,除了能拓展孩子詞彙量,還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詞彙發音和意義之間的聯繫。

但是,家長要注意,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不要使用代詞,如:這個、那個。尤其是指代不明確的,會讓孩子感到迷茫從而結束家長與他們之間的話題,也就會失去交談的機會。

同時,家長還可以以拓展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完整他們的表達,在他們現有的詞彙水平上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說出有邏輯,結構複雜的句子,她首先必須經常聽到這樣的語言,這就要求家長自己的良好語言的規範和表達清楚。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 與孩子輪流談話(Talk turns)

輪流談話既是指父母雙方各自與孩子之間的輪流交談也是指孩子與父母間的交流。爸爸和媽媽的語言表達方式不一樣,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良好的促進其語言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在其語言發展關鍵期接觸不同語言表達的人可以增強孩子語言的邏輯性和正確的詞彙編碼和組織。

為了讓"你來我往"的親子互動成功展開,關鍵在於父母必須耐心的等待孩子的回應。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家長如果聽不明白千萬不可以責怪孩子,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

家長在遵循"3T"原則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現代的科技產品——電子手錶、筆記本電腦等等。

科技產品與孩子的相處不能代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尤其是電視當中的動畫片,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孩子們很容易會學習和模仿一些不好的行為和語言,比如說髒話。因此,少接觸電子產品,多和孩子交流才是家長們應該做的!

3000萬詞彙鴻溝理論:小孩3歲前,做個“嘮叨父母”有利孩子成長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