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长廊苏式彩画相比,颐和园北宫门上的这两幅八仙彩绘更有看头儿


颐和园有好几个大门可以出入,而旮旯儿每次去颐和园几乎都是走北宫门,因为这里坐地铁相对来讲比较方便,而且旅游团要比东宫门少一些。这座七间两层的门楼曾经是清漪园的正门,慈禧重修颐和园后才把东宫门作为了正门。旮旯儿今天给大家介绍两幅画在北宫门上的苏式彩画。 有图有真相,游览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旮旯儿的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千余篇原创照片文字,欢迎阅读原文转发。

大家都知道颐和园长廊上的苏式彩画最著名,其实在颐和园内很多建筑上都绘有苏式彩画。这些彩画内容多样,尤其是一些带有人物故事情节的绘画更是旮旯儿的最爱。在北宫门上同样也绘有苏式彩画,其中有两幅画的是八仙的题材。

虽然在长廊里也有八仙的画片儿,但是经过解放后几次重绘后,现存的几幅旮旯儿都不是很喜欢。而北宫门上的这两幅从画风看有点儿清末民国的意思,旮旯儿猜测这可能是解放后最初那次重绘的作品。

其中一幅画的是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和韩湘子,旮旯儿非常喜欢民国时期带有人物绘画的瓷器,这幅画看起来多少有点儿钱慧安的味道,和清末民国的一些瓷器画片上人物很是相似。画中还把八仙的法器都表现了出来,汉钟离使用的法宝是一把扇子。

另一幅则画了八仙中另外四位,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还有何仙姑。

铁拐李的标志是大葫芦,曹国舅看起来有点儿不像好人,而蓝采和则是一脸的孩子气。

颐和园苏式彩画曾经在民国以及解放后进行了多次重绘,从画风和保存状况看,旮旯儿猜测这两幅八仙应该是建国十周年前夕的那次重绘,绘画者估计是经历过清末民国的老画师,感兴趣的朋友再路过北宫门的时候不妨好好欣赏一下这两幅精彩的苏式彩画作品。 有图有真相,游览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旮旯儿的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千余篇原创照片文字,欢迎阅读原文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