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超:擔使命,在全域融灣中提質發展

貫徹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訪談④ | 謝子超:擔使命,在全域融灣中提質發展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報告主題鮮明、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對雲浮全域融入大灣區發展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指導性和針對性,充分體現了市委堅定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的政治自覺,履行職責使命的政治擔當。雲安要積極響應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行動號角,認真學習貫徹好這次市委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大機遇、大文章、大平臺意識,在全面對接、全域融入、全心服務和全力保障大灣區建設中加快提質發展。”雲安區委副書記、區長謝子超談及貫徹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如是說。

有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格局、發展舉措、發展成效。謝子超說:“報告提出從‘以快為好’向‘以質為要’轉變、從珠三角發展的‘跟隨者’向綠色發展的‘領跑者’轉變、從‘結構單一’向‘三產協同’轉變、從‘追求全面多能’向‘打造單項冠軍’轉變的‘四個轉變’理念,這‘四個轉變’突出問題導向,直面一些黨員幹部的舊理念、舊思維、舊套路,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觀念謀劃融灣發展,為我們轉變發展方式、謀求後發優勢理清了思路。

報告在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綠色發展、發展平臺、產業共建、科技創新等方面精心謀劃了一批重點舉措、重點項目,這些舉措和項目發力準、切入細、落點實,牽引性和可操作性強,是融灣建設發展的‘任務書’‘ 施工圖’。對雲安區來說,就是要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把大灣區的產業、科技、市場優勢和雲安的區位、生態、資源要素優勢結合起來,科學謀劃和推動雲安融灣發展,致力將雲安打造成參與大灣區建設發展的‘一樞紐五基地’:即打造大灣區溝通大西南的重要航運樞紐,優質鮮活農產品供應基地,康養旅遊基地,綠色建材生產供應基地,綠色日化產業承載基地,大灣區西岸先進鋼鐵和先進裝備製造業配套基地,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有力的舉措主動參與灣區建設、融入灣區發展、服務灣區全局。”

報告明確提出,雲安區要堅持“以江為道、東進融灣”,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康養旅遊和日化工產業。就如何深刻把握並貫徹好市委對雲安區融灣發展的工作要求,謝子超表示,雲安區將深入研究、攻堅突破“充分挖掘西江黃金水道的發展潛力,做大做強臨港經濟”這一重大課題,下大力氣、力求大成效;加快推進西江沿線(雲安段)生態走廊控制性規劃編制,強化西江水源涵養地功能,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灣區的“生態養吧”,持續發力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快謀劃西江綠色生態旅遊發展,推進生態環境“大建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優化提升港口岸線保護開發利用水平,加快推進國道G324線腰古至茶洞段改線工程、省道S368線連塘至循環經濟工業園等交通基礎設施工程,以基礎設施“大聯通”構建融灣發展便捷網絡;加快推動園區擴園,提升發展承載力,確保大灣區項目引得進、能落地,要發揮好南部片區的地理優勢,謀劃將產業園區向石城、鎮安擴展,發揮協同“一帶”的支點作用,推進承載能力“大提升”,拓寬融灣發展戰略空間;全力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在新區的佈局和建設,推動雲安和新區融合發展,加強對落地項目全程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與大灣區在體制機制規則“軟環境”的融通對接,推進營商環境“大優化”;圍繞綠色日化、鋼鐵產業、綠色建材、先進裝備製造、特色農業等主導產業,融入大灣區抓招商,推進產業共建“大協作”,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後,雲安區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抓好專題研討、專題宣傳、專題報告,把這次全會的精神傳達到每一個基層支部、每一名黨員幹部,統一思想和行動,抓好貫徹落實。謝子超表示,雲安區要對全會報告和《雲浮市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行動計劃》進行再研究、再消化、再吸收,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調查研究,找差距、補短板,結合我們雲安的實際進一步細化、優化、具體化,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確保市委全會精神落細落小落具體,在雲浮融入灣區發展中擔起雲安使命、體現雲安擔當,努力向市委向雲安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雲浮融媒中心

記者:錢楓

特約通訊員:劉旭霞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