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患者安全日,保障患者安全醫院要這樣做

2019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9月17日設立為世界患者安全日,以傳播患者安全理念,推動全球協同合作,共同增進患者安全。

2019年9月17日成為第一個世界患者安全日。

一、什麼是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是指通過採取系統性的預防性的措施,降低醫療過程中以及醫院環境中的各類風險,使患者在醫院期間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傷害,維護患者及整個醫療環境的安全狀態。

二、人人參與患者安全

今年患者安全日的活動口號確定為“人人參與患者安全”,目的是動員醫院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患者及其家屬、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患者安全、人人參與患者安全,由點到面、形成合力,共同編織一個緊密的安全網,提升醫院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權益。特別強調要注意並建立非懲罰性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鼓勵所有人員,包括非醫務人員把你認為醫療服務中不利於患者安全的種種“瑕疵”報告給醫院管理者,醫院管理者也應該注重並歡迎投訴,樹立投訴是金的理念。

三、患者安全老生常談

患者安全問題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是一個嚴肅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患者安全問題包括對患者造成傷害的事件、可能造成傷害的事件、可能會增加傷害的經歷或過程。患者安全本身並不是新的醫療質量議題,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詞中就已經有了患者安全(First do no harm)的概念。但是直到20世紀的最後十年,人們才開始真正重視患者安全,因為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給大眾帶來的傷害遠遠超過車禍等原因造成的傷害。患者安全是醫療服務的基本原則,是不能突破的底線,沒有安全,醫療服務就無從談起。雖然在醫療服務盛行的今天,患者可以通過用藥、檢查、手術等方式獲得健康,但由於醫學的侷限性,總有很多無法預料、無法避免的“副作用”,所有醫療操作幾乎都會有 “創傷”,所以在診療過程中,醫生會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利大於弊的那種方法,而這個操作是要取得患者認可簽字的,這個知情同意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有風險我們一起扛。

四、我國的患者安全這樣保障

9月16日,國家衛健委召開以“患者安全”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指出了圍繞“患者安全”的下一步重點工作:

1、構建“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患者安全工作格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醫療機構切實落實主體責任,鼓勵學術團體、研究機構等各界力量積極參與。

2、提升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堅持“預防為主、系統優化、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完善患者安全管理和技術支持體系,將患者安全管理融入醫院管理各個環節,實現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管理系統化、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

3、營造積極的患者安全文化。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在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導向作用,鼓勵醫療機構營造主動參與、自覺落實、積極報告、從錯誤中學習的非懲罰性患者安全文化。廣泛開展針對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宣傳教育,加強醫患合作,增強醫患互信,共同努力,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創建安全環境,建立安全文化:

品管圈管理活動

6S管理活動

做好風險管理: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根本原因分析(RCA)

災害脆弱性分性(HVA)

應急預案管理

優化作業流程:

標準作業流程(SOP)

醫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締造安全的臨床實踐:

病人安全防護體系

人人參與患者安全,為患者也為我們自己,願我們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共同努力。

原標題: 首個患者安全日,保障患者安全國家要這樣做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