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美國海軍“勇猛”號航空母艦與密克羅尼西亞的特魯克環礁,一個是人類智慧和工業文明的結晶,一個是大自然偉力創造的汪洋明珠;一個是為戰爭而生的海中鋼鐵巨獸,一個是用珊瑚砂和水泥構築的海上堡壘;一個是美國海軍無堅不摧的利矛,一個是日本海軍苦心打造的堅盾;如今前者停泊於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後者迴歸自然成為遠離喧囂的潛水勝地。然而,在1944年2月的“冰雹”行動中,包括“勇猛”號航母在內的美國海軍第5艦隊與日本海軍經營多年的特魯克基地展開了一場矛與盾的殊死較量。

日本的珍珠港

位於加羅林群島中央的特魯克環礁彷彿一顆巨大的藍寶石,一道周長達225公里的珊瑚礁盤環繞著寬闊的瀉湖。特魯克瀉湖長約79公里,寬約50公里,總面積達2130平方公里,水深適宜,風平浪靜,堪稱中太平洋最為優良的深水港灣。同時,在瀉湖內部及其周邊散佈著248座大小島嶼,陸地總面積約93平方公里,為興建各種陸地設施提供了條件,就自然環境而言,特魯克環礁具備作為海軍錨地的天然優勢。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從空中拍攝的特魯克環礁,景色宜人,殊不知也曾戰火紛飛。(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特魯克環礁內的主要島嶼之一達博隆島,日佔時期被稱為夏島。(作者提供)

特魯克環礁於1528年被西班牙人發現,之後成為西班牙殖民地,1899年被出售給德國。一戰時期加入協約國一方的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取了包括特魯克在內的整個密克羅尼西亞,並在此後的20多年間將特魯克建成日本海軍在中太平洋最重要的前進基地。在日佔時期,特魯克環礁內的主要島嶼都被賦予日本化的名字,比如四季諸島、七曜諸島等。日軍在環礁內大興土木,修建了包括五條飛機跑道、五座無線電通信站、水上飛機基地、艦船修理廠、海岸炮臺等大量軍事設施,環礁內的油庫可以儲存30000噸重油和4000噸航空汽油,甚至連著名的海軍料亭“小松”都在特魯克開設了分店,以滿足海軍高官餐飲休閒的需要。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日佔時期的特魯克環礁地圖,所有島嶼都被重新命名,並且興建了大量機場和錨地。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1943年停泊在特魯克錨地內的“大和”和“武藏”號戰列艦。

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從1942年7月起就駐泊在特魯克。在瓜島戰役期間,日本艦隊經常從特魯克出擊,前往瓜島海域與美軍交戰。瀉湖內水深灣闊,不僅足以容納大量艦船停泊,還可供日常訓練使用,甚至航空母艦都能在瀉湖內全速航行,完成艦載機的起降訓練。為了防備美軍可能的登陸,日本陸軍將第52師團調到特魯克。在特魯克基地的全盛時期,這裡部署了大約44000名日本陸海軍部隊和數百架各型戰機。美軍將特魯克視為“太平洋上的直布羅陀”或者“日本人的珍珠港”,事實上美國人在研發原子彈初期就考慮將其用於特魯克,一舉消滅聯合艦隊主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特魯克在中太平洋的諸多群島中處於中心位置,圖中左側紅箭頭所指即特魯克。

新航母、新海軍

1943年8月16日,一艘嶄新的大型航空母艦“勇猛”號在美國東海岸升旗服役,在數月訓練後於1943年1月開赴太平洋前線。“勇猛”號屬於美國在戰爭前夕投入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母。隨著戰爭爆發,美國的工業潛力被迅速激發出來,造艦速度大幅加快,從1942年12月到1944年1月,僅僅一年時間裡就有包括“勇猛”號在內的8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服役,不僅完全彌補了戰爭初期的戰損,更讓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鬥力提升到新的高度,1944年初的美軍航母艦隊與1942年在瓜島戰場上與日軍艱苦對抗的艦隊已不可同日而語。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甲板上滿載飛機的“勇猛”號航空母艦。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今日停泊在紐約曼哈頓的“勇猛”號航空母艦,已經是一座博物館。(作者提供)

在戰爭初期美軍投入前線的航母到1943年時僅剩“薩拉託加”和“企業”號倖存,而陸續服役的埃塞克斯級迅速填補了戰損,成為美軍航母特混艦隊新的中堅力量。埃塞克斯級在作戰性能上比之前的美軍航母明顯增強,其標準排水量27500噸,滿載排水量36960噸,航速高達33節,可以搭載90~100架艦載機,為了將眾多戰機迅速從機庫提升到甲板上,埃塞克斯級配置了三座升降機,出擊效率遠高於此前大部分美日航母。為了抵禦敵方飛機的攻擊,埃塞克斯級配置了強有力的防空武備,12門127毫米艦炮、32門40毫米和46門20毫米高射炮,配合先進的雷達火控系統,足以將任何來襲的日本飛機置於一片鋼雨之中。除了航母本身的技術進步外,美軍艦載機也完成了更新換代,所有機種都被替換為性能更出色的機型,F4F“野貓”被F6F“地獄貓”取代,SBD“無畏者”讓位於SB2C“地獄俯衝者”,TBD“蹂躪者”更換為TBF“復仇者”。以“勇猛”號為例,該艦搭載了36架F6F、37架SB2C和18架TBF。無論是機動性,還是攻防能力,“勇猛”號都足以匹敵日本海軍中的任何航母,這艘由2600名艦員駕馭的海上巨獸和它的姊妹艦們即將成為太平洋戰場的新主宰。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1944年美軍艦載機部隊的“新三叉戟”,自上而下分別是F6F戰鬥機、TBF魚雷機和SB2CB轟炸機,圖片來自多個美國航天博物館。(作者提供)

在新型航母批量服役的同時,南達科他級、衣阿華級等新型高速戰列艦也加入到太平洋艦隊的行列中。這些昔日的海上霸主如今為了適應現代海戰的需要也放下身段,擔當其航母貼身護衛的角色,它們的主要任務不再是與日軍主力艦交戰,而是以滿身的防空炮對抗日軍空襲,並向日佔島嶼傾瀉鋼鐵炸藥。伴隨在航母周圍的還有數量眾多的巡洋艦、驅逐艦和各種輔助艦船,在美國東西海岸,每天都有成群的艦船在下餃子。現在,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手中已經握有一根嶄新的大棒,準備給予日軍在中太平洋的基地群以毀滅性的打擊,特魯克環礁就在美軍攻擊目標清單的前列。

“冰雹”行動

自從瓜島戰役以來,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力在所羅門和新幾內亞戰場上損失殆盡,戰前高強度訓練培養的精英飛行員也所剩無幾,後繼乏人、缺乏升級潛力的零式戰鬥機也風光不再,從戰爭初期令盟軍談之色變的空中殺手,變成了美軍飛行員口中一擊即燃的“零式打火機”。

在兵力技術各方面都已佔據優勢的美軍如今準備對日本秋後算賬,一場代號為“冰雹”的作戰行動在1944年初被提上日程。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決定使用第58特混艦隊(TF 58)的航母戰鬥群突襲特魯克基地,用一場鋼鐵“冰雹”為珍珠港報仇雪恨。TF58以“勇猛”、“企業”號等5艘艦隊航母、4艘輕型航母及其搭載的近600架艦載機為主力,由6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和28艘驅逐艦護航,浩浩蕩蕩地殺向特魯克,計劃在2月17日展開突擊。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1944年駐泊於馬朱羅環礁的TF 58特混艦隊的龐大陣容。

1944年初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儘管紙面實力仍不容小覷,但早已不是那支在1942年四處橫行霸道,頗有將太平洋視為內湖之勢的驕悍艦隊,其最具威力的航母機動部隊尚未恢復元氣,包括“大和”、“武藏”在內的諸多艦艇在美軍強大的空中攻勢下不過是靶標而已。在美軍動手前,日軍已經有所覺察,自知實力不濟的日本艦隊急忙溜之大吉,從2月10日開始分批將艦隊主力撤往帕勞群島,到2月17日時特魯克環礁內僅剩下10餘艘中小型艦艇和50艘貨船。

在艦隊撤走的同時,特魯克基地也幾乎成為一具空殼,防禦極其空虛,整個基地雖然部署了365架飛機,但警戒鬆懈,尤其在美軍進攻前夜,不少飛行員居然離開機場,尋歡作樂去了。至於基地的防空火力更是少得可憐,僅有區區40門高射炮,還不如“勇猛”號一艘航母的高炮數量多。一場珍珠港式的災難將降臨特魯克。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勇猛”號航空母艦內的飛行員待命室。(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冰雹”行動前夕,準備出擊的美軍飛行員們在待命室內談笑風生。

2月17日清晨6時10分,當特魯克基地的日本兵們像往常一樣迎著朝陽享用早餐,刺耳的防空警報聲突然響起!瞬間,整個基地守備隊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飛行員們衝向戰機準備升空,高射炮手奔向炮位匆忙備戰,但是在大部分人就位之前,天空中傳來一個更令人恐懼的聲音:72架F6F戰鬥機俯衝時的呼嘯。不同於以往轟炸機和戰鬥機同時進攻的戰術,TF 58指揮官米切爾少將決定讓戰鬥機單獨投下第一批“冰雹”,它們的任務是掃蕩基地內所有日軍航空兵力,為後續攻擊掃清障礙。鬥志昂揚的“地獄貓”們成群結隊地飛翔在特魯克上空,開始了為期兩天的獵殺清場行動。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約克城II”號航空母艦上密集排列,準備起飛的F6F戰鬥機群。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這幅畫作表現了2月17日當天,美軍F6F戰鬥機掃蕩特魯克的場面。

疏於戒備的日軍戰鬥機在美軍突襲下完全沒有還手之力,起飛迎戰的約80架日機中約30架還在跑道上滑行就被打爆了,剩下的50架也在空戰中被打得七零八落,在混亂的纏鬥中一架接一架被擊落,就像隕落的彗星墜入大海。在戰鬥機掃蕩行動中,最具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埃騰島上,這座島嶼被日軍削平,建成一座大型機場,好似一艘“不沉的航母”。當美軍來襲時,機場跑道上整齊排列著100多架準備轉場到拉包爾的日軍飛機,之前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發生在美軍機場上的景象重演了:“地獄貓”們俯衝而下,將地面成排的日本飛機打成一堆堆廢鐵,此情此景,似曾相識,只是美日航空兵互換了位置。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沉沒在特魯克環礁水下的零式戰鬥機殘骸。(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保存在博物館中的零式戰鬥機,到1944年時其性能已經難以抗衡美軍新型戰鬥機。(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二戰時期特魯克埃騰島的航拍照片,當時被稱為竹島,已經被日本人改造為“不沉の空母”。

位於摩恩島和達博隆島的水上飛機基地也慘遭蹂躪。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此番遊歷特魯克下榻的酒店恰好位於摩恩島日軍水上飛機基地的舊址,可以發現很多戰場遺蹟,而當年轟炸這處基地的TBF魚雷機正是來自“勇猛”號航母。戰至2月17日中午,特魯克的天空已經牢牢掌握在美國人手中,他們付出的代價僅僅是4架F6F而已。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筆者下榻的酒店是日軍水上飛機基地舊址,有很多戰爭遺蹟,自上而下分別是被摧毀的碉堡、被遺棄的螺旋槳和日軍13毫米機槍。(作者提供)

艦船屠場

隨著“地獄貓”戰鬥機達成了對特魯克天空的絕對統治,來自9艘美國輕重航母的轟炸機和魚雷機撲向了港灣內的日軍艦船。美軍飛行員們原本打算將聯合艦隊一網打盡,但如今他們只能將失望發洩在滯留在錨地的輕型艦艇和貨船身上。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1944年2月17日飛翔在特魯克上空的美軍SBD轟炸機群。

在攻擊開始時,大部分日軍艦船尚未起錨,結果成了美軍飛機的活靶子。來自“勇猛”號航母的布里奇斯少尉駕駛的TBF瞄準“愛國丸”號貨輪投下炸彈,準確命中,卻不知船上滿載著彈藥!劇烈爆炸瞬間吞噬了全部船員的生命,也將布里奇斯的座機一同拉進了火海。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愛國丸”號運輸船中彈爆炸的瞬間,投彈的美軍飛機也被波及墜毀。

當然,布里奇斯少尉的倒黴遭遇只是罕見的意外,大部分美軍飛行員都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平安返航。從2月17日上午到次日上午,美軍飛機持續不斷地蹂躪著港內缺乏保護的艦船和島上設施。就算在2月17日夜間,美軍的攻擊也沒有停息,“企業”號出動12架經過特殊改裝的TBF實施了美國海軍歷史上首次雷達引導夜間轟炸行動,在短短半小時內就擊沉了8艘日本艦船,現在連特魯克的夜空也高掛星條旗。在一整天時間裡,美軍以損失13架轟炸機和魚雷機的代價,擊沉了5艘軍艦和32艘其他船隻,還有眾多目標被擊傷。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在美軍飛機攻擊下慌忙逃散的日軍艦船,其中有些船隻已經中彈起火。

筆者有幸在特魯克的海灣中浮潛,目睹了散落在淺海中的日軍艦船和飛機的殘骸,包括日本油輪“寶洋丸”號,插在海床上的第24號哨戒艇,在埃騰島附近的水中還有一架呈倒栽蔥姿態的零式戰鬥機。這三位“冰雹”行動的受害者就是特魯克基地遇襲慘狀的縮影:被屠殺的大型運輸船、未及撤退的小型艦艇和毫無還手之力的戰鬥機。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沉沒在淺海中的日軍艦船殘骸,上為第24號哨戒艇,下為“寶洋丸”號油輪。(作者提供)

殺戮不僅來自空中,美軍水面戰艦也沒有閒著。由於預計可能與聯合艦隊主力遭遇,斯普魯恩斯將當時太平洋前線的6艘現代化高速戰列艦全部帶上,準備與日本戰列艦進行一場傳統的艦隊炮戰,其中包括最新服役的“衣阿華”和“新澤西”號戰列艦,它們如果與日本海軍引以為傲的“大和”、“武藏”號相遇,毫無疑問將是海戰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偉大對決。為此,斯普魯恩斯親率戰列艦部隊在特魯克近海巡弋,期待著一場大艦巨炮的史詩決戰。然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將艦隊主力提前撤走,使日美頂級戰艦失之交臂,讓斯普魯恩斯抱憾不已,也讓海戰迷們直呼可惜。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今日同樣作為博物館艦被保存下來的“衣阿華”號戰列艦。(作者提供)

就在斯普魯恩斯急需發洩怨氣的時候,“香取”號輕巡洋艦在2艘驅逐艦護衛下從環礁北側出口逃出,撞在了美國人的炮口上。當時,這支小艦隊已經處在美軍艦載機的攻擊下,但是為了讓麾下的戰列艦開開葷,斯普魯恩斯竟然命令停止空襲,親率2艘衣阿華級戰列艦為首的水面艦隊趕往截擊。在這場一邊倒的戰鬥中,“香取”號和“舞風”號驅逐艦被美艦亂炮格殺,僅有“野分”號僥倖逃脫。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在美軍飛機和艦炮的聯合打擊下奄奄一息,行將就木的“香取”號巡洋艦。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是衣阿華級戰列艦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向敵軍戰艦開火。即便是最新銳的戰列艦在由航母主宰的太平洋戰場上註定只能是跑龍套。此後,4艘衣阿華級一直被美國海軍用於岸轟任務,直到1990年代的海灣戰爭。

偃旗息鼓

日本人當然不甘心被美軍按在地上反覆摩擦,伺機反擊。2月17日晚間,5架一式陸攻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進行了本場戰役中日軍唯一像樣的還擊。它們成功地避開了美軍夜間戰鬥機,在夜幕下鎖定了一艘美軍航母,然後下降高度,冒著密集的防空炮火貼著海面逼近目標,投下魚雷後迅速撤退。一枚魚雷不偏不倚地擊中了那艘航母的右舷艦尾,卡死了船舵,炸死11名艦員,這艘不走運的航母只能在海上打轉,等待其他軍艦前來救援,將其拖回珍珠港維修。這艘航母正是本文主角“勇猛”號。這次受傷讓“勇猛”號缺席戰鬥長達六個月,錯過了驚心動魄的馬里亞納海戰,還留下了“幹船塢I”(The Dry I)的恥辱綽號。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日本海軍的一式陸上攻擊機。“勇猛”號就是被這種飛機投擲的魚雷擊傷的。

損傷一艘航母絲毫沒有讓美國人收手,次日一早美軍艦載機再度蜂擁而至,又將特魯克基地內的殘存艦艇和陸上設施清理了一遍,直到當天中午,在已經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目標後,美軍才選擇提前停止攻擊。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上兩圖是特魯克環礁的日軍野戰醫院遺蹟,相信在2月17日當天這裡一定人滿為患。(作者提供)

經過約30小時的戰鬥後,僅僅損失25架飛機和1艘航母受傷的美國第5艦隊鳴金收兵,揚長而去,它們身後留下了殘破癱瘓的特魯克。連同在特魯克外海設伏的美軍潛艇的戰果,美軍在“冰雹”行動中擊沉了11艘日軍艦艇和32艘貨船,擊毀日機270餘架,日軍人員傷亡7600餘人,基地設施大部被毀,特魯克徹底喪失了作為海軍基地的機能。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達博隆島上的日軍通訊站遺蹟,因為位置隱蔽,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作者提供)

隨著特魯克基地被摧毀,整個加羅林群島就退出了太平洋戰爭的舞臺,除了1944年4月美軍航母再度光臨外,只有美軍岸基轟炸機和偷偷摸摸地執行補給任務的日軍潛艇偶爾會造訪此地,加羅林群島不再受到交戰雙方統帥部的關注。更有甚者,美軍從1944年春季開始把加羅林群島的日佔島嶼當成實戰訓練場,每當新組建的航空部隊或艦隊抵達前線,都會在此試試身手,獲取經驗。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波納佩島上的日軍碉堡和127毫米高射炮。(作者提供)

在探訪特魯克之餘,筆者還遊覽了加羅林群島的波納佩島,當年日軍也曾在此派兵駐守。1944年5月1日,包括“馬薩諸塞”、“衣阿華”號在內的美軍艦隊炮轟了島上的日軍機場和設施,根本沒有遇到像樣的還擊。此外,從1944年2月起,美國陸航的B-24、B-25轟炸式以每週三次的頻率持續光顧該島。在一場滂沱大雨後,我們踩著溼滑的泥地登上波納佩島北部的山頭,參觀了殘存的日軍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儘管看起來非常唬人,但實際上很少能夠擊中美軍飛機,最多給美軍瞄準製造一點麻煩罷了。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從高處俯瞰波納佩島,當年這裡的機場曾被美軍“重點關照”。(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衣阿華”號戰列艦的前主炮特寫,它們發射的炮彈曾經落在波納佩島上。(作者提供)

被拋棄的加羅林群島在日軍控制下苟延殘喘到戰爭結束,飽受飢餓折磨,僅在特魯克就有2400名日軍和大量平民死於飢餓和疾病。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1945年8月向美軍投降的駐特魯克日軍部隊,大多數人都骨瘦如柴。

後記:基地歸原、戰艦善終

戰後,加羅林群島成為獨立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一部分,而海底遍佈沉船和武器殘骸的特魯克成為全世界潛水愛好者的聖地。日軍遺留的設施被島上居民們儘可能地加以利用,比如摩恩島上的原日軍通信站如今成為島上最好學校的校舍,但是也有的設施被棄之不顧,荒廢在野外,比如埃騰島的日軍倉庫已經被密林掩蓋了。只有摩恩島山洞中仍指向海面的日軍150毫米岸炮仍提醒著人們,在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年半中,日軍第52師團的士兵們仍在緊張地等待著一場永遠不會發生的登陸戰。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1945年英軍艦載機向摩恩島日軍通信站射擊時拍攝的照片。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今日摩恩島日軍通信站被當作校舍使用,其厚重的金屬窗被塗成紅色。(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今日埃騰島上日軍軍需倉庫遺蹟,早已被荒廢了。(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上兩圖是位於摩恩島洞穴內的日軍150毫米岸炮,它們從未有機會向美軍艦船開火。(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洞穴附近日軍機槍陣地的遺蹟,可見嚴重鏽蝕的機槍和炮彈。(作者提供)

本文的另一主角“勇猛”號在傷愈歸隊後,先後參加了萊特海戰、沖繩海戰等作戰行動,最終迎來了二戰勝利的時刻。“勇猛”號在戰後繼續服役,於1974年退役,幸運的是它並未被拆毀,而是被拖往紐約曼哈頓,改建為紀念艦,於1982年以“‘勇猛’號海空暨太空博物館”的名義向公眾開放,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9·11事件發生時,FBI還臨時徵用了“勇猛”號作為現場指揮中心。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夕陽下的“勇猛”號航空母艦,該艦得以作為博物館艦保留下來,可謂善終。(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勇猛”號航空母艦上某座廚房的內景。(作者提供)

《燃燒的太平洋》熱帶冰雹:“勇猛”號航母與特魯克環礁遊記

■ “勇猛”號航空母艦甲板上停放著多種型號的軍用直升機。(作者提供)

在完成了對特魯克的毀滅性打擊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的目光越過了加羅林群島,落在中太平洋戰場的中心:馬里亞納群島。同時,由於古賀峰一因為飛機失事殞命,接替他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豐田副武也將馬里亞納視為決戰場,準備以重整的航母機動部隊與美軍特混艦隊一決雌雄,妄圖扭轉頹勢。在馬里亞納群島以西海域,日美航母艦隊的終極對抗將把太平洋戰爭推向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