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平潭:大橋 石頭厝 海壇古城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因為妻侄當兵駐守在平潭,有了2004年春節期間的海島之行。那年剛淘汰二手面包車,買了真正意義的私家車,所以邀了單位同事一家人自駕去了一趟平潭。我們上年一同調到翔安參加建區,時值佳節,正是青春煥發之年,抬起腳說走就走。記得當年平潭島往來不便,尤其是風浪作惡的日子更令滾裝船無法擺渡,生生折煞盼歸之人。那時的海壇還是待開發之地,尤其是風大,每年上百個大風天,吹起漫天的沙塵都是讓人後怕的。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基建“狂魔”硬是在風口上建起了平潭海峽大橋,從廈門可以一路高速,“輕飄飄”的跨進平潭島。如今的平潭島,已經“一通百通”,成為大陸對臺交流開放的前沿陣地,成為自貿區的試驗田。

夕陽染紅的“風帆”是那兩片地質時代的巨石,長江澳那灣銀色沙灘與碧綠的垂絲樹組成漂亮的色帶,高高聳立的“風車”像是威武的衛士,北港村那些石頭房子成了小資的民宿,海上仙境的東美老人協會受到村人的尊敬,藍眼淚、藍天空、藍海水,在2019年,在隆重慶祝建國七十週年之際,在全國一片紅的熱烈氣氛中,“平潭藍”和“臺貿區”上了熱搜,平潭成為節日的打卡聖地。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一)平潭大橋

“一通百通”是原福建省委書記提出的重大理念,經過十多年突飛猛進的建設,福建由山堵海圍的封閉省份轉變成東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改變福建、發展福建,就在於致富路、連心橋、光明隧的聯網溝通。

海峽阻隔的窘境,在福建沿海比比皆是。

年代稍遠的就是過去的嘉禾嶼現在的廈門島,當年的軍民除了要對抗潮汐風浪等自然狀況外還要冒著臺灣國民黨飛機的機關槍和炸彈的空中襲擊,才能往來過渡。

1980年之前的大嶝島是祖國大陸面對國民黨管制區的最前線,一灣淺淺的海峽隔開海島與大陸的聯繫,英雄三島軍民只能依靠舢板擺渡,漲潮滿水才能開行。大陸上的蓮河古渡頭見證了軍需民用物資在風雨中過海到大嶝島的駭人場面。

廈門東海域同安灣裡的七座島礁,同安雙溪河經年累月輸送泥沙把島礁淤結成今天的丙洲島,扼守同安海口的咽喉據點。明末清初的同安“三日歸明三日歸清”,南明與清朝在福建沿海展開拉鋸戰,丙洲島是鄭成功抗清據守的重地。

同安縣城失陷後,鄭成功將官署和居民遷至丙洲島,修造新城,與金門、廈門互為犄角在抗清鬥爭中發揮前哨作用。外婆的丙洲島也是姑媽家的丙洲島,因此我經歷了從崎頭宮、東頭埔乘風帆船過渡到丙洲島的種種過程,波平浪靜時船伕搖櫓撐槁用盡吃奶力,風急流湍船破漏,眾人戽水的驚險恐懼。

海島人對便捷交通的盼望世代相傳,其對大橋的渴望早已銘刻進思想的DNA裡。

平潭海峽是世界上著名的風口。幾個世紀以來,進出平潭島就得到龍王門前走一遭。一直到十年前,不論是空身的個人、牛馬動物還是摩托、汽車、建築材料,都得在碼頭等候輪渡排長隊,一耗就得小半天,人們對海中的渡輪望眼欲穿。

平潭縣是中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縣域,主島海壇島是我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儘管地理位置特殊、兩岸交流區位優勢明顯,風力充沛、海砂淨白、漁獲量大,天然資源豐富,海島民居、特有的海蝕物和絕佳的海上日出景觀等等迷人風光,以及漁民傳統習俗、靠海吃海的海洋美食美味都是發展旅遊的天然條件,但是陸島阻隔是平潭人民心中最大的痛楚。

自然地理狀況的改變往往來源於政治的調和與政策的建立之上。今日之平潭亦是如此。三年半的工期,對於阻隔的千年之痛,只是轉瞬之間,平潭海峽大橋就聯通了大陸與海島。

2005年10月平潭海峽大橋項目獲得國家立項的消息傳來,百姓擊掌相慶,煙花炮竹持續燃放,平潭島的夜空上飛花流彩,海峽的和風裡湧來吉祥的霧靄,當晚整個平潭縣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

2009年5月國務院頒發《關於支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後,福建省加快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2010年年底大橋順利通車。

再難的環境、再複雜的地質,都困不住中國的工程師,一項又一項超級工程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一年365天,有300多天颳著6級以上的大風,7級以上的強風超過200天,捲起10米高的駭浪。平潭海峽,是與百慕大、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口海域,被稱為“建橋禁區”。施工建設條件比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港珠澳大橋還要惡劣,但隨著一項超級工程的建設,這一認知正在被刷新。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破海而出。它是全國第一座、也是世界最大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上層有能跑100公里時速的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是時速200公里的高鐵。

平潭的大橋因為建設的高難度而成為人們心中長久的打卡點,人們讚歎中國設計者的勇氣和信心,也為中國工程師的膽魄和巧思而致敬,你敢設計我就能建成,大國重器就是這樣“煉”成的。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二)石頭厝

地球自轉的離心力與月亮和太陽引力的共同作用,古大陸邊緣甩出一系列的島嶼。位於福建省東部海域的平潭縣,有100多座島嶼和近千個岩礁。

強勁的東北風長年不歇,亙古不變的洋流,風蝕與海侵,海壇島土壤層逐漸剝脫,岩石裸露、海砂堆積。自古以來,由於風高流急的險惡和海峽的阻隔,海島人民只能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石材建造房屋,形成了別有特色的石頭厝建築群。

我們來到東美,天已經烏黑,藉著手機點亮的燈光,登上嶙峋的礁石。墨一般的海面上,漁火影影綽綽,恍如一個遙遠的夢境。抬眼仰望,夜空深邃的鵝絨幕上或密集簇擁,或疏朗遠離,遙遠無垠的宇宙之光點點星鑽閃爍。身後那些依山壘砌的石頭房子層層疊疊,剪影一般,內裡透射出黃柔美順的燈光,彷彿有母親細細的鼾聲傳來,深巷裡一兩聲犬吠,幽靜而安詳。鹹溼的海風陣陣拂來,帶著淡淡的魚腥,竄進我們的衣裙,更是隨意把我們的頭髮吹成各種奇特的髮型。腳下海浪輕輕摔打,吟唱著婉轉的小夜曲。

東美村,與東海仙境景區毗鄰,其濱海風光和石厝風貌備受遊客青睞。大王宮門前的海岬是觀日勝地,佔有絕佳的地理位置,據說這裡是中國唯一一個面朝東海的大門。

海上日出特別催人奮進。天邊的晨霞一片緋紅,在遠山之上,在海的盡頭。霞光慢慢隱退,紅日出現在海面。紅潤,飽滿,純潔,像一位初降人間的嬰兒,沒有光芒,但佔據了所有人的心田。突然,它奮力一跳,海面上出現一個亮閃閃的光團,迸發出奪目的光,萬物在光耀下醒來。

福建沿海的人民莫不敬畏海神,每個區域的人們都崇祀著禳(ráng)海的神靈。大王宮是村民的信仰之地。

站在坡頭,懷抱村莊的海灣送來開闊的視野。觀景臺可以俯瞰灣邊錯落的村子,這裡是《中國國家地理》取景的最佳方位。北港村,眼見皆是石頭厝。花崗岩塊石白灰勾縫,經年的海風和晨霧的浸染,不復雪白的容顏卻擁有質樸的美感,顯得極有力量。海濱廢棄的牡蠣殼經過煅燒,水化成熟的白灰是沿海地區官衙民宅、宮廟觀宇粉牆白壁之物。村子裡隨處可見石頭厝,塊石壘的牆、條石砌的窗、石頭雕的門,石頭厝,就是石頭建築的藝術。

詩人海子曾說,“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海子所向往的生活!海壇島散落各處的石頭厝,依山面海而建,這是不是海子想要的生活?島上風大,時有颱風,屋頂的每片瓦都壓著石頭。“蓋因限於方域,阻於時代”的產物,在舊時是人們不得於而為之。

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形態不斷變化,基尼係數持續增高。貧富分化,追求快速致富,拜金錢為上,積累了一些浮燥。因此,人們開始反思。復古,重拾古人持重穩平的“慢”生態,老屋舊宅成為復古的載體;優雅,薰陶今人的性情心境。今天,人民因國家的復興而能“說走就走”的旅行,懷念舊日風物,感傷從前光景。在這樣的思潮中,古村在落莫中春芽再發,老宅迎來文藝,舊屋翻出新曲,牛欄咖啡、柴寮茶室,東屋做客殘、西廂買酒房,風中旅行、石頭唱歌,老農忙唱戲、老婦做嫁衣,連田犬也上了熒屏、雞鴨“飛”上了天,它們統統成為清新穎變的內容。

古舊的屋子,乾淨整潔,內部結構適當改造符合現代生活習慣,點綴裝扮小巧而生機煥發的綠植,或歷盡滄桑而不廢的枯枝,或牆角磊起的土坯磚塊佈滿青苔,或廳堂一壁的書籍畫冊,或前院一架紫藤下的吊椅鞦韆,或天井之中一汪淺水的游魚。

古村落蛻變,外殼老舊的古屋與雅緻清新的藝文相遇,一大批曾經人去屋空、老寂落莫失去活力的古村落獲得新生。

曾經佈滿歲月痕跡的石厝群,搖身一變,成為海峽兩岸創作人才齊聚的“文創基地”;曾經狹窄的鄉間小道,被一條條寬敞的嶄新大道所替代;曾經偏居一隅的漁村小鎮,正日漸成為鄉村旅遊的首選之地。有著古老漁村獨特的生活韻味,“老柴咖啡”、“石頭會唱歌”、“風中旅行”等特色民宿,成為大量揹包客理想的旅遊地。一邊是波光粼粼的海水,一邊則是古舊的石屋,一條“最美環島路”將大海、山丘與石屋串聯,美得像一幅畫。這就是心境與物質財富相互作用的結果。想當年,人民溫飽堪憂之際,同樣是這裡,它卻是飢苦貧寒的代名詞。

順著“最美環島路”越過一座山丘,高高的天空下,長長的葉片慢悠悠的旋轉。長江澳是福建最大規模的風電場。一灣潔白的沙灘掩映在碧綠的垂絲樹蔭裡(木麻黃樹)。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工業文明交織,活躍的創新思維與古老的村落相融,繪就一幅新的鄉愁圖卷。

長日照徹碧空,坐在海邊的礁石上,極目海天,吹著迎面的海風,心中釋然。平潭之藍,藍的可愛。生活不易,自我調節。

通過文化、藝術、商業、產業等多方面元素的融合,集“宿、閒、創、俗、藝”於一體的改造工程,提升景觀,將一座座古村打造成人見人愛的“打卡”網紅點,這是傳統古村落的“蝶變”之旅。

翔安海濱的澳頭村、山村移民遺留的大帽山農場寨仔尾村,經過政府大額的投入以及居民的自覺參與,在轟轟烈烈的“美麗中國·美麗廈門”群眾活動中,“澳頭小鎮”“大帽山境”已經成為翔安區鄉村振興的示範點。

我的老家,同安區西柯鎮蔡店村,擁有絕佳的區位優勢,坐懷同安灣,面朝大海,背靠美人天馬(山),左擁濱海西大道高檔住宅區和酒店群,右攬龜山美峰體育公園,村裡天然坑谷水道。古村遺留下一片宮起式閩南紅磚古厝,都是歷經百年以上的風霜卻老而彌堅。隨著東海域灣區的開發建設,不遠的將來這片古村落很有可能慘遭滅頂之災。而這是我們蔡店村人的歷史傳承,是我們的根脈所繫,留住蔡店這片古村落,我們的祖先才有歸宿,後代才能撫今追昔緬懷先人。不忘先人不忘祖,這是中國人有別於外族的心靈特質。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如果能夠對古厝進行改造,集中打造住宿、藝術工坊、特產售賣等空間,結合茶飲、輕食館等打造簡約慢生活,融入文化創新的概念,將音樂、書籍、高梁掃帚和藝術成衣產品結合起來,利用廣場的彈性空間,打造集民藝活動、民俗文化集市、文化展覽的功能區,村裡天然坑谷水道為主題的公共藝術區,形成“宿、閒、創、俗、藝”等區塊內容,那我們“文旅·蔡店”就指日可待了。

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築史》中寫道,“視建築且如被服輿馬,時得而更換之;未嘗患原物之久暫,無使其永不殘破之野心。”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對住宅的態度如同穿衣,不追求永久,只要不合適了隨時都可以拆掉重來。這樣的態度可能也是“限於方域”的因果,中國人善用木材,創造了美如雲朵的斗拱和四梁八柱的穿鬥架構,尤其是宮殿廟宇的廣闊寬平展現了博大精深;歐洲善用石料的堅固抗壓能力,又無颱風的襲擾,建造起諸如科隆大教堂那般高聳入雲。因此,在中國,歷史非常久遠的建築並不很常見。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平潭的石頭屋,因地制宜,大都較為低矮。如果不是因應“國際旅遊島”的需求,這種老舊石頭房子早被認定是“危房”,外牆上大紅漆圈出一個“拆”字,也“值”不少錢。

宋時杭州有民諺說:“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戾家。”戾家,便是外行人的意思。宋人認為,這四件雅事不可草率、馬虎,應該以專業的態度對待它們。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是流行於宋朝士大夫群體的四大雅事,但是,這麼雅緻的生活並不排斥市井俗夫,並非不食人間煙火;恰恰相反,它深入於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一名市井中人也可以把玩四般閒事,享受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的雅趣。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再古舊破落的屋子,只要乾淨整潔,再加上這般“閒事”,“死水微瀾”的光景也會變得有趣,這也是古舊村落重生的直諦。

對於海邊長大的人,雖然陽光灼熱38℃的高溫,強烈的紫外線像一把把利刃,可以穿透皮膚,我們無所畏懼。

“風中旅行”牆外那簇不起眼的金針花,算不算是應了海子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仙境直落在人間,扯片白雲做風帆。明朝春曉,天很藍,雲很白。

古舊屋子由於一群“閒”人的雅事,嬗變成會唱歌的石頭,這也是網紅打卡的流量。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三)海壇古城

帶著愉快的心情前往海壇古城,遠遠望去,萬千燈火,數不清的光柱來回橫掃擾動了透明的半邊天,古城映入眼簾,這明明就是新建的所謂“古城”,說實在話是有點小打擊。雖然看上去也是古色古香,可是近的與三坊七巷相比、與邵武和平古鎮相比,遠的與大理、與麗江、與鳳凰古城相比,沒有馬隊走過留下的蹄印和車輒,也沒有歲月留下的“苔痕”,但是作為“國際旅遊島”的重要內容,海壇古城,卻是“逃”不過、不得不要說、要做。

對福建來說,閩越時代已經太過遙遠,而且那時的閩越國也沒有留下什麼可資觀瞻的建築;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也已過去千年,僅留下福州城裡鼓樓地基的遺址;偌大的福州城裡唯有一座華林寺疑為宋初的遺存。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封建朝代滅亡後,它的殘遺勢力卻在福州宣佈登基,它的水師在福建沿海活動了數十年,其中就包括海壇島。

中國曆朝歷代營建了大量的皇城宮觀廟宇,或毀於改朝換代兵燹(xiǎn)之禍,或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或因海陸變遷,長埋於地下。遠在宋代,海壇島已建有巡檢司的屯兵城,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海壇古城是有歷史延續的,也有資格命名為“古”城。

中國人對古建築,抱有重建盛於修繕,不重視修舊如舊,維珍其舊址和始建年代的態度,這也是梁思成先生總結的。

海壇古城是第一個“古城系”項目,它選中了復興南明文化作為規劃建設的重中之重,再現明朝建築的特色。望海樓、閩王閣、城門、古戲臺等建築使海壇古城成為中國最大的南明文化建築群,城內改建的“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為這座“古城”彌補了一些文化底蘊的不足。

古城以明清的東方院落為特色,保持中式古建風格,彷彿有的古城風貌。但是,全國各地古城已無煙火氣、缺乏生活味。古城街道兩邊毫無懸念的都是店鋪,店鋪商品同質化毫無特色。

我厭倦古城中軸線上的人頭攛動,倒是個別幾個非遺的攤位,現場捏泥人、燒玻璃、熬糖稀澆作人物像、製作口紅的技藝吸引了一大群孩子連同他們的大人來圍觀。還有“摔碗酒"的攤位上,一面鮮紅的小酒旗下,數十隻土陶碗,架上幾排醬色的酒罈,以及小酒保身後那堆半人高的碎陶渣。一碗燒酒十元錢,連幹三碗後,那一摔粉碎的豪爽快意。

因為古城的同質化,要吸引客人就必須花錢做活動,花上大價錢請表演團隊,再配合吃的、住的、玩的。就像我們同安影視城,譬如夏日的啤酒節和元旦春節的跨年狂歡節,杭州宋城和開封清明上河園天天都過節那樣。

在海壇古城,我更喜歡它的小街小巷。逛小巷,小巷中藏了不少文章,牆繪多彩、碗藝、雕塑古樸、古畫新創、古代農具等等。無論是在門樓上的漆畫,還是在不經意的小巷牆繪,都能感受這座古城設計者別樣的心智魅力。

藏在小街裡的“平潭縣電影院”以及多年前那款電影海報,給人以懷舊。“拾捌號院子”,以南方典型的四合院為旅舍,天井裡的“幹山水”和遮陽傘下的幾把椅子,透出旅舍的雅緻。

我喜歡它的中國風,擁有東方的韻味,詩畫之意境,建築之巧麗。古城打卡或許也是心底裡的一份感情!

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走进平潭:大桥 石头厝 海坛古城

作者簡介:蔡偉強,出生於1963年,同安人,九三學社社員,農場動物技術專家,高級獸醫師,曾長期致力於翔安區政協工作。出版著作有《紅樓夢未完》、《一個廈門人在寧波的浮光掠影》、《陽光下行走》等。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