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建国和新中国同岁:一生只干了修铁路和护路两件事


“我原名叫刘太保,小名叫保子,建国这个名字是参军入伍时改的。”刘建国是邯郸临漳人,出生于1949年9月4日,用他的话来说,自己一生只干了修铁路和护路两件事。

刘建国在兄弟四人中最大,那时生产队是吃粮靠工分,他家属于人多劳少户。为了给家里挣工分,他只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回村参加生产劳动了。1968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参加了襄渝铁路建设。

刘建国介绍,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至重庆,全长800多公里,1968年4月开工修建,铁道兵部队有8个师参加施工。他入伍后被分在炊事班,负责给在工地施工的干部、战士做饭。他所在连指导员在政治学习会上说,修建襄渝铁路是落实建设大西南的号召,这更增添了他的干劲。


虽然他被分到炊事班,但初到部队时,自己吃饭成了大难题。他喜吃面食,可部队里吃大米;他从小就不吃辣椒,可部队里是没辣椒不成菜。那时,他一顿饭吃不了一碗大米,吃辣椒吃得嗓子疼、嘴起泡。连指导员是一位优秀的政工干部,擅长做思想工作,对他说,多吃一碗大米等于消灭了一个敌人,吃一个辣椒等于摧毁了一个碉堡,使他慢慢地适应了吃大米和辣椒。

那时,营房驻地离施工点有10公里,战士们中午不回驻地,他就主动开着电瓶车往施工点送饭,并利用战士们吃饭的空隙,搬运施工材料、清理卫生。因踏实肯干,他在部队入了党,还连续三年被团党委评为“五好战士”。

1973年,就在团党委准备为刘建国提干时,他接到了父亲的家信,要他转业回家替二弟为家里挣工分。他便放弃了提干的机会,连长、指导员和战友们都为他惋惜。刘建国复员转业回乡后,从养路工父亲的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了县交通局公路站道路养护班的一名养路工。“虽然是接父亲的班,但那时还是个临时工。”刘建国介绍说,当时养路工的作业工具还很简陋,一辆手推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锹就是他的全部。


那时,临漳县城通往乡镇的公路多是土路,土路最怕下雨冲。刘建国为确保所负责的道路畅通平坦,别人是下雨往家里跑,他是每逢刮风下雨就推着手推车、铁锹往外跑。

1991年7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临漳县普降大雨,使刘建国分管的乡间公路多处被冲毁。他一边向公路站领导打告急电话,一边穿着高筒靴子检查路况,排放路沟里的积水,公路站领导带着养路班的同事赶到事发现场时,他已成了“泥人”。

整整二十多天,刘建国每天起早贪黑地在他所管辖的道路上养护道路。当年,刘建国被临漳县交通局评为“优秀养路工”。1993年,刘建国被转为合同制工人,这在临漳县交通局公路站众多养路工中是为数不多的。

“退休后,我时时在想,我这一辈子为国家干了点啥?”刘建国说,一生就干了修铁路和维护公路这两件事。高铁、高速和村村通公路的飞速发展,既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促进了经济发展,还缩短了距离空间,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做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