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作為攝影師,我們一直都在尋找近似完美的光線。雖然可用的光的質量並不總是那麼理想,但是明智地使用閃光燈,足以做到增強或超越現有的光線。我們甚至可以有效地控制閃光燈,從而控制照片的外觀,而不是僅僅接受現有的環境光線。

閃光燈一直都是攝影器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想實現最佳的拍攝效果以及拍攝創意,在瞭解基礎應用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瞭解它的多種用途。

與許多初學者的想法相反,閃光燈不僅用於照亮附近的場景或主題。它還可以設置情緒,增加圖像元素的重點,並在您的照片中創建特殊效果,為攝影師的拍攝帶來更多樂趣。在本文中,我們將向深入瞭解關於閃光拍攝的多種拍攝技術,以及如何在實際拍攝中有效的應用。

填充陰影:將閃光添加至環境光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強光或背光下的人像拍攝將產生非常高的對比度,從而帶來難看的陰影。這似乎是許多攝影師都在努力解決的問題。我們並不一定要用閃光燈來避免相機抖動或應對弱光環境。有時我們僅僅是需要用閃光燈為拍攝對象創造更好的光線以及拍攝效果。

通過閃光燈的加入,我們可以應用同時發生的“兩次曝光”(一次是環境光,另一次是閃光),針對各種不同的需求調整每種曝光,改善拍攝的整體效果。

填充閃光與環境光的平衡: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由於我們無法控制來自太陽的光線,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光圈、快門速度、ISO)調整相機曝光,以獲得正確的背景照明和想要的背景效果。一旦我們的相機設置與環境光相匹配,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調整我們的閃光燈以匹配我們的相機設置進行正確的閃光填充。

閃光填充位置的選擇: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通常情況下填充閃光的理想位置為軸上填充,在攝影師的身後或在相機上的位置。因為只有這樣它可以巧妙地填充鏡頭可見的任何陰影,而不創建新的陰影,這是軸上填充帶來的絕對優勢。

填充閃光的測光方式: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TTL(鏡頭測光)模式,這也是幾乎所有相機開啟閃光後的標準閃光模式。在TTL模式下進行測光時,閃光燈將進行預閃並從被攝體反射的光線中讀取曝光量,隨之調整當前閃光強度,當閃光燈傳感器認為圖像已經正確曝光時,它將關閉閃光燈並等待釋放快門。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TTL測光模式是一種通過鏡頭的實際光量,來確定閃光強度的方式。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填充曝光,我們會在程序模式(P)和手動模式(M)以及光圈或快門優先模式(AV或TV)下開啟強制閃光。因為在自動模式(A)下,即使強制開啟強制閃光,非弱光環境下閃光燈也並不會主動亮起(該判定規則為1/60快門速度)。

壓光拍攝:將環境光添加至閃光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我們已經瞭解如何將閃光添加至環境光,用來填充被攝主體的陰影。我們也可以轉換一下拍攝思路,反向的將環境光添加至閃光,讓閃光成為主光源,並讓環境光成為填充光(輔光)。

其實只要簡單的調整每種曝光,這也就實現了我們常說的“壓光拍攝”,產生的效果是在壓暗背景並突出主體,甚至獲得一個完全黑色的背景。

曝光主體而不是背景: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其實壓光拍攝的技術原理非常簡單,我們僅僅是在通過閃光燈製造,讓主體正確曝光卻讓背景欠曝或產生死黑的光線環境,當然這與相機的動態範圍密切相關。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在攝影中,動態範圍是在照片中可以看到的最亮和最暗的之間的差異。一旦拍攝對象超出相機的動態範圍,亮部會產生過曝(出現“死白”)丟失所有高光細節,或者暗部產生欠曝(出現“死黑”)丟失所有陰影細節。我們相機的動態範圍遠遠不及人眼的動態範圍,所以就產生了上圖那樣,眼睛能看到一隻坐在明亮陽光下的鳥的細節,也可以看到坐在最黑暗陰影中的黑狗,但是相機根本無法同時看到兩者。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如果我們能在拍攝主體上添加一些額外的光線,並正確地在動態範圍的較亮端曝光主體,這將有助於將圖像的其餘部分超出相機的動態範圍。隨著主體與背景光比的大小變化,將產生較暗的背景或完全黑暗的背景。

如何對相機進行壓光設置: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為了切斷周圍的光線,我們需要讓快門速度儘可能的快。然而,我們無法超過相機的閃光燈同步速度。因此,我們需要確定最高的閃光同步速度,並在手動模式下將快門速度設置為該值。通常相機的最高閃光同步速度為1/250秒。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現在快門速度是固定的,我們需要在調整曝光三要素中的其餘兩個變量:光圈和ISO。將ISO值降低到最低,並不斷縮小光圈,直到在LCD取景或EVF(電子取景器)中得到一個你需要的壓光背景(暗或完全黑色的背景),當然這種效果也可以通過使用中性密度鏡去強化。

如何讓閃光燈正確曝光主體: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在這樣的一套拍攝方案中,我們已經很好的解決了壓光問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曝光主體呢?其實這很簡單,我們仍然需要使用之前我們所提到的TTL模式,同樣是使用預閃的方式調整正式閃光的實際輸出功率,從而正確的曝光主體。

理解光線衰減獲得最佳效果: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完全理解了如何進行壓光拍攝,但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閃光的與被攝者的距離。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瞭解兩個關鍵點分別是光的“質量”與“衰減”。

在光線的質量上,我們主要強調的是“軟光”與“硬光”,這兩點直接反映了光線對主體的整體影響。硬光可以產生非常強的對比度,使被攝主體產生分明的陰影,適合一些戲劇性的拍攝效果。軟光可以產生較小的對比,使陰影與高光產生柔和的過度,在人像攝影中非常討人眼球。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相對於主體較大的光源將產生柔和的光線,而較小的光源則會產生較硬的光線。但是,距離也起著重要作用。近距離光源更柔和,而遠距離光源則在明暗之間產生更強硬的過渡(這與光源和主體的相對大小有關)。再決定我們使用哪種光線質量的同時,光線的衰減也是需要了解的。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在技術方面,光線衰減遵循著反平方定理,即主題區域光的強度與主體區域到光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通俗的理解使是,在將光源和被攝對象的距離減半時,光強度提升四倍。如果我們將距離加倍,光強度將減少到原有強度的四分之一。據此,我們可以瞭解距離增加3倍,強度為原來的1/9,距離增加4倍,強度為原來的1/16依此類推。

通常,反平方定律解釋了隨著對象到光源的距離增加而不成比例的光線衰減。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如何將光線與物體的距離及其亮度相關聯。

慢門閃光:創建運動鬼影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由於我們所拍攝的照片都是靜態的,所以往往很難在畫面中產生動態效果。通常在拍攝運動主體的情況下,我們會嘗試在畫面中增添一些動態模糊,讓畫面更加動感。如果您瞭解如何通過使用閃光燈和慢速快門拍攝,那效果將更具創意。

這種技術在靜止的照片中很好地傳達了運動,為你提供另一種定格部分動作的方法。並且這種技術在舞蹈和運動主體中非常流行。

確定所需的曝光環境: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正如之前我們所提及到的,在任何時候使用閃光燈,實際上都是在處理兩種不同的光源(環境光與閃光),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照片中更好的平衡兩者。

我們的第一步仍是需要確定在沒有閃光情況下的環境曝光量。但是在這樣做的同時,請記住這一技術依賴於一個較慢的快門速度。

我們需要首先判斷主體移動的速度,如果它們移動得非常快,1/15秒就足夠產生不錯的效果。如果他們移動的比較慢,我們甚至會需要2到3秒的曝光。一旦我們設置好了可以產生相應量動態模糊的快門速度,就可以相對於背景效果的需求來制定光圈與ISO。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盡量將場景的曝光降低1-3檔,因為閃光燈將在前景中照亮主體,而環境光將在背景中作為填充。雖然這不是一個硬性規則,但是這是一條非常實用的經驗法則,不過更多的還是取決於您拍攝的預期效果。

前簾同步與後簾同步: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我們在此項技術中仍然使用TTL模式進行拍攝。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根據拍攝效果的需求去選擇“前簾同步”或“後簾同步”。這兩種模式聽起來有點專業,但最簡單地說,它們是你選擇在長時間曝光時何時觸發閃光燈的方式。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前簾同步:告訴相機在曝光開始時(前簾開啟後)啟動閃光燈。也就是說,當你按下快門時,閃光燈會立即閃爍,快門在捕捉到閃光後仍然保持打開狀態,直到曝光結束。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後簾同步:告訴相機在曝光結束前(後簾關閉前)啟動閃光燈。即當你按下快門時,開始收集光但是在快門關閉前閃光閃爍,定格你的主題。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你可能不認為這兩種模式有什麼不同,但是當你拍攝一個移動的物體時,它可以產生直觀的影響。在前簾同步時,運動模糊產生在移動主體運動的前方。在後簾同步時,運動模糊產生在移動主體運動的後方。通常情況下前簾同步更加容易掌握,但是產生的效果違反人們的定向思維。後簾同步對抓拍的準確性需要一定的練習,但是產生的效果符合人們的思維預期。當然具體的抉擇,還是由實際的效果需求而定。

結語

通過練習,人們可以培養敏銳的眼光來塑造光影,並建立一個深層和多功能的技能組合來創造任何類型的照明。閃光燈的使用是一種具有挑戰性和令人興奮的拍攝形式。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和考慮產照明的基本原則,即使是新手也能取得不錯的拍攝效果。

這裡是巨人攝影,攝影愛好者心中的“哈佛”,感謝您的關注

攝影師的閃光燈,可不僅僅是補光這麼簡單,看看能玩出多少花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