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贾平凹

陕西作家贾平凹

真正的爱如空气一样,你每天都在呼吸,你却感觉不到你在呼吸。

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未必知道它的出处。

能用最朴素、最平凡的语言,表达出事情的真相、事物的新意的作家,他就是贾平凹。

陕西作家贾平凹

原生家庭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他是家中的长子。

陕西作家贾平凹

左一:贾母;右一:贾父

贾平凹的祖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小时候还曾遭土匪绑票,家中要变卖了家产才将父亲赎回。于是祖父发誓要把父亲供养出来,让他读书识字。贾平凹的父亲最终拿到了中学毕业文凭,曾在镇上教书。国内政治运动时期,父亲被关进过牛棚,开除公职。

贾平凹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妇女。

在贾平凹4岁的时候,父亲去了家乡以外的地方教书,母亲也追随父亲同去,于是他就被寄养在伯父家中长大。

陕西作家贾平凹

成长经历

贾平凹小时候完全在农村长大,经历了很多磨难。套牛、砍柴、割草是他日常经常做的事情。

贾平凹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他观察力很强,爱看书,也经常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拉家长。

贾平凹小时候还多才多艺,他喜欢拉二胡、爱唱秦腔。他还喜欢画画,在自家的围墙上有他画的四角亭子。

不过要说起干活,贾平凹小时候个子矮、力气小,不是一块出苦力、干活的料。

8岁时,贾平凹还不能很好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他喜欢在墙根底下打石头,父亲给了他一个书包,让他去上学。

有一次,他和隔壁的小孩一起,剪下来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然后拿着手电筒,钻进去鸡窝里“放电影”。父亲看到他还有这方面的爱好,就想着给他以后谋个在公社放映队放电影的工作,打打杂也行。不过这个事情后来没办成,放映队就给1个名额,最后给了村支书的儿子。

贾平凹读书刚读到初二上学期,就赶上了国内政治运动,学校就放了长假,于是贾平凹就回到了家乡棣花。十三四岁回到家他和其他大人一样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

由于父亲被批斗,受牵连,家里一下子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贾平凹也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因为父亲的身份影响,贾平凹想走出农村工作,但是好的机会都轮不到他。城里技术工人招工、公路上招养路工人、部队征兵,这些都轮不到他,不是说他不优秀、或者不符合条件,就是因为身份尴尬,所以一报名就被刷掉了。

后来贾平凹因为写字好看,在民兵连里当过文书,学校里的老师回家生小孩,他还临时代过课,但都很短暂。

家乡修水库期间,贾平凹被留在村子里和妇女一起劳动,不让他参加。

后来听说水库需要一个搞宣传、会写字的,他就主动跑去了,因为这样的人才稀缺,最后修水库的宣传工作,从采访、写稿、到印刷、宣传他一个人都包下了。

陕西作家贾平凹

1972年,在高考制度恢复前,农村开始组织推荐一批工人、农民去学习,并称其为工农兵学员,贾平凹有幸也成了其中一员。

一开始他被安排到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造飞机,后来经过几番周折,贾平凹来到了西北大学中文系。

能上大学,对贾平凹来说是一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他又感动有卑怯。在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大学》中,他曾有这样的描述:

他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的乡下人,学识上的自卑使他敬畏一切人。他悄无声息地坐在阅览室的一角,用一个指头敲老师的家门,默默地听同窗高谈阔论。但是,旁人的议论和嘲笑并没有使他惶恐和消沉。一次,政治考试分数过低,他将试卷贴于床头,让耻辱早晚盯着自己…

对于4年大学生活的目标,贾平凹和他同时期读大学的人并不一样。其他人都是工农兵学员,他们原则上从哪里来,将来毕业还要回去哪里继续效力。比如你从学校来,那么你毕业了就回去学校教书,你从工厂来,毕业了就继续去工厂工作;你从报社来,就抓紧新闻方面的训练,回去了就再去报社上班。

贾平凹从农村来,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回去了要继续当农民,但是一般不会这样安排,但是以后自己会被分配到哪里,贾平凹并不清楚。

在这样一个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背景下,贾平凹反倒不受束缚。于是他倾心于自己热爱的文学创作,睡不着的时候,他就会构思写东西,几天就写一篇文章。

大学期间,他广泛阅读积极写作,毕业前已经发表了27篇作品。

陕西作家贾平凹

情感经历

第一任妻子

1975年,贾平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通过这个工作,贾平凹认识了在省艺校进修的韩俊芳,两人同来自棣花,是老乡。

韩俊芳长相十分清秀、天韵天成、婀娜多姿,见过韩俊芳2次后贾平凹就对她十分倾心。

不过韩俊芳的家庭是富农,在那个阶级斗争盛行的年月,这让贾平凹也曾心存芥蒂。

不过爱情来的时候,心中的平静已经打破,贾平凹不能安心写作看书,他最终还是被本心驱使着,鼓起勇气大胆的向韩俊芳表白了。

虽然当时的贾平凹在事业上还默默无闻,但是韩俊芳被他的真情所感动,接受了他。于是两人相爱了。

陕西作家贾平凹

1978年,他们结婚了,婚房就是贾平凹的单身宿舍。后来两人又辗转在西安租了房子,生活也算甜蜜。1979年,他们的女儿贾浅浅出生,贾平凹对爱女更加宠溺。

这样一家三口幸福的婚姻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到了90年代初,随着贾平凹在事业渐有起色,韩俊芳发现他似乎与其他女人有染,从此这个小家庭不再平静。

韩俊芳口中的第三者,是一位在贾平凹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出演其中一个角色的演员,因为两人工作上的接触,贾平凹对对方产生了好感。贾平凹虽然不承认出轨之说,但是对这位女士的评价却很高,说她善解人意、大方、气质好…

就这样,这个家庭被离婚的阴霾笼罩着,虽然有好友的劝说,大家都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不要离婚,但是最终,两人的执拗的坚持了己见。

1992年,贾平凹与韩俊芳在街道办理了离婚手续。1993年,在朋友的多次劝说下,他们曾经打算复婚,但是韩俊芳提出的复婚条件让贾平凹十分为难,最终复婚以失败告终。

第二任妻子

贾平凹对韩俊芳其实还是感情很深的,离婚后,贾平凹一度想过自杀,整个人的状态也都不太好。

说起来他们离婚的原因,除了捕风捉影的第三者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韩俊芳脾气十分倔强,她不能在贾平凹面前小鸟依人,常常让贾平凹感觉到不被尊重和难堪。

贾平凹曾说过:

“在俊芳面前我没有自豪感,收到稿费拿回家像小偷偷了钱回来,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

韩俊芳不希望贾平凹经常拿钱接济穷亲戚,但贾平凹却分明从这些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了一种被鄙视的不和谐。

离婚后,1994年-1995年,贾平凹因为多年前感染的乙肝,住进了医院。

在住院期间,他却成就了另一段姻缘。他的第二任妻子,正是这家医院里,年轻貌美的护士郭梅。

陕西作家贾平凹

郭梅比贾平凹小将近20岁,但她却十分喜欢贾平凹的小说,对他可以说是崇拜的。从一开始找贾平凹要签名,彼此产生好感,到后来倾心于贾平凹的憨厚、朴实,没有作家架子,两人感情升温,后来郭梅就给贾平凹做饭、喂药、洗衣服,在郭梅的照料下,贾平凹也倍感温暖。

1996年,44岁的贾平凹与郭梅再婚,婚后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妹妹比贾平凹的大女儿贾浅浅小了17岁。

虽然贾平凹与第一任太太韩俊梅的婚姻没有走到尽头,但是两个人的分开也是仅仅是因为年轻赌气、和性格倔强所致,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他们并非毫无感情。多年后,当他们的女儿结婚的时候,两人一同出席了婚礼。

韩俊梅对帮忙操办婚礼的郭梅比表示了感谢,并激动的说:“委屈你了,妹子。”

郭梅却毫不介怀的说:“老贾马上就要做外公了,他的事业和人生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陕西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与《废都》

《废都》首次发表于1993年,那时候的贾平凹才刚刚40出头,和妻子韩俊梅已离婚。

小说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主线,描写了西京城里文化名人的堕落生活。

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后来小说被禁止出版,直到2009年解禁,被禁16年。该书被禁期间,却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但贾平凹没能赴法国领奖。

陕西作家贾平凹

在《废都》于《十月杂志》连载期间,陈忠实的《白鹿原》也发表了。但两部同样出自陕西作家手笔的作品,命运却有了天壤之别。

贾平凹作为一部被禁作品的作者,一度生活是人们的声讨声中,遭受了精神和身体的巨大打击。也是在那个期间,他住进了医院。

但作为一个睿智的作家,贾平凹没有停止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反思,即使作品遭禁,甚至对他个人的骂声不断,但是他依然坚持创作、用勤劳的笔触救赎自己。

在《废都》解禁后,贾平凹低调而朴实的说了一句话:

一本书有一部书的命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

陕西作家贾平凹

素一说

作为作家的贾平凹,他一生作品不断,每一个时期,他都有新作品问世。他自己也坦言,写作于他而言,是个“毁誉参半”“掌声和拳头齐飞”的事情。

谈起《废都》,可以用灾难性的作品来形容它带给贾平凹的打击。当被批评时,贾平凹和普通人一样,焦虑、委屈、害怕过,他也挣扎着想过要辩解、要澄清,但慢慢的他放下了,他调整好了心态,他平和了。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我们看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贾平凹。

陕西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除了写作,也写书法、搞绘画、收藏,他坦言:

咱不是太高尚、拒绝一切钱财的,经济社会,总得吃饭、拖家带口,单靠稿费难以维持生活。

在赚钱养家这件事上,贾平凹和普通人一样,他活的很现实。

然而对待写作,他始终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终身爱好。他承认这条路十分艰难,他劝诫年轻人写作,一定要一手自卑、一手自尊的往前走,因为自卑之后,才能静下来吸收更多的东西。

他告诉我们,生活的积累、思考后的看透,才能成就长久的文学,大胸怀、大思维,才能成就大视野下的写作。

对于写作这件事,贾平凹是有野心的。他告诉我们,在这个全民写作的时代里,要想不被淘汰,一定要争为人先,有理想、有志向,但不要耍下聪明。

有大理想,才能不争一时之胜,有志向,才不会因为眼下谁发了文章、谁红了而眼红,文学上的比拼,到了最后,是比对文学的领悟和敬畏。

读一读作家的心路历程,读一读作家的人生经历,对于想从事写作、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希望贾平凹的过往经历,能给你以启示,与君共勉!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