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汽車13年,虧損達178.63億,瀕臨破產,力帆還能撐多長時間?

前陣子有個消息鬧得沸沸揚揚,內容是某銀行洩露出的資料,稱包括力帆在內的4家汽車廠商將在今年年底進入破產程序。力帆闢謠了,但“過得很不好”的真實情況始終也無法掩蓋。

最近力帆發佈了第三季度財報,今年前三季度營收66.86億元,同比下降19.52%。跟去年同期相比,淨利潤降了2064.56%,直接虧了26.33億。

截至目前,力帆股份的負債總額已經到達178.63億元。

力帆的命快被汽車給拖死了。

造汽車13年,虧損達178.63億,瀕臨破產,力帆還能撐多長時間?

2006年,力帆的第一臺轎車力帆520橫空出世。2010年,力帆登陸A股,當時旗下的力帆320車型能夠一月賣出7000臺,放在現在來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

造汽車13年,虧損達178.63億,瀕臨破產,力帆還能撐多長時間?

然而好景不長,上市之後的汽車銷量不僅沒有節節攀升,反倒停滯不前。質量不行、設計不行、同行夾擊等等問題撲面而來,僅幾年時間,力帆就因在汽車板塊的失利而陷入資金困局。

再到後來更加混亂:2016年生產的2000多輛新能源汽車不符合補貼標準,原本要拿到手的1.14億補貼打水漂,力帆還被冠上“騙補”的名號;新能源汽車銷量斷崖式下跌、股價連續下跌;更換新掌門人,未能剎住銷量下降的趨勢;實在缺錢,不得不把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的100%股權轉讓給理想汽車。

造汽車13年,虧損達178.63億,瀕臨破產,力帆還能撐多長時間?

截至目前,力帆的汽車生產基地已經被出售,力帆第三工廠也已停工多時,還拖欠了員工兩個月的工資。杭州、上海的汽車銷售網點基本關停,還有經銷商反映,自己經常被拖欠資金,卻拿不到車。

造汽車13年,虧損達178.63億,瀕臨破產,力帆還能撐多長時間?

力帆為什麼會在汽車領域失利?如果從產品方面來說,包含車型老、更新慢、品牌認可度低。如果從經營層面來說,缺乏技術、創新不足、疏於營銷,這些也應該被考慮在內。

最初,力帆的創始人和前董事長尹明善涉獵汽車領域的原因,是“賣汽車比賣摩托車賺錢得多”,但他應該沒考慮到,利潤翻倍的同時,經營難度也在幾倍提升。

造汽車13年,虧損達178.63億,瀕臨破產,力帆還能撐多長時間?

那麼問題來了:力帆會倒閉嗎?

答案是:不會,也不能倒。

力帆這兩個字,不止代表掛著車標的摩托和乘用車,它更是公司數十萬員工,以及上下游的配套產業中的大小公司和員工的生命線。力帆倒了,後果將是重大的、連鎖性的,地方哪怕輸血,也一定要穩住力帆。

但一直靠輸血始終不是辦法,就好比一名重病的病人,天天躺在ICU裡由各種機器維持生命,至多能讓他多活一陣子,但無法讓他再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賺錢。只有力帆憑藉自己的能力活過來,才是最好的結局。

造汽車13年,虧損達178.63億,瀕臨破產,力帆還能撐多長時間?

事實上,力帆已經在想辦法——迴歸本業。尹明善說過,他們的策略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往哪跑?跑回去造摩托。

力帆是造摩托起家的,也是全國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大批量上市的摩托車生產企業,技術積澱絕對不是同行企業能比的。而在摩托車領域開始試探電動化、智能化的今天,力帆的技術能否讓它超越同行,在未來繼續領跑行業,扭轉在汽車板塊折戟所帶來的鉅額虧損局面呢?

無論結局是好是壞,很快就要見分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