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馬蒂尼-亨利步槍的起源

1862年美國的槍械商人亨利•皮波蒂創造了起落式閉鎖槍擊的專利,並授權普羅維登斯工具有限公司進行生產,不過當時美國庫存已經有大量的春田M1861式前膛槍,為了節約成本美國決定把春田M1861式前膛槍改成後膛槍,就像英國早期的恩菲爾德前膛槍改成斯耐德.恩菲爾德後膛槍一樣,只需要把活門鉸鏈的位置改在後方。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斯耐德.恩菲爾德後膛槍

由於英國當時就是使用活門鉸鏈式槍擊步槍,他們瞭解該型步槍在精度和射速上都很落後,因此急需一種更先進的槍支,直到1870年英國槍械公司找到了奧地利籍槍械設計師弗里德里希•馮•馬蒂尼,並且與其合作,由於弗里德里希•馮•馬蒂尼非常瞭解美國人亨利•皮波蒂設計的起落式閉鎖結構,但是由於專利原因並不能直接採用起落式閉鎖結構,因而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主要改進就是用內置擊針代替了早期的擊錘。

這種改進極大的提高了射擊精度,因為早期的擊錘主要作用力是斜向下的,難免造成槍支的震動從而影響精度,而內置擊針作用力與彈膛一致因此影響很小。槍擊解決了,至於槍管線膛則是使用了蘇格蘭人亞歷山大•亨利設計的七角膛線槍管。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蘇格蘭人亞歷山大•亨利設計的七角膛線槍管

可見馬蒂尼-亨利步槍的製造也很不容易,最後設計出新的步槍馬蒂尼-亨利步槍,主要用來取代早期的斯奈德-恩菲爾德步槍。

槍擊原理

馬蒂尼-亨利步槍所使用的起落式槍擊是通過一個槓桿驅動楔形槍機上下滑動。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扳手向上抬起時關閉後膛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扳手用力向下時就可以打開後膛並退殼,然後裝填新彈,由於起落式槍機抬起閉鎖後,擊發時的燃氣壓力只能朝後頂槍機,不能把槍機朝下壓,從而不用擔心把槍擊衝開。

馬蒂尼-亨利型號MKI-MKIV的歷史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馬蒂尼亨利MKI

馬蒂尼-亨利步槍共有四個基本型號,1871年,馬蒂尼亨利的第一個型號-MK1誕生。MKⅠ步槍全長1245毫米,重3.827千克,最大射程1700碼,有效射程370米,初速400米每秒,可以說與斯奈德-恩菲爾德步槍相比在射擊精度和射速上極大提高。

缺點:①子彈質量低劣

②擊針不堅固

③閉鎖塊易生鏽

④機匣控制桿過鬆

⑤表尺瞄準不便

⑥連續射擊時槍管過熱

⑦刺刀比較笨重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上圖左一為0.577彈,左二為.577/450彈,左三改進後的.577/450彈,左四為.303彈

▲解讀①早期馬蒂尼-亨利MKI使用的子彈為軋製彈殼,彈殼非常的薄,從彈殼上可以看到一圈凹槽就是彈頭與彈殼採用擠壓的方式拼接的,由於彈殼非常的薄在強大的火藥壓力下很容易變形或破裂,甚至一些彈殼直接黏在槍膛上,從而出現卡殼和拉斷殼的現象。不過這種彈藥一直用到1885年才被解決,1885年出現一種改進型的.577/450彈,彈殼採用了拉制的方法,並且使用了更厚的黃銅,也使整個彈殼變得更加結實。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馬蒂尼-亨利MKII型

1877年,馬蒂尼-亨利MKII型正式亮相,並對早期的MKI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改進,唯獨彈藥一直到1885年才解決,改進後的整體性能有所提高,並參與了大多數英國殖民戰爭,特別1879年安格魯祖魯戰爭,英國100多名士兵在兩名中尉的帶領下成功擊退了上萬名祖魯人,英軍憑藉馬蒂尼-亨利步槍的遠距離設計優勢,製造了幾道防線,祖魯人衝到第一道防線時英軍很快退居二道防線防守、以此類推就這樣最終取得以少勝多的勝利,馬蒂尼-亨利步槍也一戰成名。

19世紀80年代知名槍支-馬蒂尼-亨利步槍

馬蒂尼-亨利MKIIl型

1879年8月, MKⅢ步槍改進成功並投入使用:

①待擊指示器變小(水滴狀旋鈕)

②改用了較寬的槍機,更具有靈活性

③換裝了更粗的新型擊針

19世紀80年代英軍又新制造了一款.402口徑的新型彈藥,比.577/450彈有更好的彈道,並且1888年專門生產了MK-IV步槍用來發射此種彈藥,但是隨著0.303口徑的李.梅特福彈的研製成功,0.303口徑的李.梅特福彈是一款比.402彈更優秀的彈藥,這個時候英國考慮到彈藥種類太多不利於後勤,並且早期的.577/450彈還有大量的庫存,因此最終放棄了.402英寸彈藥而採用更好的0.303口徑的李.梅特福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