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躍遷》:掌握這3個技巧,你也可以實現人生的破局

人生就是一個局,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忙碌,要想實現人生的破局,需要來一次徹底的開維認知。

再讀《躍遷》:掌握這3個技巧,你也可以實現人生的破局

在生活中,常常有人問:“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而能力還是原地踏步?”

有時,明明看過很多書,可在遇到問題時,腦子還是一團漿糊,在愁悵中感到焦慮。

於是,我們開始奔波忙碌,有時候甚至加班到很晚,但效率並沒有因此而提升,越忙碌越疲憊,效率低下讓我們更加忙碌。

直到我看了《躍遷:成為高手的技巧》這本書時,才明白這樣的狀態屬於“無效迴路”,一個狀態之所以反覆輪迴,是因為這個局裡根本沒有解決方法。

那麼,這種“忙——亂”的迴路,該如何破局呢?

作者古典老師告訴我們:“破局的關鍵,在於改變你的思維繫統,調整思維的順序。”

人生就是一個局,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忙碌,要想實現人生的破局,需要來一次徹底的開維認知,如作者所說,要拆掉你思維的“天花板”。

01 找到規律,是努力的技巧

再讀《躍遷》:掌握這3個技巧,你也可以實現人生的破局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時想在網上查一個資料,剛打開網頁,突然一條微信吸引了你,你剛看完消息,又被一條新聞吸引……

不覺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而你的資料還沒有著落,在海量的信息中,我們很容易迷失方向。

我同事小趙在每次開會時,智商永遠在線,總能快速的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被大家贊為“小諸葛”。

在一次吃飯時他悄悄透露,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直都在,如果善於找到問題的規律,網絡就是你的文件夾。那麼,解決問題的規律有哪些呢?

1、專注

注意力是最寶貴的財富,把精力專注於自己優勢的區域上,並持續去觀察、挖掘和強化,這樣我們才能更快速地解決問題。

2、理解冪律(二八法則)

冪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規律,冪律的第一個特徵是高度不平均,第二個特徵是分形,在每一個細分領域下,都有那20%的頭部和80%的尾部存在。

理解冪律,用平常心去面對事物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更客觀地看待問題。

3、頭部效應

遇到問題時,我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在某一領域足夠突出,成為仙人掌上的一根刺,你才能在這個領域擁有話語權。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說:

“面對呼嘯而來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

在互聯網的今天,我們的大腦不該只用來記憶,而要用來觀察、思考創造和影響他人,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才是努力的正確方向。

02 聯機學習,是思維迭代的技巧

再讀《躍遷》:掌握這3個技巧,你也可以實現人生的破局

聯機學習,是用你的思維換取別人的答案,在與朋友深度交流時,實現思維的迭代。

著名影星李小龍成為一代武術高手,就是懂得以答案換答案的思維。

他摒棄各武林門派之間不互通的觀念,結合哲學和心理學融合拳法教給學生,再從學生身上,學習各自的拳法優點,最後融會貫通打出一套“截拳道”。

學會聯機的方法,可以快速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比如原來我們遇到問題是思考該怎麼辦?而現在遇到問題,你只需思考誰會知道答案就行,聯機學習具體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自我成長,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去學習。

比如在讀書時,我們可以先看目錄,按照需求有選擇性地讀,並把看過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來,或者講給別人聽。

其次,與同行深度交流。

春秋時期,孔子、孟子、墨子等學士,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坐一起討論如何治世,才形成了“百家爭鳴”。

另外,跨界聯機學習,進行思維風暴。

不同領域的人聚在一起,面對同一問題,思維一定不同,相互碰撞後總結觀點,再思考討論,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大家一起進行思維的迭代,實現共同成長。

03 善提問題,是把知識變價值的技巧

再讀《躍遷》:掌握這3個技巧,你也可以實現人生的破局

愛因斯坦說:“如果我必須用1個小時解決一個重要問題,我會花55分鐘考慮,我是否問對了問題。”

萊特兄弟看到像在天空飛翔,就提出問題:“人類能不能像小鳥一樣翱翔於藍天呢?”

針對這個問題,他們查詢了大量資料,做了無數實驗,利用氣流和空氣動力學,成功地把飛機開上了天空。

戴維·溫伯格在《知識的邊界》書中說:“被餵養並不是獲取知識的好辦法,真正的求知之旅必然包括提問,包含挑戰,而不是將知識視為無可質疑的真理。”

善於提出問題,問題越具體越好,我們可以構建一棵問題樹,遇到困難時先思考4個問題:

1) 我們面對什麼樣的問題?

2) 如何知道自己已解決這個問題?

3) 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4) 有什麼解決方案?

提問倒逼你更新知識,深入思考,會給你帶來創意。

而要把知識變價值,在於把問題落實到行動,不斷與別人分享。

比如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如果遇到思維瓶頸,不要放棄思考,如果寫不出一本書,就寫一篇文章,或者一張知識卡片,一句話,把它分享出去。

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個體之和大於整體”的效果,完成知識體系的躍遷。

構建知識體系最好的檢驗方式就是輸出,而輸出的最好辦法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問題的核心,如此反覆循環才是把知識變價值的技巧。

再讀《躍遷》:掌握這3個技巧,你也可以實現人生的破局

04 思維破局,才是實現能力躍遷的關鍵

古典說:“破局要先識局!”

所謂“局”,就是一個“系統”,人生就是一個破局的過程。

我朋友給我打電話,說孩子在學校老是被同學欺負,她跑去學校讓老師調解,可問題並沒有解決,她不知該怎麼辦?

其實,孩子在學校經常被欺負,父母最需要改變的,不是別人的態度,而是孩子內心的自信,以及勉勵孩子強壯自己的身體。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如果只是習慣性的就事解事,有時會陷入無解之困局。

斯坦福教授保羅·瓦茨在《改變》書中說:“第二次序是改變第一次序的關鍵。”

這樣的思維誤區在日常也經常出現,比如減肥時要改變的不是少吃,而是新陳代謝;拖延要改變的不是態度,而是能力問題;戀愛中的人,要改變的不是陪伴,而是兩個人相互愛戀。

所謂躍遷,就是一次次讓自己做思維次序的改變,一次次地破局原來的困境。

生活中,我們形容一個人看問題“有見地”,是說他看得遠,看得透。

“遠”是看到事物發展的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係。

“透”是能理解事情背後的真正規律,看到事物背後的層級。

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人生並無固定的局,困境只是我們思維的壁壘和幻象,躍遷不是結果,而是一個起點,是跳出舒適區的思維迭代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