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守住自己的教室

班主任要守住自己的教室

班主任要守住自己的教室

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教師 常麗華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有人說這個題目沒有特色勸我不要寫。單從題目來看,確實看不出什麼特色,但恰恰沒有特色,才是我的特色!

有一個“名師”跟我說,很多沒有自己教室的專家或者教授,憑著自己對教育的琢磨,憑著自己掌握的培訓技巧,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講出來的東西比你這些一線班主任還好!他們甚至都看不上你這些只懂得做的人,因為,真正的能人是不用自己做的,而是教別人怎麼做!

我不是專家,也不是教授,更不是什麼能人,我也不需要他們看得上。我只是一個一線的班主任,我每天都得面對一群性格迥異、怪招迭出的學生。我要不老老實實地守住自己的教室,認認真真地做好每天一天的工作,真真切切地待好每一個學生,那麼,我的日子是很難過的——不好過的日子專家教授是不會來幫我過的。

為了自己有好日子過,更為了自己有一份赴約的好心情,當然,也為了給自己找到一份專業的尊嚴,所以,我必須要守住自己的教室,做一個真實真誠的教育者。

一、守住了教室就守住了孩子的良好行為。

去年8月份,我們年級招聘了一位語文老師。這位老師在他的簡歷中說他當了十多年班主任,有著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對中學階段的孩子瞭如指掌,並且對問題學生的轉化頗有研究。德育主任看著這份簡歷真是開心死了——我們年級正愁找不到合適的班主任,這下空降一個高手來,豈不高興?

可是,開學才幾周,德育主任就被他氣得半死。為啥來著?他班上學生的行為問題層出不窮。男生盡做惡作劇。比如把水灌進女生書包裡,或者是把粘糖裹進女生頭髮裡,再或者是到廁所裡打水仗弄得過往行人渾身是水,更過分的是把氣球變成水球到處砸,我不幸被砸中一次。女生也不安靜,在教室裡追逐尖叫,或者是跟男生追打,有些小個子男生不是女生的對手,就哭著到班主任這裡告狀。

我給他建議,叫他建班初始,跟班要緊一點,尤其是課間時間,一定要到教室裡守著孩子。他振振有詞地答道:我這是在班上實施自主管理,亂一陣子就好了。

一年了,他的班級如他所願好了沒?沒有!並且各項指標都在下降,最後,學校不得不炒了他魷魚。

這位老師要在班上實施自主管理,他的想法錯沒?沒有!問題就在於,當孩子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都不具備的時候,班主任卻遠離自己的教室,缺乏對孩子行為的約束,這無疑是在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為!

他曾經迷惑不解地問過我:同樣都是初一的學生,為何你班上的學生就那樣懂事、守禮呢?

當初是一樣的學苗,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兩個班的學生拉出去一對比,神色氣質、言行舉止完全不一樣。

那麼他是怎麼做的?我又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的辦公室在一棟底樓,教室在二棟底樓,中間隔了足有兩個籃球場大的花園。每個課間,這位仁兄都在辦公室架起二郎腿,在網上悠閒地東遊西逛。他的學生就在教室裡外追逐打鬧,鬨笑尖叫,整個教室亂成一鍋粥,甚至上課鈴響了,科任老師已經拿著教材等候在教室門口了,還有不少學生在二樓,甚至三樓追趕囂叫,更甚者還追到操場去了。不用說,科任老師雷霆萬鈞,書本一撂,長篇累牘的訓斥耗費了大半節課的時間。長此以往,科任老師怨聲載道,孩子也反骨叢生,班級怎麼可能成長?

我就比他勤快多了。

每到下課的時間,就是我進教室的時間。要麼在教室門口,要麼在教室的講臺上,要麼在教室的行間。我都做些什麼呢?要麼是默默地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要麼是跟他們閒聊,要麼與他們一起討論班上的班級事務,要麼是跟孩子們商量“創意生日”如何策劃……

有一次,我在教室裡閒轉,我發現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疏遠汪鴻雁。甚至還有些男生故意奚落汪鴻雁,更有甚者,汪鴻雁經過的時候,還故意作出那種“半夜碰見鬼”的誇張的肢體語言。

我很奇怪,就私底下找人詢問。原來汪鴻雁在小學的時候就備受歧視。有很多關於汪鴻雁的謠言,比如說她長得醜,說她很窮,說她有體臭,說她不祥,說她要傳播瘟疫。

怎樣才能改變孩子們對汪鴻雁的不良看法呢?我覺得只有從汪鴻雁那裡才能找到突破點。

首先,我找到汪鴻雁,告訴她每天要堅持洗澡,洗澡的時候不用肥皂用沐浴液,衣服一定要天天換,衣服要用洗衣液洗(沐浴液和洗衣液都有一種爽鼻的芳香)。其次是頭髮,梳個簡單的馬尾就可以了,什麼裝飾都不用(汪鴻雁皮膚很黑,她又喜歡在頭頂搞一個大紅夾子,色彩很不搭)。當然還有一點,早晚一定要刷牙,牙膏最好用清香味道的。

跟汪鴻雁交流了,我又趕緊到汪鴻雁家,跟她母親交流。希望她母親一定要幫自己的女兒改頭換面,贏得大家的好感,找回自己的自信。

汪鴻雁的母親其實是個不錯的女人,只是工作太忙,性格比較粗放,她以為女兒能夠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根本沒教女兒如何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討人喜歡的女孩子。聽我說了她女兒的遭遇後,這個女人很難過,也很自責,決心幫助自己的女兒贏回自尊。

汪鴻雁母女在我的指導下,果然改進了不少。我看時機成熟了,就找了個課間,對孩子們說,我前幾天去家訪,得知我們班汪鴻雁同學非常懂事,每天放學回家,不是幫媽媽做家務,就是指導弟弟做作業,並且很節儉,從不跟他人攀比,也不隨便跟家長要零花錢。特別讓我感動的是,有些同學欺負汪鴻雁,但她從未對自己的家長說,反倒有同學把這事告訴了她的家長,家長想要到學校來討公道時,她還勸解自己的家長不用來,說這是小事,不用計較。一個小女孩,有如此胸襟,實在是了不起啊。今天,我要送汪鴻雁一個大大的擁抱!從今天開始,讓離群的大雁迴歸!

之後,班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對汪鴻雁充滿歧視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

還有一次課間時間,我看見班上的劉振業緊閉著雙唇,緊握著一對拳頭,滿臉怒氣,雙眼噴火似的衝到後排沈燊標的位置,看樣子是要打人了。我啥話都沒說,趕緊走到劉振業身邊,柔聲道:“心裡難受是吧,來,老師抱抱。”說完,不容劉振業有任何舉動就攔腰將其攬進懷裡。我的這個舉動頓時讓周圍的孩子發出了友好善意的笑聲,劉振業也被弄得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架自然是沒打成了,但從這件事情以及汪鴻雁事件,我發現了孩子們的人際智能實在很差。於是,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就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們的人際智能,指導他們如何交友,甚至還送他們交友秘訣。

孩子們的情緒智能提高了,相處融洽了,我們的班級就像一個家,每個孩子都能在裡面找到歸宿感,不良行為自然就減少了。

二、守住了教室就守住了孩子的精神家園。

我時常跟孩子們說,我們的教室就是我們的家,是盛放我們心靈的地方,因此,我們愛自己的教室就要像愛自己的家一樣。

既然家是盛放我們心靈的地方,那麼這個地方就是需要我們一起守護的地方。如何守護呢?我以為用心地把我們的教室打扮成一個溫馨的家,然後,在這個家裡,為每個人搭建一座精神家園,讓我們在這個家裡相親相愛,一起成長。這就是最真誠的守護!

有些班級,牆壁上慘白一片,後面垃圾桶裡的垃圾堆成金字塔,桌椅擺放歪七扭八,這樣的教室,任何人都不想守在裡面。我則想盡辦法把教室妝扮成一個美麗、整潔、溫馨的家。比如,我撤掉教室裡的垃圾桶,孩子們自備裝垃圾的小塑料袋,每天有保潔員定時保潔,隨時走進教室,裡面都是乾乾淨淨的。還有教室的牆壁上,我絕不讓它空著。我要讓它說話,說出有哲理的話,有意思的話,有情感的話。站在講臺上,朝後看,整潔、漂亮的黑板報。黑板報的左邊,是一個粉綠打底的公告欄,班上所有的班務告示都在上面。黑板報的右邊,則是打造蓮文化的晉級榜,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理性、優雅地競爭。黑板報下方,則是與黑板一樣長,高度直抵牆角磚的“文化長廊“,上面設有四個欄目,分別是:快樂貼吧、理想秀、才藝廣場、每日三省。教室左邊的立柱上,是孩子們軍訓時的剪影,剪影上面印著八個字: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這是我們的班級口號。右邊的立柱上,則是由宣傳委員田雨娟設計的生日表。當然,教室裡還缺不了我們的班訓、班級格言、班級標語、讀書角。

有同事問我,你天天都窩在教室裡(科任老師上課的時候,我絕不會在教室裡守著,我覺得那樣做,是在侵犯科任老師的課堂),都做些什麼呢?

我其實也沒做什麼,就是靜靜地看著孩子們學習或者玩兒。就好像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在公園裡玩,孩子自個玩得好好的,媽媽就在一旁陪著,玩得不好了,媽媽上去幫一把,僅此而已。我也是,孩子們自己能做好,我就面露微笑,豎起大拇指鼓勵他們,沒有做好,我就耐心細緻地告訴他們怎麼做才能有較大的收益。

當然啦,我守在教室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帶著孩子們一起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班級文化,也就是我前面說的給每個孩子搭建精神的家園。

比如我們班級的班名叫做“一心走路”,是怎麼來的呢?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叫做《一心走路》,是一行禪師最偉大的生命覺醒之作。身為教師,主要任務是什麼?我以為就是喚醒每個沉睡的生命,讓其流動著生命的源泉,勃發著生命的激昂,然後,選準目標,一心走路,朝著目標進發。

於是,“一心走路”這個班名在我的腦海裡產生了,縈繞不散,同時又猶豫不決。這個名字,不夠響亮,但足夠大氣;這個名字不夠時尚,但充滿正能量;這個名字不夠精煉,但充滿禪機。要,還是不要這個名字呢?思來想去,還是替孩子們做了主,就要這個名字吧。如果,我的那些孩子們,能在班名的啟示下,悟透了這句話的含義,並且終身踐行的話,那麼,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會一步步地找到他們的覺知,最終達到幸福的彼岸!

當我把這個班名寫到黑板上的時候,孩子們沒有熱烈的掌聲,驚訝莫名地看著我。但是,當我把這個班名的含義說了出來,並且在黑板上寫下“心懷正能量,一心走路,做個樸素的人,朝著目標前行”的時候,孩子們個個都豁然明白且面露喜色了。

一個班名,在有的人看來,也就是一個符號。但在我看來,它不僅僅只是符號,它要跟隨孩子們的記憶一輩子!所以,它應該是一種正能量的釋放,是一種積極精神的召喚,更是一種意蘊深刻的警示,一種教育理念的體現。

還有像班徽的產生,班章的刻印,班花的確定,班服的選定,班歌的出爐,班級願景的規劃,班級靈魂的形成等精神文化的打造在我的班級可謂比比皆是。而這些,全都是我守在教室裡,和孩子們一起利用課餘時間做出來的。所以,我一直認為,無論多麼高明的班主任,如果你不願意守在教室裡與孩子們一起做點什麼,你永遠也不要談什麼成長。因為成長不是隻通過看書來的,也不是隻通過寫文章來的,而是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體驗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採用正確的方法來獲得的。

三、守住了教室就守住了教師的德育陣地。

我們學校統一的早讀時間是7點30分,但我們年級要求學生7點10分到班,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利用這個20分鐘時間讀一讀生物、地理、歷史等學科。

我們班的孩子很守時,要求7點10分到班,他們往往7點05分就到了。既然孩子們都能提前到班,我有什麼理由不早點到教室呢?因此,我每天都是7點鐘進班。

我之所以這麼早就守住教室,是有我的理由的。

其一,有些孩子早早到教室,無非就是想抄別人的作業,我來得比他(她)還早,並且守在教室裡,他(她)好意思抄嗎?

其二,我是孩子們的主心骨,我來了,他們就心安了。

其三,我也是孩子們的榜樣,我作為老師,我都早早到了,並且一到就做有效勞動,孩子們有什麼理由遲到或者怠惰呢?

其四,我本人比較喜歡孩子,所以早早進教室看到他們我心裡也歡喜。正如魏書生老師說的“用公家的時間鍛鍊私人的身體”。我這是用公家的時間看帥哥美女,不但不遭人恥笑,還名正言順,還得到大家的認可,真是無本萬利,只賺不賠的事!

當然啦,從教育本身的角度來說,班主任守住了教室,其實也就是守住了德育的陣地。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班主任不守在教室裡,你怎麼知道教室裡的那些男男女女在想什麼,做什麼呢?

第二,班主任不守在教室裡,你和學生缺乏溝通,缺乏瞭解,相處時間太少,你和學生的感情怎麼可能日益深厚呢?

第三,班主任不守在教室裡,你怎麼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又怎麼能及時解決問題呢?

還有第四,第五……總之,班主任不守住自己的教室,就好比部隊失去了自己的陣地。部隊沒有陣地無法打仗,班主任沒有陣地怎麼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比如我在我的班級搞了一個養心驛站。所謂的養心驛站其實就是那種耗時短(最長不超過10分鐘),針對性強(根據預設和生成決定內容,每次只解決一個小問題,不貪多求全),場地不限,形式靈活自由的一種班會形式。

要想把這個微班會做好,班主任就必須守在自己的教室裡,因為你才能隨時 發現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育人方向以及選擇恰當的育人方式。

比如前段時間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出來了。很多孩子也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論也是貶大於褒。我班上有一部分孩子是郭敬明的忠實粉絲,所以對於網上出現的關於《小時代》的負面評論很是氣憤。另外一些孩子則並不看好《小時代》,對其頗有不屑。於是雙方就郭敬明的《小時代》掐架了。

我看孩子們掐得很熱鬧,笑著說:“我也來說說郭敬明吧。要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很喜歡郭敬明。首先,他是四川人,我老鄉啊,單從這一點我就很喜歡。其次,我也讀過郭敬明的文字,明媚又憂傷,我也挺喜歡這個調調。我最喜歡的還是郭敬明這個孩子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星二代,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階級,他能靠自己的能力在大上海站穩腳跟,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我最認可他的一點是,網路上有很多對他的謾罵,但他都能堅持自己的夢想,並且少有抱怨,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寬容呢?我在感情上雖然很喜歡郭敬明這個人,但從我個人的性格和閱讀習慣來講,我更喜歡讀雜文類的文字,我也不喜歡郭敬明《小時代》裡的那些人物。但這並不妨礙我對郭敬明的客觀評價啊!這個世界沒有規定你非得喜歡誰,或者不喜歡誰。我們都沒有非得去喜歡誰的義務,也沒有資格去強迫誰來喜歡我們。如果,你覺得某些人,某些事,跟你的價值觀趨同,你心裡很接納,那你就好好待之;反之,你就遠離之。”

這可不是上課時正兒八經的言論,這是課間的討論。孩子們往往會在課間爭論一些人和事,我也會順勢參與進去,客觀理性地表達我的觀點。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孩子們爭得烽煙四起的時候,我淡淡幾句話就把所有的煙火味道給驅散了。為什麼?因為我不遮掩,我實話實說,我客觀公正地說,我帶著理解和善意的說。孩子心中的刺就這樣被我輕輕地拔掉了。心中無刺,心情自然輕鬆,心地也更見寬闊。

我們經常說德育,德育在哪裡?德育在我們的生活中,而教室,是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集中地方。所以,對老師來說,德育就在每個孩子的言談和舉止之中,就在教室裡!如果班主任都不願意守住自己的教室,而在辦公室裡與同事高談闊論當今教育體制的弊端,埋怨當下家長的教育失誤,或者是坐在電腦旁與所謂的同道們進行文字的廝殺,無謂的辯論。那麼,我們的德育,就是一些不著邊際的懸浮物!而這些老師,很難談得上真正的成長!

我沒有什麼野心,也沒有什麼崇高的品質,我也做不到雷夫老師那樣好。我只想守住我的教室,帶好我的班,用我的真心和真情去陪伴每個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