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改命指南",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

出國在外,留學生活表面光鮮

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體諒

留學的辛酸和不易

有時候情緒到了想給家人打個電話

又突然想起來有時差

只能作罷

那感覺像是好不容易贏了一場球賽

卻沒人可以分享

還在國內的時候,都會幻想出國後的生活是怎樣的

每天起早貪黑做作業,上課沒有中國學生互動

真正開始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

選擇了留學,可能就是選擇了更加艱難的路

而留學之後,更是各有各的走法

如果你有一臺時光機

當你重新回到那個選擇的當口

你會做出哪些改變?

Yu Gu

南加州大學,傳媒專業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要選擇STEM專業

留學生

我們經常都會看到一些說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就業難或者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新聞和消息。但從未想過自己會陷入這樣的窘境。

我就讀的大學是北美Top20的名校,傳媒專業甚至傳說中在西岸排名第一。作為一所私立學校,我們學校向來以自己發達的校友網為傲。

可到了畢業的時候我才發現,想要在LinkedIn上找到我們專業仍然混在美國的中國學長學姐,如同大海撈針。

留學生

我們專業堅持留在美國的寥寥無幾。剛開始我還不解,現在輪到自己才終於明白,想要留下有多難;也是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自己也是就業難群體中的一部分。

我從小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小升初,初升高,再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我沒有一次失利,按部就班走在一條前途光明的大道上。

本科還沒畢業,我就成功申請到了全美排名前二十的傳媒專業研究生。我到現在還記得,收到錄取通知的那天,一向“摳門”的我爸請了一大群同事朋友吃飯。大家都說,我給爸媽長了臉。

我萬萬沒想到,這樣的我,在面臨美國職場時卻手足無措。

留學生

上學的時候,我並沒有比別人少寫了哪篇論文,並沒有比誰少熬幾次夜。我付出了很多才拿到了高GPA成績,然而到了找工作才發現,GPA並不是那個幫助你拿到offer的關鍵指標。

回頭看看我身邊那些STEM專業的同學,我們學的內容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STEM四個字母,代表的又何止是多了兩年的留美時間,這四個字母蘊含了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

留學生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當時出國拿出一部分精力去認真瞭解這個自己即將生活學習的國家,不盲目選擇專業,早一點去了解就業市場需求,我現在可能都會輕鬆一點。

Siyu Lu

芝加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想全力以赴,不負自己

留學生

“這一週什麼時候是個頭啊...”不知道第幾次發出這樣的感慨,抬頭一看日曆,也不過是星期二而已。

加班間隙摸摸魚喘口氣,翻開朋友圈看到研究生室友新發的圖片:“又到了St. Patrict’s Day,芝加哥河又變成綠油油一片啦!”

默默點個贊,去年此時,我們曾一起站在芝加哥河邊,看整條河一點點變成純正的Irish Green。

上學時,我們是並肩寫paper做項目、一起點燈熬夜趕due的好戰友。如今,我在CBD的格子間裡996加班,而她也變成了努力紮根美國的留一代

留學生

並非覺得畢業就回國是一個多麼錯誤的決定。室友也常常跟我抱怨,作為一箇中國人在美國職場上的掙扎。

但是,我卻深深後悔於當初連嘗試都沒有,就輕易選擇了回國,一條在當時看起來更為輕鬆的道路。

國內同事偶爾會好奇我的留學經歷,我總是笑著說“就是混日子去了”。他們以為我是自謙,然而我卻知道,在外兩年,“既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出國,也不明白自己要往什麼方向奮鬥”的我真的只能說是在混著

當初因為父母一句“別人家孩子都出國,我們不能落後”,我便被安排上了出國鍍金之路。

不知道自己當初為啥要出來,就更沒有去想過出來後要幹啥。

我一心想著,畢了業,拿到學位,我就完成任務了。我以為畢業就是我的階段性目標,而之後的人生,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留學生

於是每天的日子成了昨天的不斷重複,心中只有儘快熬到畢業這一個目標,而那些更重要的事情,卻來不及得去多思考。

臨近畢業,我猶豫再三,“乾脆回國吧,回國就是主場了,我一定可以的,到時候總會有辦法的。”再一次的,我這樣告訴自己。

然而,我後來發現“車到山前必有路” 或許只適用於那些心有方向的人

而對於我,不知為何出發,也不知何處是到達,最後往往是停在山前,踟躇不前,前無路,後無涯

Han

墨爾本大學,會計專業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要早點出國留學

留學生

在澳洲讀研究生的兩年,對於我來說,是質變的開始

兩年前,初來澳洲入讀語言班,老師經常強調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現在需要閱讀的文獻和論文要求字數是碩士課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入讀主課之後,才切身體會到“不熬夜是真的沒辦法畢業的”。

學校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主動學習、批判性思維以及學術正直。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些能力再不是空喊口號,而是真真實實地體現在每一次作業的分數上,和完成每一次論文對自己思維模式的影響。

留學生

同時,澳洲留學最實惠也最實用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每兩週兼職的40個小時。剛開始我謹記爸爸媽媽“一定要專心學習,不要打工”的教誨,在留學的前一年半里都是“一心撲在學業”上。

可對比同期上課的同學,他們學習之餘,都會有自己的兼職工作,且很多是極其專業的工作。

而沒有很多工作經驗且也沒有兼職工作的我,在課堂上討論某些實踐問題時候,就完全插不上話,張不開嘴。

那個時候感覺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生,其實是需要具行業素養的,相關的工作經歷,會讓對所學課程理解更通透、感悟更深沉,而不只是空談理論。

留學生

留學的兩年裡,澳洲高校的教育模式讓我受益匪淺,澳洲的生活也讓我十分懷念。也因為此,才會後悔“如果當初早點來讀本科就好了!”

留學生

和處理手機電腦似的,面對人生中的很多問題,我們也嚐嚐寄希望於“重啟試試”這句萬能回覆。

我們所期待的回到過去,其實是期待一次“重啟”。

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重新來過,有時候,只是我們自己不願意煥然一新罷了。

究竟我們為何出國?

出國後又想要做些什麼?

人生裡,或許有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但對於選擇留學的大家來說,上面這兩個問題不應該是無解的。

很多同學會抱怨,說自己留學並非自己所願,而是父母強加給自己的“留學夢”,即便走在父母為自己規劃的看似完美的道路上,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如此,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很累,畢竟出國留學上名校的競爭壓力一點也不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小。

但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留學方式,尊重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留學從來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海外輸出”。

祝每一個留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前進的理由和方向,擁有屬於自己的不斷追求的一盞綠光。

reference:

新地平線NewSkyline(XDPXnewskyline)

aussomelink

插圖來源@shinmorae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