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行政複議體制改革總結與展望

回顧複議體制改革之路紀念行政複議法實施20週年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20週年之際,回顧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改革走過的7年曆程,既見證了行政複議制度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光輝成長曆程,又見證了東營強化依法行政、狠抓法治政府建設的不懈追求,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改革實踐成為註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20週年的時代縮影。

謀改革:深入推進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改革,唱響東營行政複議品牌

行政複議作為政府層級監督和自我糾錯的一項重要法律救濟制度,是倒逼政府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系統工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於行政複議管轄“條塊結合”“多頭共管”的頂層制度設計,導致實踐中行政複議機關眾多,行政複議資源分散,並延伸出部門保護主義的痼疾,公信力和權威性缺失,應有的定分止爭和層級監督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以東營為例,依照行政複議法的規定,全市具有行政複議職權的行政機關多達66個,但在較長時期內全市各級行政複議機關年均受理行政複議案件的總數僅為40件左右,而同時期行政訴訟和涉及行政爭議的信訪案件逐年遞增且居高不下。“大信訪、中訴訟、小複議”的不利格局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並廣受詬病。有鑑於此,2008年9月16日,原國務院法制辦印發《關於在部分省、直轄市開展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工作的通知》(國法〔2008〕71號),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改革拉開帷幕。按照省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東營於2013年7月成立東營市人民政府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工作正式推開。自行政複議委員會成立起至2019年10月底,全市共受理行政複議案件2074件,是行政複議法頒佈實施至2013年6月全市行政複議案件總和的5.63倍,並已經連續第7年超過全市一審行政訴訟案件數量,行政複議糾錯率位列全省第一,以“權威高效、務實便民、敢於糾錯”為鮮明特徵的行政複議東營品牌為全省行政複議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落實:不斷健全完善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紅利

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改革中,市本級以及各縣區均高規格成立了以各級政府行政首長任主任、分管負責同志任副主任的行政複議委員會,集中受理、統一辦理本級政府管轄的行政複議案件。重點開展了以下八項改革創新舉措。

1.全面集中行政複議職權。按照“一級政府只設一個行政複議機構”的原則,全面集中市級行政複議職權,有效解決行政複議資源分散、群眾選擇困難的問題。

2.引導社會參與。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保障的要求,吸收專家學者、知名律師等社會力量為行政複議委員會成員,通過定期召開案審會的形式為行政複議案件審理提供決策支持,有效借力“外腦”解決了備受質疑的“內部人”辦案問題,提高了行政複議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3.暢通行政複議渠道。通過強化宣傳、規範救濟權利告知、在鎮街設立受案點、開通網上受案平臺、推行立案登記制、實行立審分離制度等有效措施,進一步暢通了行政複議渠道,降低了受案門檻,方便了群眾維權。

4.實行陽光辦案。堅持以公開審理為原則,強化行政複議案件聽證制度,讓群眾以看得見、聽得懂、說得出的方式參與案件審理程序,確保了行政複議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適用聽證方式審理行政複議案件1229件,聽證率達59.26%。

5.抓好“關鍵少數”。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行政複議聽證制度,對涉及群眾重大利益或者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要求行政機關負責人參加聽證,打造“官民”平等對話、協調解決行政爭議的新平臺。

6.實行“繁簡分流”。積極創新案件審查方式,實現繁案精辦、簡案快決。對事實清楚、證據清晰、爭議不大的案件,一律適用簡易程序,在45日內快審快結,充分發揮行政複議便民高效的制度優勢。

7.實現類案同判。制定並推行類案審理標準,實現道路交通行政處罰、政府信息公開、工傷認定等常見類別行政複議案件裁量尺度一致,提升行政複議公信力,讓群眾在每個行政複議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8.主動接受監督。2014年,在全省率先實行《行政複議決定書》網上公開制度,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案件外,全部在“中國東營”等網站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在倒逼辦案質量提升的同時,也強化了行政複議工作,樹立了陽光復議、司法為民的良好形象。

看成績:“兩高兩低”檢驗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改革成效,行政複議體制改革結出累累碩果

通過健全完善行政複議體制機制,東營行政複議工作總體呈現出“兩高兩低”的良好態勢,改革紅利得到有效釋放,生動詮釋了行政複議效果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晴雨表”。

“兩高”即行政複議高受案率、高糾錯率。行政複議案件年度受案量逐年上升,自2013年7月至2019年10月,全市共受理行政複議案件2074件,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通過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議;在上述統計區間內,全市行政複議綜合糾錯率分別為58.43%、61.15%、57.60%、54.79%、50.48%、50.52%、56.13%,大量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在行政程序內部得到有效糾正。上述數據可以直觀反映出行政複議工作的改革成效,行政複議的公信力、權威性和人民群眾的知曉率、信任度均大幅提升,行政複議工作成為法治社會構建的“助推器”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晴雨表”。

“兩低”即行政應訴低訴訟率、低敗訴率。同統計區間,東營行政複議案件與一審行政訴訟案件比例分別為:0.41:1;0.35:1;1.18:1;1.65:1;2.03:1;1.65:1;1.04:1;1.30:1;1.17:1。行政複議案件數量已經連續第7年超過全市一審行政訴訟案件數量,且行政訴訟案件年度增幅遠低於行政複議。這充分說明“大信訪、中訴訟、小複議”的傳統不利格局在東營得到徹底扭轉。同時,由於行政複議高受案率、高糾錯率,半數以上行政爭議在行政複議階段即實現“案結事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水平逐年提升,敗訴率同比下降。同期間東營行政複議後訴訟案件發生率全省最低,分別為9件、7.32%; 8件、2.42%; 15件、3.31%;25件、8.8%;21件、7.42%;13件、4.8%;11件、8.08%。且除2018年廣饒縣一起案件敗訴外,均勝訴。行政複議工作質量經受住了司法監督的嚴格檢驗。

東營在行政複議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創新舉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17年10月10日至11日,山東省副省長夏耕(時任)就行政複議工作到東營進行專題調研,給予了高度評價。2017年5月30日,中共山東省委改革辦將東營市行政複議體制改革工作作為全省典型地方改革創新案例書面報告中央改革辦。2017年9月25日,十九大勝利召開前夕,反映東營行政複議工作成效的圖片在中宣部等四部委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展出,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作出重要批示。2017年12月4日,東營原市政府法制辦行政複議科科長陳豔利榮獲“CCTV 2017年度法治人物”,原國務院法制辦專門印發文件號召全國行政複議系統向其學習,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以及司法部黨組書記、副部長袁曙宏均專門作出學習批示。同時,《光明日報》《法制日報》等新聞媒體對東營行政複議工作經驗進行了廣泛宣傳和充分肯定。

談經驗:回顧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改革歷程,不斷開創行政複議工作新局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20年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東營法治政府建設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東營行政複議工作乘著黨中央不懈推進改革、深化依法治國方略的東風,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行政複議體制改革工作。不忘初心,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回顧過去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改革的7年,之所以取得顯著成績,得益於各級領導和廣大行政複議工作人員自始至終對行政複議體制改革保持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遵循著正確的發展方向,使東營行政複議體制改革沿著正確的軌道迅速發展。

展望未來,立足“一個統籌、四大職能”,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推動東營司法行政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開創新局面勢在必行。結合行政複議法實施20週年的實踐與經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新時期行政複議工作,承擔好新時代行政複議工作新的使命,必須做到“六個”堅持: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始終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明確開拓創新方向,破除不利於行政複議工作長遠發展的障礙;三是必須堅持法治底線,保證改革在法治框架內進行,創造出符合地方特色的行政複議新格局;四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五是必須堅持調動基層主觀能動性,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聯繫機制,為行政複議事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六是必須堅持宣傳引導,營造良好體制改革氛圍,形成推進行政複議體制改革的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