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 2019丨鞏秋紅教授: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精誠30載鑄就豐碑(一)

編者按:談到中國學者在糖尿病領域的重要貢獻,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必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全球的糖尿病預防樹立起一座里程碑。在第三十屆長城心臟病學

會議(GW-ICC)的ACC與GW-ICC聯合論壇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科代表研究組鞏秋紅教授發表主題報告,闡述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成果。

GW-ICC 2019丨巩秋红教授: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精诚30载铸就丰碑(一)
GW-ICC 2019丨巩秋红教授: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精诚30载铸就丰碑(一)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

GW-ICC 2019丨巩秋红教授: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精诚30载铸就丰碑(一)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要致死和致殘原因。糖尿病患者的相關心血管風險均遠高於常人,其中,冠心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4倍,腦血管疾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4~2.2倍,外周血管疾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以上。住院治療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75%~80%是由於心血管疾病所致。30年來,上述情況並未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無任何大型臨床試驗證實現有降糖治療在其研究期間能減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預防已成為全球共識,如何“預防”糖尿病是全球面臨的難題。

30年前啟動的《大慶糖尿病研究》旨在探討糖尿病預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第一階段:糖尿病能否被預防——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1986年~1992年)

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旨在研究生活方式干預在中國糖耐量減低人群中對糖尿病發病率的影響。1986年,來自33個診所576例IGT以小組隨機的方式被分配至對照組和3種生活方式干預組,即飲食組、運動組和飲食+運動組。研究共納入110 660例樣本,篩選出576例符合條件OGTT診斷糖耐量減低的受試者,最終530例完成試驗,其中飲食組130例,運動組141例,飲食+運動組126例,對照組133例。受試者平均年齡(45±9.1)歲,平均體重指數(BMI)為(25.8±3.8) kg/m2,BMI<25 kg/m2的受試者比例為39%。研究共持續6年,採取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措施,於1992年結束。

具體的干預措施如下:

1. 飲食組:遵循中式標準食譜。其中BMI<25 kg/m

2的受試者減少酒精和糖攝入,>25 kg/m2的患者減少熱量攝入,每月減輕體重0.5~1.0 kg直至達到理想體重;

2. 運動組:增加每日至少1單位(30 min步行)業餘體力活動,不設上限;

3. 飲食+運動組:對受試者的飲食、運動都有要求,相對單獨干預程度可稍減少;

4. 對照組:無特殊指導建議

受試者由當地監測員進行隨訪,並提供受試者指導課程,第1個月每週1次,以後3個月每月1次,至研究結束前每3個月1次。所有受試者每2年行OGTT,明確血糖情況。

結果顯示,6年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使糖尿病發病率比對照組顯著下降,其中飲食組下降31%,運動組下降46%,飲食+運動組下降42%,無論受試者是否肥胖,干預措施均有效。

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6年的生活方式干預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肥胖人群和非肥胖人群均可獲益,這對糖尿病高危人群意義重大。此後,大慶研究結論相機被芬蘭(2001年)、美國(2002年)、日本(2005年)和印度(2006年)等其他各國研究所證實。

但研究結束的同時,也遺留了幾個問題。強化的生活方式干預結束後,是否能夠持續預防糖尿病?如果是,時間有多長?強化的生活方式干預降低了糖尿病風險,是否能繼而降低糖尿病相關大血管、微血管併發症及死亡率?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大慶糖尿病預防後續隨訪研究繼續進行。

(未完待續)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