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三亞保平村,位於崖州區崖州古城西南面,距今有1100多年曆史,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最早的傳統民居建於明代,大部分建於清代,少數建於民國時期。2010年,保平村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聽說保平村還保存著許多明清時代的古建築,在參觀崖州漁港返程的路上便順道進村找尋明清古宅。行至村口,只見四處是氣派、錯落有致的小洋樓,枝幹挺拔的檳榔樹圍繞在房屋前後,悠閒自在的老牛在田地裡吃草,一幅海南新農村的畫面。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同行的小夥伴嘀咕道,這哪像還有古宅村落的模樣。順著村裡的水泥路往裡走,兩旁樹木枝繁葉茂,林蔭小道乾淨整潔,環境優美,既幽靜又舒適,可以想像得到這裡的居民過著怎樣一種安逸的生活。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在村裡轉悠,在一條因修路無法通行的巷子遇見一位散步的老人,便向老人打聽古宅的位置,老人聽說我們的來意後哈哈大笑道,你們問對人了,想看古宅可以去看我家。老人一句話讓我們驚喜萬分,經得老人同意後便一同前往家中。

從聊天得知,老人姓張,便稱呼他張阿公,已經80歲高齡,看起來身體硬朗,非常健談,不一會張阿公指著不遠處一座院子告訴我們那裡就是他家。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這是一座具有清代民居建築特點和佈局特色的四合院,有正屋、橫屋、門樓和照壁組成。

門樓的牆上掛著一塊寫著“保護建築”的牌子,是政府相關部門頒發的。張阿公告訴我們,這座院子是清代建造的,已經有243年曆史,連院子裡地面鋪設的磚都是以前留下來的,他的祖輩是張氏三兄弟中的老三,到他這輩已經是第十五代。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走進院子,只見這座古宅處處散發古樸氣息和歷經滄桑的韻味。主體建築保存的相對完整,粉牆黛瓦早已失去原色,灰黑色的磚瓦牆體愈發顯得穩重、大氣。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張阿公的家人已不在此居住,正屋廳堂依然供奉祖宗的牌位,逢年過節都會在這裡祭拜。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這座古宅歷經243年風雨洗禮,已經出現部分牆體破損、屋頂坍塌的現象,令人惋惜,讓人讚歎不已的是房簷下的彩繪、壁畫依然清晰可見。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橫屋外的一座照壁引起我們的注意,用千瘡百孔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斑駁的牆面,脫落的磚塊,歲月的痕跡這裡留下重重的一筆,壁座匾額上的字跡已模糊,依稀能辨出是“薰風南來”四個字。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就在我們為古宅的破損嘆息時,張阿公的家人也說出自己的擔憂,因為年久失修,這座古宅再也無法承受風雨摧殘,三亞又是颱風多發地帶,他們擔心房屋會遭到更嚴重的破壞,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採取一些保護措施,讓古宅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距張阿公家約百米是保平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宅——張家宅,本想入院參觀,不想大門緊鎖,只好作罷。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三亞保平村,在這距今11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村遇見張氏古宅

保平村擁有海南保存完好,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築群,每一座建築、每一磚每一瓦,都見證了保平村的繁榮興盛和歲月變遷,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意義。真心希望保護好古宅,讓越來越多人瞭解保平村,讓保平村的歷史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