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選平曾要求,人民政協報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


回憶 | 葉選平曾要求,人民政協報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


△葉選平

我有幸認識葉選平同志並在他領導下工作,是在1991年4月他增補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之後。當時我在研究室任副主任,同時牽頭負責黨組辦公室工作。後來,選平同志又連續當選為第八屆和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常務)和黨組副書記,我們工作上的聯繫又相對多了一些。其中,最多的工作聯繫是在文稿起草方面。

1992年3月,全國政協主席會議討論召開七屆五次政協會議的有關事項,其中一個內容是討論準備提交大會審議的《政治決議》稿。選平同志在發言時說,《政治決議》草案中提到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長期不動搖,如何理解這個“長期”?比如說,聯產承包制30年不變,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都可算是“長期”,100年、200年也都可以算作“長期”。我記得小平同志講的是堅持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這並不是說99年如何,101年如何,但100年是一個大的概念,我認為還是用小平同志這個表述更準確一些。那天主持會議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谷牧同志,他要我們起草組的同志解釋一下這個問題。我站起來回答說,我們起草組當時的理解可能不夠深刻、準確。谷牧同志最後拍板,按選平同志意見辦。後來,提交全國政協大會審議的《政治決議》草案改成了如下表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最寶貴的經驗總結。必須長期堅持這條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執行,100年不動搖。”

這一年的10月下旬,為起草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事宜,時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陳進玉同志與我和研究室另一位同志一起到廣州,向選平同志請教。選平同志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說他還要認真地看一下我們帶去的思路提綱,然後才能提出意見。在他看文件這一兩天,要我們先去珠海經濟特區去看一看,加強一下對特區的瞭解。我當時的感覺是,選平同志是想讓我們實地感受一下特區的改革開放,啟發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因為當時,有些人對經濟特區乃至整個改革開放政策有所非議,對以什麼為中心問題也有所議論。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之後,人們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認識逐漸明晰,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幕即將開啟。我們起草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必須面對這個重要而深刻的時代背景。就在這一次接觸選平同志時,我曾經很冒昧地提出過一個問題。我說,有人說,廣東是見了綠燈搶著走,見了黃燈闖著走,見了紅燈繞著走,有沒有這種情況?選平同志說,廣東總體上不存在這個問題。凡是中央明確的事情我們都堅決執行照辦,凡是中央明確說不能辦的事情我們都堅決不做。在這個前提下,實踐中有許多以往沒有遇到的、沒有說過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在實踐中去試驗,在實踐中去檢驗。這就是按中央的要求辦!從珠海回到廣州,選平同志談了他對起草這個報告的意見,強調要突出黨的基本路線、突出改革開放。

1993年3月,選平同志在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第一次代表常務委員會作了工作報告。這是一個以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為鮮明色調的政協工作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在國際國內的複雜艱難情況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定不移地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中共十三大的正確決策,繼續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採取一系列重大措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克服種種困難,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全體會議,10月中國共產黨勝利召開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使全國各族人民受到極大的鼓舞,舉國上下,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步伐,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選平同志在總結政協工作歷史經驗時談到的第一條體會就是,必須毫不動搖地全面貫徹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基本路線,積極主動地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抓大事議大事。要積極支持和配合政府大膽試驗,勇於探索,不斷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從這次會議開始,全國政協改變了過去由若干位副主席輪流做常委會工作報告的做法,將其調整為由常務副主席向全體會議作報告,葉選平也因此成為政協歷史上第一位連續十年做了十次常委會工作報告的人。

1994年3月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我被組織上調到人民政協報社任總編輯,主持報社工作。兩會期間,我見到選平同志。他問我在報社這一段工作如何,我簡單說了一些“還好”之類的話。他囑咐我,作為全國政協的報紙,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寫一些堅定不移地支持改革方面的文章。

我回到報社即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研究落實選平同志這個要求。在組織相關編輯人員圍繞這個題目組稿或撰文的同時,自己也抓緊時間執筆撰寫了一些旗幟鮮明支持改革方面的文章。其中,記憶最深的是以《人民政協報》評論員名義發表的《堅定不移地支持改革維護穩定促進發展》那一篇。在這篇文章中,我突出講了幾個觀點:一是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新階段,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正沿著正確的軌道勝利前進。與此同時,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還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的困難和問題。改革給人們帶來實惠、帶來富裕、使人為之振奮,同時也遇到一些新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有時會遇到新舊矛盾交織、好壞現象並存、利弊情況伴生的複雜局面,使我們面臨兩難的選擇。對於改革與發展的艱鉅性和複雜性,我們務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認識。二是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歷史已經證明,後退是沒有出路的。改革開放不僅利在當代,更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在這樣的重大原則問題面前,在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面前,決不能有任何懷疑、猶豫和動搖,決不能因小誤或畏大難而坐失良機,只能積極探索,艱苦開拓,努力奮鬥,排難解紛,堅定不移地振槳揚帆,破浪向前。三是推動改革與發展,需要及時發現和總結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的新鮮經驗,集思廣益;需要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及各界人士的意見,提高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水平,並使國家的正確決策獲得最廣泛的社會支持;需要接受黨內外群眾有效的監督,使黨政領導機關始終保持廉潔健康的肌體和強大凝聚力;需要及時瞭解民情民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同德地為實現黨的總任務共同奮鬥。因此,改革和建設越發展,情況越複雜,任務越艱鉅,就越需要更好地運用黨的統一戰線法寶,更好地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四是各級政協組織一定要充分認識肩負的使命,開展協商監督、參政議政的各項活動都要自覺地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大局,堅定不移地團結人民支持政府推行深化改革的措施,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結合。要找準政協工作在國家大局中的位置,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積極姿態,在中華民族振興發展的偉大事業中,交一份無愧於時代的合格答卷。

2003年選平同志退出全國政協領導崗位後,我們同他的接觸便少了許多,只是在他來京參加會議活動時一起用過幾頓餐,我到廣東出差時也曾拜訪過他一兩次,發現他開始少量地吸菸,據說是有益於防止阿爾茲海默症。儘管後來選平同志與我們見面很少,但他與我們這些機關工作人員的友誼一直在延續,有些曾在他領導下工作過的同志聚在一起時,還時常會提到他的一些往事。現在,選平同志離開了我們,但他那維護大局的意識、改革開放的理念、平易近人的作風、舉重若輕的領導藝術,永遠是我們心目中學習和效仿的樣板。

(作者系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原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相關鏈接:

葉選平同志遺體在廣州火化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逝世



審核:周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