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死自己,也許別人還偷著樂呢!

氣死自己,也許別人還偷著樂呢!

“我生氣了”。

“我很生氣”。

“氣死我了”……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不順心、不如意的事,鬧心、窩火、憋氣、難受,需要發洩——我們生氣了。

生氣對人百害而無一利,它傷心、傷身、還傷人,是疾病和災禍的根源。

氣的來源不外乎社會的、家庭的、他人的三類。

對於來自社會的,我們有能力反抗和改變嗎?既不能,我們生氣的還有何意義?人只能適應社會,因此對於社會上的事,不能反抗,就要學會理解和享受。

對於來自家庭的,你與親人爭什麼短長?家是講情不講理的地方,講理氣死你,講情樂融融。親人都是不可選擇和傷不起的,與家人生氣,你有好嗎?既傷親人,又傷自己,何必呢?既然愛親人,何不放過他們?放過了他們,你也就放過了自己。

對於來自他人的,既是他人,就與自己沒有必然的親密關係,就屬於可放下的範疇。既然傷害和對不起已經發生,錯的是他人,我們就要面對,首先要做的就是妥善處理和正確應對,減少對自己的不利影響。生氣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反而增加了對自己的傷害。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是拿鹽在自己傷口上撒,真不是應對傷害的明智做法。坦然面對,平淡對待,減少對自己的不利影響,促使事情向有利的方向轉化,才是正確的選擇。

莫生氣,事無益,傷自己,此何必?

既然生氣無益,我們何必要去生氣?

既然別人已經傷害了我們,我們何必還要自己再傷害自己?

既然傷害已經發生,我們何不讓它變得對我們有利?

人活在世,十事九不如意。好心態,不生氣,我們的生活才會順心美麗。

氣死自已,也許別人還偷著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