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文 | 吾嘶

马丁·斯科塞斯在10月5号关于“漫威作品不是电影”的言论近日再次引起热议。

他认为,漫威电影(Marvel Movies)是“主题公园”(Theme Parks),“不是电影”(That’s Not Cinema)。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马丁·斯科塞斯

要探清这场争论,我们必须知道在欧美的语境中电影有多种表述:Film,Cinema,Movie,Picture。

Film原义是“胶片”,Cinema本来指“电影院”,慢慢地,两者开始成为“电影艺术”。

Movie是“moving picture”的缩写,比较口语化,一般被翻译成“影片”,常与娱乐、商业关联,Picture现在常常出现在颁奖礼上,比如“Best Picture”。

其实在2006年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李安在一个论坛上就做过类似的解释。

他说自己不喜欢把电影叫“FILM,这个太严肃了。

我喜欢叫它MOVIE,有童心,有玩性的感觉。电影和人生不一样,人生难以预知,但电影的确是人可以掌控的。”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同样在那个论坛上,李安也坦承一些导演的“好莱坞情结”:“其实,也许他们在电影的艺术上是根本看不起好莱坞的,但作为一个被大众认同的标志来说,好莱坞完整的机制、工作方式和平台,确实有吸引力。”

而“有吸引力”的平台,恰是此次马丁·斯科塞斯批判漫威电影的关键所在:“这些电影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制作的,它们被设计成有限主题的变体。

它们名义上是续集,在精神上是翻拍,里面的一切全都是官方盖章的,因为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

这就是现代系列电影的本质:市场调查、观众测试、审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们可以被消费。

但是,马丁·斯科塞斯等“新好莱坞”导演的出场不也是这样的模式吗?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20世纪60、70年代,古典好莱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概括来说表现在电影工业、社会文化和美学风格三个方面。

电影工业方面。60年代初期,美国90%的家庭都拥有了电视机,影院观众人数急剧下降。

根据美国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1940年每周观影人次在8000—9000万,而到了60年代末基本固定在2000万。

再者,随着华纳、派拉蒙、米高梅等传统制片公司被收购,其片场制度面临崩溃。

社会文化方面。众所周知,好莱坞类型电影延续着神话的功能,作为一种文化仪式满足观众对“美国梦”的期许。

然而整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反战运动、激进主义和青年文化所引发的社会混乱与政治动荡,同一直延续到70年代“水门事件”造成的国家权威形象的倒塌和公信力危机,它们共同冲击了“美国梦”的神话。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美学风格方面。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欧洲电影新美学风格对当时好莱坞经典叙事造成了较为深刻和彻底的颠覆。

一众新好莱坞导演推崇伯格曼、戈达尔,以及“电影手册派”定义的“作者导演”奥逊·威尔斯、希区柯克等。

也即马丁·斯科塞斯文中提及的电影艺术大师。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摧毁好莱坞的商业模式,解决的方案无非就是换一种片场制度,也不怕与独立制片分庭抗礼;

换一种文化表达,反英雄、反神话、反经典叙事、反经典摄影技术、反经典表演风格,进而反文化精神;

换一套视听系统,实景拍摄和自然光,非职业演员,边缘人物,开放叙事等等。

解决方案的依据仍旧是“是否能重新唤回观众、保证票房收入”,当然这并没有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理所当然。

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新好莱坞”代表作《毕业生》《雌雄大盗》《逍遥骑士》等,当时也是为制片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才让这种风格和表达得以延续。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毕业生》:成本300万美元,票房1.89亿美元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雌雄大盗》:成本250万美元,票房7000万美元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逍遥骑士》:成本40万美元,票房6000万美元

今天我们都是以瞻仰经典艺术佳作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作品,甚至只关注其“艺术形式”。

但永远不要忽略电影其实从来都是艺术形式、技术体系、经济结构和文化产品的综合体。

马丁·斯科塞斯也是彼时好莱坞“低成本高回报、投资青年创作者”模式的受益者。

哥伦比亚在准备投资拍摄《出租车司机》初期并不顺利,一开始卖不出去,所以马丁·斯科塞斯先离开去拍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而罗伯特·德尼罗则去拍了《教父2》和《1900》(贝托鲁奇导演)。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出租车司机》

这之后,两人都有了名气,也有了钱,但哥伦比亚还是只给了150万美元的预算。

这其中还包括罗伯特·德尼罗的3.5万美元和马丁·斯科塞斯的6.5万美元。

即便如此,“哥伦比亚当时的老板是David Begelman,是他拍的板,但其实他心里也打鼓。”(The Hollywood Reporter)

缺钱似乎也有缺钱的“好处”,《出租车司机》的摄影师查普曼回忆拍摄情景时曾说过:“片子的影像风格让我和马丁都印象很深,但这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钱,我们没法做常规该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大灯让街上看起来很亮,所以只能降低标准,利用纽约街头的灯光。没想到效果很好,我正希望画面有些恐怖的感觉。”(The Hollywood Reporter)

这些“好处”也为电影带来了商业和艺术上的双丰收。

影片在1976年2月上映,引起评论和观影热潮,获得美国国内总票房2880万美元。

在同年5月份第2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摘得“金棕榈”大奖。

有趣的是,在颁奖之前,马丁·斯科塞斯看现场有报道说评审团主席不喜欢这部电影,就提前走了。

时间回到2019年,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美国的社会文化、新世纪以来的美学风格又发生着变化。

Netfliix、迪士尼、苹果、HBO、亚马逊等流媒体平台正在改变着世界电影的格局,也因为这样的改变才促成了马丁·斯科塞斯《爱尔兰人》的诞生。

这部电影从2010年立项难产至今,拍摄周期长达106天,最终时长210分钟。

据说派拉蒙曾被1.25亿美元的预算而被吓跑,而Netflix接手时给出了1.6亿美元的预算,不断超支的预算到成片时成本已经高达2亿美元,而三个半小时的时长也只有流媒体平台可以接受。

而就在去年6月,戛纳电影节在拒绝Netflix出品的《罗马》后,引入了一项新规则:任何参加竞争金棕榈奖的主竞赛单元和其他评奖单元的影片都必须在法国院线上映。

这也引得一阵热议。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罗马》

今年9月,华纳和DC出品的《小丑》摘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也有不少人颇有微词。

就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也正如马丁·斯科塞斯所说:“对于那些梦想拍电影的人,或者那些刚刚起步的人来说,现在的情况很残酷,对艺术很不利。”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小丑》

类型电影也好,漫威系列作品也好,并没有停止学习艺术的表达方式,只是在好莱坞全球策略的背景下变得越发简化和保守。

我始终坚信,互联网让电影艺术的爱好者或迷影群体更加凝聚,独立电影院或艺术院线也会以新的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

连好莱坞大制片厂也开始生产“独立电影”了,这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最后,万分期待《爱尔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