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球 下個“金花”在何處

中國網球 下個“金花”在何處

張帥(前)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年底臨近,世界網壇也迎來了總結和收穫的時刻。11月3日,WTA年終總決賽在深圳落下帷幕,中國選手張帥和搭檔斯托瑟在半決賽中惜敗於衛冕冠軍梅拉德諾維奇/巴博斯,止步四強。而在11月10日,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將於英國倫敦開幕。

這一年,中國網球選手的成績可圈可點:王薔挺進美網八強,張帥闖進溫網四強,並在今年1月贏得了澳網女雙冠軍。相較而言,男網選手有所進步,但整體仍缺乏突破。

每當此時,球迷總會懷念起曾經的“金花”時代——兩奪大滿貫、打入WTA總決賽的李娜,兩次進入大滿貫單打四強的鄭潔,在女雙賽場拿下兩個大滿貫的彭帥……如今,本土舉辦的豪華賽事越來越多,大牌選手扎堆來華,本土拔尖的選手卻仍然難尋。

人才儲備增長 領軍人物缺失

其實從整體實力上看,中國網球的人才儲備正在逐年充實。今年的美網比賽,有13名中國選手參賽,其中6人打入正賽,人數僅低於美國和俄羅斯。10年前,WTA前200名中,中國僅有5人入圍,現在共有10人。對中國網球來說,目前最缺的就是一個成績突出的領軍人物。

近年來,李娜帶來的網球熱,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網球走入了大眾視野,也吸引了更多家長把孩子送到網球場。隨著市場需求的提高,網球培訓機構的數量開始增加,也有許多機構開始與中小學合作,讓網球運動的培養也能“從娃娃抓起”。

從今年起,中國網協開始實施青少年比賽積分制度,根據賽事級別和選手表現確定積分,建立青少年選手全年表現的大數據庫,便於人才挖掘和成長跟蹤。另外,隨著網球文化的深入和中國家庭消費能力的提升,成才的路子更寬,家庭自費培養也是一條路。

這些變化,鄭潔深有感觸。“鄭潔杯”全國青少年網球賽在2010年開始辦賽時,一站只有幾十個孩子報名,今年的八站賽事共有3000人參賽。

體制改革加速 未來前景可期

當然,中國網球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少好教練。

一直以來,中國網球的普及工作主要由業餘體校和各大網球場中的教練完成。現有的高水平教練不願意沉下心做青少年網球培養,原因之一是精心培養的好苗子很可能打水漂——被別的省隊挖走,利益沒有保障。

網球作為一項小眾運動,由於其花費高、場地要求高、技術門檻高等特點,大多數家庭難以憑一己之力投入培養。

近年來,國家對網球發展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加大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度,利用降低獎金上繳比例等措施刺激積極性;允許單飛,借鑑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使各級運動隊的運營模式逐漸接近俱樂部;送運動員與教練員出國,學習國外成熟、成體系的訓練模式,推廣以賽代練模式,增加運動員大賽應對經驗的同時增強心理素質……

“原來很多國內比賽沒有獎金,只有獎牌,國外比賽的獎金的上繳比例也很高。”北京什剎海體校網球教練華鎣說,“現在國內比賽按名次取酬,國外比賽獎金的上繳比例也調低了,隊員的積極性就高了不少。”

如今,中國網球已經是世界網壇的一支重要力量。儘管還沒有叱吒風雲的領軍者出現,但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下,下一個李娜或許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