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房子是“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

最近兩三年,房價上漲了不少,比如一線城市現在動輒幾萬一平的房價,普通家庭拿出所有積蓄也給不了一套房子的首付。二三線城市則大多在1萬一平以上,部分二線城市也達到了2、3萬一平,所有現在買房確實是比較困難的。現在不少所謂的專家還認為房價有很大的上漲空間,房價就算達到10萬一平也不稀奇,那麼房價真的會一直上漲嗎?

20年以後,房子會變得“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呢?我們來看看分析。

20年後,房子是“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


城鎮化率對房地產的影響

截止到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較1949年末提高48.94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71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也達到43.37%,較2015年提高3.47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16個百分點。可以說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是非常的快,但是我國總體的城鎮化率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發達國家普遍的城鎮化率為80%左右。

城鎮化率的提高,代表著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加,也能一定程度上表明會有更多的人買房,購房需求和房價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現在大城市的人口紅利仍然很大。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表示,未來還有3-4億的農民進城買房,所以這些專家認為房價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0年後,房子是“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


我國的城鎮化率肯定還會上升,還有不少人沒在城市買房也是事實,但是是否有3-4億農民進城買房就說不準了,城鎮化的加速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一定的利好,但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20年後城鎮化很有可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按照現在城鎮化率每年的增速來看,20年後,我國的城鎮化率很有可能達到80%,和發達國家一樣。當城市化率越來越高,城市常住人口越來越多,也將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有自己的房子。現在我國城鎮化率接近60%,空置房就已經高達6500萬套,這還只是大概的統計數據,相信實際空置房要比這個更多。房地產市場再發展20年,我國的住宅總量將達到多少?空置房又將達到多少?等到20年後,不管地段好還是差,當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這個時候房地產市場還是所謂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嗎?房價還有可能大幅上漲嗎?房地產市場的競爭應該會越來越大,購房者將更看重房屋質量和樓盤品質。

20年後,房子是“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


地段好、品質好的房子仍可能“高不可攀”

就算以後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房子居住,但是人們仍然想要追求更好的地段,品質更好的地段。同樣的區域,高層住宅和別墅的價格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這個主要是居住品質導致的。市中心的高層住宅和郊區的高層住宅價格也有不小的差距,這個則是地段導致的。不管是10後,還是20年後,地段和品質仍然會使部分房子變得“高不可攀”,就像貧富差距一樣,永遠都不可能人人財富平等。

20年後,房子是“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


普通房子很有可能變得“人人都買得起”

因為城鎮化率和土地財政的原因,房價還可能出現較長時間的上漲,但是等到大部分家庭都有房子以後,雖然人們仍然追求更大、更好的房子,但是房子上的需求是要減少很多的。房價這個時候還想上漲可能沒有動力,而且現在不少房子房齡已經達到了10多20年,再過20年,這些房子的價值將大大降低,出售也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很可能這些房子不能再獲取貸款,需要全款購買,有多少人願意花全款去買一套房齡3、4十年的房子呢?人人都買得起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並不是說真的會變成“白菜價”,而是大部分家庭買房不會很困難。

20年後,房子是“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


不管怎麼說,筆者是不相信房價永漲論的,就像幾十年前電視和電腦剛出來時,只有極少家庭才能買得起電視和電腦,應該很少人會想到要不了多久每個家庭都能輕鬆買得起電視、電腦。房子同樣也是商品,在每個家庭都有了以後,房子也將變得不那麼值錢,大不了我就住自己的房子,不去買那種更貴的房子。不像現在,房子仍然是很多家庭的剛性需求,娃娃讀書要買房上戶,結婚要買房才行。

你們認為以後房子會是“高不可攀”還是“人人都買得起”呢?你相信房價會一直上漲嗎?歡迎大家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