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本欄目由俠客島與《中國經濟週刊》聯合出品 這是經濟Ke的第79篇文章

人在家裡坐,錘從天上來。

11月3日晚間,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因債務問題被列入“老賴”名單的消息,在科技圈炸開了鍋。

拖欠供應商370萬元貨款,多次被催要無果,錘子科技和羅永浩最終被實施限制消費令,不得實施乘飛機、G字頭列車等高消費行為。

羅永浩的回覆倒也迅速,寫了一篇題為“一個‘老賴’CEO的自白”的長文。

文章充滿了老羅的理想主義情懷。“未來一段時期內會把債務全部還完,錘子科技也會繼續做下去……馬克吐溫、史玉柱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要戰士不下場,一切都有可能。”

一切還有可能嗎?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新東方教師起家的羅永浩,並沒有做手機的經驗。

不過,當6年前初代iPhone上市、友人馮唐幫他帶回一部後,羅永浩從此再沒忘記手捧“精美藝術品”一般的美妙感覺。

他決定做手機,而且是“東半球最好的手機”,並稱“在用戶體驗、審美、營銷推廣、戀物、完美主義傾向這五項上都不輸給喬布斯”。

做手機的過程中,羅永浩始終堅持人文情懷。“我們為什麼做手機?我們喜歡手機,我們想做手機。我們要做智能手機時代的工匠。”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可惜,現實不如想象自2012年以來,錘子科技歷經八輪融資,總募資金額超過17億元人民幣,但七款手機的總銷量只有三百萬臺左右。

2014年5月20日,智能手機Smartisan T1正式發佈。但由於良品率過低等原因,T1在發佈後的幾個月裡都無法正常供貨。隨後3-4個月,錘子負面新聞不斷,落後的配置和糟糕的品控讓錘粉憤怒不已,T1逃單率從最初的2%飆升至接近90%

到了2018年,情況更加危急。羅永浩在發文中透露,錘子科技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就出現了經營危機,最多時欠下銀行、合作伙伴和供應商約6個多億元的債務,而他本人也簽署了1個多億的個人無限責任擔保。

羅永浩稱,雖然合理合法賴掉公司債務的方式就是破產清算,只需要還掉個人擔保的1個億,但他會堅持不申請破產清算,而且目前已經償還了3個億元左右。

從那之後,羅永浩似乎更加回歸現實,積極嘗試快速變現並帶來穩健現金流的業務。他殺進空氣淨化器領域,以子彈短信和聊天寶進軍互聯網社交,推出正在風口上的電子煙產品等。

這些業務結局如何?有網友這樣總結:

老羅開始做錘子手機那年,正趕上行業萎縮、競爭日益激烈;做空氣淨化器那年,天氣特別好,加之相關政策因素,滯銷;今年剛準備進軍電子煙,整個行業又被央視點名,登上3·15晚會。

這讓人感慨:羅永浩究竟是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還是頭腦發熱、每每棋輸一著?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有人會說,創業本就九死一生,更何況羅永浩胸懷夢想、路徑非凡。他的粉絲也認為,就算沒有技術背景也不礙事,馬雲也非技術人員出身,不也照樣建立網商帝國、打通線上服務?

話雖這麼講,理卻不是這麼說。有夢想當然好,但要建基在明確的實現路徑上。粉絲即便為創業情懷淚流滿面,終究會在令人失望的產品面前轉身離去。

想當“風口上的豬”也沒錯,但是否撲對了“風口”呢?六年前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因為玩家眾多,已由技術“藍海”變為處於技術成熟期的“舊經濟”。

極端一點說,只要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很容易就能“攢出”一部新手機,需要設計一個新LOGO和一款新外殼,一個新品牌就能誕生。這個時候,競爭的焦點根本不在技術,而在營銷和渠道能力。

正因如此,投資人和羅永浩都判斷:這事兒應該能成——坐擁1600萬微博粉絲的羅永浩自帶流量,而互聯網電商平臺則能提供銷售渠道。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2014年,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Smartisan T1發佈會現場的“錘粉”

只是,隨著競爭的加劇和智能手機全行業的增速放緩,行業洗牌開始了。價格戰愈演愈烈,小廠的機會越來越少。尤其是隨著5G時代的來臨,沒有硬核實力,只能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縱觀老羅的創業歷程,“追風口、被淘汰”的模式貫穿始終。從牛博網、老羅英語培訓、錘子手機,到子彈短信、聊天寶、電子煙……老羅在追“風口”的路上奔跑不息。

但問題是,作為並無技術優勢的追趕者,有多大幾率實現彎道超車呢?先行者只要在模式創新上做對了,其他錯誤都無關緊要。但追隨者若只會拙劣模仿,則任何錯誤都有可能致命。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不過,犯下致命錯誤的何止羅永浩一人?

特斯拉一飛沖天後,“賈布斯”也有樣學樣,造車、場景、生態樣樣都來,演繹了一出資本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樂視學徒”、暴風集團實控人馮鑫也沒吸取教訓,在體育產業備受資本追捧時激進併購,最後資金崩盤、猝然離場。

其實,不論是共享單車、新能源汽車,還是無人貨架、IoT、區塊鏈……風口中被熱錢裹挾的創業夢想,常常會迷失方向。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知名股權投資人、SK中國區總裁吳作義曾說,“創業者要更冷靜,要思考真正的商業模式是什麼以及能否落地,不要盲目追風口”。

這一點在被稱為“投資寒冬”的2019年更為重要。經濟下行壓力迫使投資人更加審慎,“蹭個好熱點、講個好故事”的融資方式已經越發不切實際。

此時,資本傾向的是何種項目?一位在硅谷和國內都投出很多明星項目的投資人說,“偏重技術的硬核創新、而非僅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這才是未來的投資方向”。

但這是否意味著,不懂技術就要在創業的路上靠邊站?當然不是。馬雲不是技術出身,但他有敏銳察覺互聯網興起大勢的能力和敢為天下先的魄力,他匯聚技術人員並充分尊重他們的專業能力。

而老羅呢?追逐已經不算風口的風口,用情懷代替對技術的尊重。如果這樣都可以創業成功,那人類創業史上或許可以多一個流派,名曰“矇眼狂奔”。

不過公平點說,就算投資眼光不夠老辣、創業技能仍待提高,至少老羅在一門心思做實業。空氣淨化器也好、手機也罷,都有實打實做出來的產品。更難得的是,即便負債也未逃跑當“老賴”,算是很有責任擔當。

從這個角度看,羅永浩已經勝過亂炒概念、“對韭當割”、玩“龐氏陷阱”的某些所謂“創業者”了。

俠客島:“裸泳”的羅永浩

“羅永浩們”的事,說到這兒就差不多了,不過個體層面的利弊得失。島上看事情,傾向於放遠目光、多想一層。

前面提到過的創業者,不少都以技術創業為標籤,在諸多新興領域做耕耘,這恰逢其時。

放到當前經濟環境下,當國內低層次增長紅利(如廉價勞動力、大基建)逐漸耗盡而大國科技博弈日趨激烈時,懷揣真技術和真願景搞研發、做產品的科技企業,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以技術革新推動了所在行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以豐富產品帶動了消費的升級換代。這樣的創業者,自然越多越好。

可是,如果投資眼光與專業能力都不到位,甚至空懷說辭、以逐利心態“割韭菜”,進場前可就真該反覆掂量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