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能力決定孩子以後的競爭力,我們每天都在以愛的名義破壞它

前段時間,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的畢業致辭顛覆了中國父母的世界觀。

羅伯茨在兒子的畢業典禮上說:"我希望你不幸、失敗、孤獨……

此語一出四處皆驚。

羅伯茨的原話沒講完,他說的是:

我希望你不時被人不公平對待,因而你會知道公正的價值。

我希望你遭受背叛,讓你感受到忠誠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時常有孤獨感,讓你不會把朋友看作理所當然的存在。

我希望你有時倒黴,讓你意識到運氣的重要性,並且發現:你今日的成功並不完全實至名歸,而他人的失敗也並不完全是活該。

我希望你時不時被忽視,讓你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遭受剛剛好的痛苦,讓你學會同理心。

有父母問:這樣對孩子說話,那不就成了詛咒嗎?

我相信,羅伯茨在說這些話的前提是,他相信他兒子在遇到不幸和磨難時,會擁有一個很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和處置,他也相信他兒子有處理磨難的經驗和智慧。

這個能力決定孩子以後的競爭力,我們每天都在以愛的名義破壞它


大家都看過《樂隊的夏天》嗎?有一週的主題是"少年時代",那個愛爆金句的男孩是彭磊。他選了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因為這首歌裡求而不得的苦悶是他和龐寬少年時代的主旋律。

他說:我和龐寬在學校時非常自卑,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富有的父親,只有不招人喜歡的性格。我的少年時代是孤獨的漫長的成長停滯的。但其實回頭看,當時的我比大多數同學都優秀,可惜那時沒意識到,浪費了太多時間。

身在其中的小少年,總會因為外界的一點點否定就失掉信心。因為我們都活在低自尊裡

這個能力決定孩子以後的競爭力,我們每天都在以愛的名義破壞它

你所在城市的晚7:00-9:00,有萬千燈火閃耀,那些亮燈的背後,小學生和中學生在書寫家庭作業——他們背後是至少兩倍於此的家長在忙碌著。

在陪伴寫作業的過程,你會時不時聽到家長的怒吼:這個我都教你多少遍了,怎麼還不會!你怎麼那麼粗心!你到底有沒有聽進去!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有類似經歷:只要你的孩子上到1、2年級,就會有無數過來人告訴你,小學1、2年級非常關鍵,所以你得幫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你幫他在小學2年級以前把習慣培養好了,他按時學習按時寫作業按時交作業,就好辦多了。

因此,只要是媽媽,看到孩子在玩,就會特別焦慮,所有的媽媽給的建議都是盯死他。從一年級開始做作業,媽媽坐旁邊都是說不要動,不要玩,趕緊寫。你盯他兩年,就好了。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建議。

這個能力決定孩子以後的競爭力,我們每天都在以愛的名義破壞它


一個人的自律性來自他的自尊水平

如果一個人的自尊水平很低,他覺得自己是一灘爛泥,扶不起的阿斗,他自然不會去努力,也不會有任何的自律性可言。

我們回憶下,我們每天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在幫助他建立自尊,還是在不斷打擊他的自尊水平?

一個低自尊的人,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嫉妒偏向負面,也就是隻能注意到自己的缺點、弱點、錯誤以及自己表現不佳的時候,而自己的強項、才華和優點往往被忽視或輕視。

一個低自尊的孩子,長久下去,會給生活帶來痛苦。研究表明,低自尊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包括抑鬱、自殺念頭、飲食障礙、物質濫用以及社交焦慮(極度害羞)。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低自尊的重要表現是他對自我對評價。

自己主觀的一種評價,一個孩子說了,我很好,這是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說我是很棒的,他會有自信,那有的孩子就會說,哎呀,我不行,我做這個也不行,做哪個也不行,他是不自信的,比如說他學習,他學習不好,我學不好,這個太難啦,這個不容易做到,我不是這方面專業人士,所以說,那他就形成這種自我觀念的這種限制。

這個能力決定孩子以後的競爭力,我們每天都在以愛的名義破壞它

我舉個例子,大傢伙就非常清楚了,我們在馬戲團裡看到了一頭大象,這頭大象有幾噸重,但是你會發現用一條小繩就可以把大象的一條大粗腿拴住,而它不會跑,那是為什麼?

是因為這頭小象從被野外抓回來以後他就被訓化,在他的腳上面拴上一條粗的鐵鏈,那這頭小象當然不願受到這種束縛,於是就開始掙脫,開始拽這個鐵鏈子,但是,最後拽的自己是傷痕累累,流血了,然後才開始放棄,再次好一點的時候,它再嘗試拽。

但是最後他放棄了,因為最後它形成一種自我觀念的限制就是說我拽不開,我掙脫不了這條鏈子,所以說最後,雖然長成了巨無霸,只有一條麻繩就可以把它拴住,馬戲團失火了,這頭大象被活活的燒死,他燒死的真正原因就是他的這種自我觀念的侷限把它侷限住了,所以說孩子這種,哎呀我學不好, 我不可能學好, 或者說數學真的沒有興趣,英語也沒興趣等等, 這是他的自我觀念的一種侷限。

唯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破除我做不好做不到的僵局。讓孩子明白,我其實是可以做的更好,我不僅可以做得好,我也有很強的想做好的慾望和信念在。當孩子有了形成了正向的積極的思考方式,這個時候可以去啟發孩子思考:我怎樣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孩子會去想辦法,把他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做好這件事情上來。當孩子找到解決辦法後,他就會充滿自信。

這種自信會得到強化,從而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