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文章數據來源chartmaster,獎項來源wiki,全文字數約3600字,多圖。

19年已經過去三分之二了,在我覺得時間還早,一切都來得及的時候,看,再過四個月就是2020年了。

到今年為止,Rihanna出道14年;Taylor swift出道13年,Lady Gaga的《Just Dance》大火是11年前的事情,Katy Perry《Ur So Gay》距今11年,Adele《19》已經是2008年發行的了。

嚴格意義來說,我們已經不能再叫她們“新生代”了,另一方面歐美那邊從來不談新老,只論時下最熱。

她們不再是蕾哈娜、小黴女、嘎嘎、水果姐姐、阿黛爾,她們是飽經風霜的樂壇老人;就連當初追隨她們的我們,也從十幾歲的少年變成各自在社會里打滾的成年人。

下一個十年是什麼樣的?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但在討論五大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五大的前輩——中生代。

01、世紀末的巨星

20年前,小甜甜Britney Spears首專《…Baby One More time》席捲全球,於此同時好姐妹Christina Aguilera推出首張同名專輯,中生代之爭正式開啟。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很多人說中生代是最尷尬的一代,既沒趕上CD時代專輯大賣,也沒能撐到數字化和流媒體的爆發,但我個人認為,中生代天后是最拼命最努力的一批人(不怕死地說一句,也是最漂亮的)。

姑且不提局長Beyoncé,Shakira、Christina、P!nk、Alicia Keys哪個不是唱功好,跳舞厲害?就連現在時不時被詬病假唱的布蘭妮,早期的唱腔都是好姐妹擦媽那種渾厚的高音路線。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在碧昂絲還沒開始造神之路的時候,世紀末到新千年的前幾年,布蘭妮率先打造了自己“Miss American Dream”的偶像形象,首專兩千五百萬,二專兩千萬的銷量賣出了同輩生涯總和。

到了06-07年間,強大的話題號召力突然變成了她的噩夢,無數的緋聞黑料讓她瞬間跌入谷底。

直到08年的《Circus》大專面世,她才得以翻身。《Circus》為布蘭妮打了漂亮的翻身戰,在《Femme Fatale》前期的盛大造勢之下,所有人都以為曾經那個性感活力的Diva再次迴歸。卻沒想到蛇蠍後期一瀉千里,後續的《Britney Jean》、《Glory》更是喪失了她最大的優勢——商業成績。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另一中生代天后碧昂絲開啟了自己的造神之路,從同名再到《Lemonade》,不同於布蘭妮的商業化偶像,她選擇了一條十分危險的道路。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但成功哪能不帶點風險?也是從碧昂絲造神開始,中生代之爭悄然落幕。布蘭妮在最後關頭洩了氣,但是江湖地位在那;碧昂絲厚積薄發,後期發力登上Queen B寶座。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那其他人呢?我們來看一看數據。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注:Beyoncé、Christina Aguilera、Alicia Keys均拿過一次格萊美通類;格萊美通類指的是年度新人,年度歌曲,年度製作,年度專輯這四個不分音樂類別的大獎)

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到,比較全面均衡的有布蘭妮、碧昂絲,粉紅,但粉紅單曲、格萊美、巡演票房均不如碧昂絲,因此最終留下的是布蘭妮與碧昂絲,布蘭妮專輯銷量是碧昂絲的2.3倍,但是單曲、格萊美、巡演均弱於碧昂絲。

其中艾薇兒各項都比不過其他人,但她跟布蘭妮一樣,走的是偶像路線,誰會不喜歡那個畫著煙燻妝的叛逆女孩?論商業話題度,遠不如前期領跑的布蘭妮,布蘭妮的領先直到11年,布蘭妮《Femme Fatale》對碰艾薇兒《Goodbye Lullaby》,前期勢如破竹如同上世紀末的那首《…Baby One More time》橫掃全球。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卻在這個時候,兩個偶像型歌手變胖變懶,後期一瀉千里,同時過氣,也是在這個時候,碧昂絲推出專輯《4》,開啟了她的造神之路。12年,穩中取勝的粉紅髮行新專《The Truth About Love》迎來她生涯後半段的頂峰,中生代之爭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到了19年的今天,我們回顧一下2010s,不難看出,Beyoncé造神成功,Shakira固守西語大本營,P!nk單曲成績不行,專輯實銷漂亮。其他人早已退出戰場,出道二十年左右的她們在這場廝殺中各有勝負各有收穫。

02、媒體時代

回到新生代五大身上,早在中生代後半段,五大已經開始發力。Rihanna單曲持續大賣;Lady Gaga《Just Dance》、《Poker Face》、《Bad Romance》神曲轟炸;Taylor Swift多次衝擊冠單失敗被大家戲稱黴女,憑藉《Fearless》一舉拿下年冠和格萊美年度專輯;Adele不緊不慢地推出專輯《19》大賣800萬;水果姐姐首專制作精良。

在五大出道時期,Amy Winehouse《Back To Black》引發一陣爵士熱潮。她出道與Beyoncé單飛同一年,本以為一代爵士天后就此星光璀璨,卻在11年7月23日因為毒品去世。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11-12年間,五大的話題商業化到了一個頂峰,此時我們不得不提另一個女歌手——Kesha,把Gaga的《Bad Romance》壓在第二位長達九周的神曲是何方神聖?Kesha出道單曲《Tik Tok》。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與五大同期出道,一出道《Tik Tok》就拿下年冠,遺憾的是在二專《Warrior》首單《Die Young》快要衝冠的時候因為槍擊案強制下架。如果《Warrior》能夠成功,或許今天我們討論的就不再是“五大”,而是“六大”。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12-13年,Katy Perry與Rihanna長時間霸佔單曲榜單,14年Taylor swift《1989》全面開花,Lady Gaga放棄奇裝異服開始唱爵士,15年Adele《25》打破各項紀錄,成為來年格萊美最大贏家。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17年,Taylor swift《reputation》華麗轉身,以反叛、暗黑的姿態回應全民“蛇潮”,18年Gaga首部女主電影上映。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今年,據說五大將全部迴歸。時間彷彿回到了八年前,那場11-12年的歐美樂壇盛宴就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樣,人們對她們有很大的期待。

時不時有一些極端粉絲宣稱:五大還沒出來呢,榜單都沒什麼好看的。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真是如此嗎?Katy Perry17年的專輯《Witness》連自己最大的單曲優勢都沒了,Lady Gaga《Joanne》0冠單,就連一向穩定的Taylor Swift,新專《Lover》前三單成績也並不樂觀。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你不得不承認她們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原先的話題度,也不得不承認她們已經不再是新人,人們把更多的熱情放在新事物上。

出道十幾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而是前途未卜的“老將”。實際上,五大與中生代在數據上有著一種奇異的共同點:Katy Perry、Lady Gaga、Rihanna都有著某個方面的不足,較為全面均衡的是Taylor swift、Adele。

專輯銷量(按照全球銷量的高低排序)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單曲銷量(按照全球銷量的高低排序)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榜單成績:(Billboard榜)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由上表可得,榜單成績中專輯成績最強是Taylor Swift,單曲成績最強為Rihanna。

巡演票房(按照票房累計高低排序)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格萊美(按照獲獎數排序)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所有獎項: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注:Lady Gaga由於參演電影得到最佳女主角獎項,與音樂成就無關。而Taylor swift幾乎所有獎項都拿到了最高獎項,故在嘎嘎總得獎領先的情況下把Taylor排第一。)

樂評: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Taylor swift各項均入前二,Adele單曲銷量差強人意但是量少而精,要注意她巡演票房累計雖然最少,但是隻有一輪120場,且單輪最高僅次於Taylor。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從數據上來看,五大之爭最終還是落到了泰勒斯威夫特與阿黛爾身上。Gaga已經變成了第二個cher,在音樂上有所建樹後,開始在其他領域上鑽研。(比喻一下,沒有踩誰捧誰。不瞭解cher趕緊出去百度一下這個傳奇天后)

Rihanna一直在線,但早已被Taylor、Adele超越,Katy Perry在《Witness》時期掉線,最新幾首單曲也遠遠不如從前那個一專五冠的水果姐姐。

03、

一直那麼努力對待新歌的泰勒,這次是質量不過硬嗎?除了那個整天吃雞腿的阿黛爾,不止是粉絲,相信作為歌手也會有同樣的疑惑,為什麼?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一個問題,老牌歌手註定被新生勢力取代嗎?我們甚至可以將問題放在國內環境上:實力派註定被流量明星取代嗎?唯一的區別是歐美新生勢力有實力,流量不一定有實力。

人類有著太多的宿命,是孤獨,是死亡,更是被遺忘。沒有人能夠永遠被銘記,我們終究會被吞沒在時間的長河裡。

恆星會在無數紀元後爆炸,而大多數人,只是一閃而過的流星。

作為一個偶像歌手、明星,哪怕現在再如何光鮮亮麗最後也會被遺忘。

但人類又特別擅長去賦予意義,去給回憶添磚加瓦。二十年前的朴樹是流星,二十年後他划動軌跡,人們始終銘記著他,熱淚盈眶地迎接他的歸來。

也可以是二十年前的布蘭妮、碧昂絲,現在的泰勒、阿黛爾、蕾哈娜、嘎嘎女士、凱蒂佩裡。老牌實力派或許會過氣,不復風光,但絕對不會被取代。偶像的意義就在於哪怕他不再拿著話筒歌唱,人們始終被他的短暫出現影響著。

當出道十年的她們不再是新生代五大,該何去何從?


哪怕最終不再堅持自己的事業,脫掉明星外衣,做個平凡的普通人,也總有人記得他們。

鳥叔演唱會上唱起李貞賢多年前神曲《哇》,攝像頭一轉,臺下的李貞賢微笑地舞動,全場觀眾的尖叫聲將氣氛引向熱潮,她沒有被遺忘。

我們的偶像也都有自己的偶像,他們也被自己的偶像影響。而偶像的定義,不只是單純的明星,可以是藝術家、作家、科學家,甚至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

你我,都在夜空下抬頭仰望著各自的星星。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