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進博會開幕首日,貿易數據資產引發關注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在上海盛大開幕。僅僅一年時間,第二屆進博會邁向新臺階:參展國家和地區從第一屆120多個增至150多個;參展企業從第一屆2800多家升至3000多家;企業商業展展覽面積從第一屆30萬平方米擴至36萬平方米,其中美國、日本、德國位列前三,美國企業展覽面積以4.75萬平方米高居榜首。

第二屆進博會開幕首日,貿易數據資產引發關注

這一組小數據充分說明了第二屆進博會的國際影響力,反映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蓬勃發展。我國已在第一屆進博會上宣佈,“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現如今,貿易數據資產隨著全球化、數字化而快速增長,尤其是在中國,國內外機構紛紛開始深入挖掘,為完善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培育市場需求而提供數據支撐。

數據開放夯實貿易大數據應用基礎

在國內,貿易數據主要集中在海關總署。對此,海關總署大力建設“電子海關”“電子總署”“電子口岸”,推進全國海關大數據系統、海關大數據雲平臺等的建設,整合全國海關數據,共享國內相關部委、國際海關等的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海關管理智能化水平,創建智慧海關,同時通過總署官網、海關信息網等平臺開放海關數據,促進海關數據價值深入釋放。

受益於海關總署與其他國家海關機構開放的海關數據,全球貿易大數據創新應用得以快速發展。中國通關網、南通電子口岸等國內機構在深入挖掘中國貿易數據資源的同時,已將視野轉向國際,推出全球貿易大數據服務平臺、貿易決策數據支持系統等貿易大數據產品。美國Panjiva、英國RELX Group等機構,也以創設在華子公司等形式,積極參與貿易數據挖掘。

貿易大數據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近年來,我國貿易大數據應用逐漸深化,成為數字絲綢之路重要組成,服務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尤其是在各國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進口方面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我國近期為解決國內豬肉缺口,一方面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另一方面擴大美國、巴西、丹麥、阿根廷、哈薩克斯坦等國豬肉進口,牢牢把握了豬市走向。

第二屆進博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同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貿易等領域數據的深入挖掘與創新應用,正在形成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的生動局面。作為全球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今年著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設大數據交易所,共同促進全球數據互聯互通。

數據流通融合釋放貿易大數據價值

從大數據視角來看,單一維度的數據,價值有限;多維數據融合應用,價值趨於最大化。貿易大數據也是如此,無論是中國通關網等國內機構,還是國外相關機構,推出的貿易大數據產品均有機融入工商、法律等領域數據。對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穩步擴大數據交易朋友圈,與海內外機構廣泛交流,共推貿易數據與其他領域數據有機融合、創新應用。

目前,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同全國海關信息中心、貴陽海關、深圳海關等海關總署下屬部門展開交流,發展中國通關網、南通電子口岸等機構成為會員,共同促進國內貿易大數據創新應用;同時積極探路國際化,今年承辦“一帶一路”數據互聯互通國際峰會,已同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意大利、日本、瑞士、比利時、阿根廷等國人士交流,共議數據價值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