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经,被称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开山宗师”


孙明经,被称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第一位专职教师”“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开山宗师”,他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影视领域人才,并在教学之外,独立摄制了63部纪录片、科教片,主持摄制了47部影片。毕其一生,孙明经用影像记录历史、理解世界,用影像传播知识、参与抗战,用摄影机和照相机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尊严。

无题。上海,1934 年。摄影:孙明经

航拍的南京地标建筑鼓楼。江苏南京,1936 年。摄影:孙明经

收盐。淮北盐田,1937 年。摄影:孙明经

超大火车头与驾驶它的司机。京张铁路南口机务段,1937 年。摄影:孙明经

问天。绥远归绥,1937 年。摄影:孙明经。这幅作品拍摄于七七事变爆发前三天。不同的学者曾为这幅作品赐过不同的名字,比如《飞龙翔天》、《踏云》、《龙踏乱云》、《乱云飞渡》、《翔龙》,等等,孙明经自己为它命名为《问天》。1937 年 7 月 4 日,整个中华民族正面临“亡国灭种”的大灾难与空前抗争的前夕,此时,被称为龙的传人的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心里谁不在问?

火车机车库与调车场。河北石家庄,1937 年。摄影:孙明经

“皮肤抗日操”。绥远,1937 年。摄影:孙明经

回家。重庆,1938 年。摄影:孙明经。1938 年 2 月 18 日,日军开始了对重庆极为残暴的历时 5 年半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照片里轰炸结束,在轰炸中没有被炸死的居民回到自己家中时,“家”已经成了这般模样……这幅照片在“抗战”胜利后举办的摄影展中,曾引起很多“家破人亡”者的共鸣。

还我河山。四川自贡,1938 年。摄影:孙明经。照片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自贡著名的标语“还我河山”与釜溪河运盐码头停靠的“歪脑壳船”。

图文摘自《中国摄影大师》,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