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便中夾有氣泡,排便時連續有排氣聲響,治瀉九法—升提法

腹瀉的問題在平時我們都會經常遇到,比如說喜歡在外面吃東西的朋友,腹瀉更是很常見。多種原因都可以引起腹瀉,腹瀉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各種不適的症狀。腹瀉怎麼辦?具體應該吃什麼就請看下文吧!

腹瀉的原因很多。中醫治療腹瀉是根據腹瀉的不同特點來辨證施治。明代李士材曾總結出治瀉九法,以供臨床參考。

稀便中夾有氣泡,排便時連續有排氣聲響,治瀉九法—升提法

本法適用於稀便中夾有氣體,瀉下泡沫,排便時連續有排氣聲響,脈象可能見浮脈。這種現象,中醫叫作飧洩。因為有氣體,便把病因歸屬於風,治療時必須用治風的藥物,如防風、荊芥、麻黃、桂枝、葛根等。凡是風藥,都能鼓舞胃氣上升,胃氣一升,大便就不會洩瀉,氣體也就消失了。

《邵氏聞見錄》記載:夏英公患了腹瀉,太醫院裡的醫生認為是虛證,用補脾藥治療,始終不效。有一個姓霍的老醫生問明瞭大便的性狀,說這是腸中受風,開了一個有藁本的藥方,服下後,腹瀉就好了。

李延昰《脈訣匯辨》記載:閩中地區有個太學生張仲輝,終年喝酒、吃瓜果,一天,忽然患了腹瀉,從半夜到天明,瀉了20多次。醫生們先給予滲利小便的藥,無效,又給予健脾藥,瀉得更加厲害。後來李延昰看了,六部脈都輕輕一按就能摸到,這是浮脈,認為浮脈是因感受了風邪,《黃帝內經》早就指出“春傷於風,夏生飧洩”,非使患者出汗不可,開了一張有麻黃、升麻、葛根、甘草、生薑等有發汗作用的藥方。先前看過此病的醫生嗤笑說:“這書呆子,好奇行險,麻黃是發汗重劑,連傷寒病都不敢輕易使用,這種腹瀉證,卻用麻黃,這豈不是用藥殺人嗎?”仲輝聽了,也猶疑起來,不肯服李延昰的藥。可是越停病越重,沒有辦法了,說道:“服下此藥,聽命吧!”服後得汗,腹瀉很快就好了。

稀便中夾有氣泡,排便時連續有排氣聲響,治瀉九法—升提法

據以上兩例可見飧洩是外風引起的胃腸功能失調。外感風邪的症狀,存在也好,或已不存在只剩下脈浮也好,或脈象也看不出風邪,僅從大便看出是洩也好,用祛風藥治療都能取得療效。不過脈浮或風邪表證明顯的,服風藥應當發汗。沒有風邪表證脈,只是大便溏夾有氣體的,服風藥是提升胃氣,就不需要發汗了。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私信或在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