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正好!平陽"後花園”竟藏著如此醉人的秋景~還不去走走嗎?

王建款

秋/到水亭葉正黃,鴻景峽谷醉遊人

孤亭倩影葉飄黃,萬壑千崖換靚裝。

古道嵐消秋氣爽,危巖溪淺水流長。

一丘絕壁衝殘雨,百丈飛泉醉夕陽。

霧隱蓮花林愈靜,霞風著色繞山莊。

一一《秋遊一水亭》

秋色正好!平陽

又是一年依依秋意濃,恰似春光勝似春光。水亭諸山之奇美,不是廬山猶勝廬山。我們一行五人相約前往水亭探幽覽勝。

水亭地處平陽縣西北角,距縣城約3、5公里。以山清、水秀、石白、峰奇、竹翠而著稱,環境宜人,素有平陽縣城"後花園”之美譽。

水上孤亭葉正黃

秋色正好!平陽

水亭因水榭而得名。史料稱水亭本是風光清明之地。明洪武年間,水亭的東面的小溪築有一亭,因亭而得村名。當地還流傳著一步一廊,一處旗,三間橋,前有宮,後有後林苑等地名。

水中之亭,後岙水庫之亭,“相與清遊扶杖行徑欄九曲,別開勝境結亭穩坐水中央”。是當時九六歲老人張鵬翼撰並書法。背面對聯 :“近岸山光最幽靜 ,四圍水色愛澄清”。是由張鵬翼撰吳招廉書寫。

這裡草長鶯飛,殘垣斷橋,古意幽然。水庫外面田野無際,田園風光無限。四周樹木鬱鬱蔥蔥,湖面水平如鏡,清風徐來,水波粼粼。讓人深刻感受到水資源對於人們生存的重要價值。

水亭社區的水亭村,古老相傳原是古代萬船洋的海港埠頭,古人在出海候船時,為避日曬風吹雨打,而在埠頭上建亭,故曰水亭,後成為地名。水亭遺址,相傳今日水亭村老人亭便是。

世外桃源龍景山

秋色正好!平陽

秋色正好!平陽

走進水亭小村莊,迎面而來的是鬱蒼的龍舌榕,靜幽的龍鬚路,清澈的龍溪水。這裡三面環山,風輕麗和,一派幽靜,空靈的世外桃源。

仰望著視野中的延綿曲折的龍景山脈,猶如一條長龍俯臥在村中的山脈裡。四周還有白馬山、伏虎山、蟾蜍山等諸山。

水亭社區前爿村口有兩口千年的清澈見底的龍眼井,彷彿一對巨龍之眼。綠道邊上蒼鬱蔥蔥的古榕,疑是龍之舌,故為之“龍舌榕",恰似巨龍饒舌品銘甘泉;

進村口兩條似八字的小路,那是龍鬚路; 路口"龍的故里"四個大字,醒目地鑲嵌在牌坊中。

前爿村龍文化傳說故事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村內處處是龍文化的景點,處處洋溢著龍的氣息。

據傳水亭龍景山曾是龍夫妻成親的地方,村內有50多處龍文化景點:

沿著流水白溪水至鬥務,分別有龍珠潭、龍鬚瀑、龍魂石、龍脊骨、龍棺、龍門、龍窟、龍石亭、龍灶、龍碗池、龍水缸(龍缸倒影)、龍舞大刀、龍雲階梯、龍湯勺、龍湯罐、龍船入洞、龍船倒巖、龍戲潭(和尚兒落潭)等景點.尤以龍戲潭最著名…

秋色正好!平陽

相傳村內流水白龍跡仙谷曾是龍夫婦棲息之所,他們日升而出日落而歸。巨石龍門自然而開,留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闖"之說。每當夫妻出沒山間時,這裡雲霧瀰漫,漫及全村,故而有山名為"鬥霧山",雲霧一直從鬥霧山一直瀰漫至幕鰲江前倉,故有“賺霧頭,迷錢倉"之說。

方圓幾公里幾乎天天都是雲霧繚繞,有“人間仙山”之稱。

有詩為證:

人間仙境亮雙眸,水墨丹青一卷秋。

瀑布飛珠銀玉灑,層林溢彩暗香流。

五光薄霧巒峰秀,七色虹雲綠氧幽。

瘦筆書成新畫冊,低吟淺唱意難收。

桃園結義映古道

秋色正好!平陽

太平寺前,逆著潺潺流溪而上,在大聖宮旁,有一條用石板澆築而成的林間小路。我們拾級而上,步行約5分鐘,看見了三棵不同的樹木,交接在一起,猶如三兄弟。這三棵樹分別是“傘鬥樹”(當地人稱以前常用此樹做傘柄,故名)、楓樹和杉樹,它們樹根相抱、樹枝相接,楓樹的樹枝又伸進杉樹,極像三國情深的桃園結義三兄弟。

路邊樹木密集,有這樣的“結義”樹,又有異國情調的夫妻樹,還有一棵同根的兄弟樹,甚至有一處五棵相連的“大家族”楓樹。

秋色正好!平陽

我們徐步而上,眼前出現了楓樹成林的紅楓古道(現改為石板路),可惜眼下是初秋,樹上的楓葉沒還紅。回想起我們初中畢業時的一次秋遊,途經紅楓古道,成片成片紅彤彤的楓葉,鋪滿了過往的回憶。

秋天的落葉,深深淺淺,斑斑駁駁。就如同人的記憶:淺淺深深,點點滴滴。想忘,忘不了;想捨棄,又捨不得。 後來我們分赴各地,三十年時間飄然而過,不禁觸景傷情。

鴻景山谷醉遊人

秋色正好!平陽

談笑之間,我們迎著狀如長龍的白色護欄水泥小路,到了救母燈山的紅楓古道鴻景歸心谷。

該鴻景歸心谷坐落在九曲通幽的救母燈山山谷中,環境堪美,佔地面積3800畝,其中果園1000畝。

秋色正好!平陽

山頂四周建有九個供遊人休憩的亭子。

取百歲老人張鵬翼先生為水中之亭的楹聯:‘相與清遊扶杖行徑欄九曲,’之意.其中五亭為當地古老'小山‘之名,分別為南起三大裂,西南面雞籠山,東面馬頭頸,扇山,花巖頭。

秋色正好!平陽

站在凌空的玻璃臺上,極目遠眺,水亭水庫秀麗風光與平陽北角的風景一覽無遺,讓人心曠神怡。

救母燈山的溪水流經山莊附近,在雨季形成極為壯觀的三折瀑布。

山莊的東南面,有一座極似蟾蜍的小山。此山坐落水亭龍戲潭景區前爿村村西山麓。該座山坐南朝北,山頂有兩塊重約30來噸圓石鼓,猶如一對大眼睛鑲嵌在"蟾蜍"的頭部。山底兩旁有兩塊突兀而生的大青石,恰似蟾蜍的兩隻後腿。倘若站在對面山上望去,整座山酷似一隻蹲著的大蟾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折瀑的中瀑 旁有一塊仰視似大象飲水,俯視若松鼠望瀑的奇特巨石。凌空橫臥在瀑布旁邊。

至心湖畔,望心湖間,譁然柔波,水煙淡淡,心已醉,意興盡盎然。

近處,秋風拂面,水波起漣漪,漾漾生醉戀,旖旎處,淺波舞瀲灩。

遠處,或紫煙,或霧漫;悠悠淡淡,流光漫漫;清淺了柔波,淺醉了心涓,痴迷心已戀。

有詩云:

神珠遺世碧波環,迷霧終年繞虎山。

葉落孤亭秋雨後,雲浮古寺夕陽間。

三簾飛瀑凌風起,兩面危巖抱月彎。

綠氧山莊宜小聚,推杯換盞醉而還。

蓮花救母雄獅亭

秋色正好!平陽

救母燈山對面是蓮花山,狀如盛開的蓮花。兩山相峙,與西南面的鬥霧山形成犄角之勢。相傳七仙女之一青蓮留戀這裡的景色,與此山一位後生相戀。被王母娘娘知曉後,派二郎神將她鎖在救母燈山下,過了N年,青蓮的兒子,長大了學了一套廬山仙法,腳踏蓮花,手執金斧,穿過煙霧迷濛的鬥霧山,把孃親青蓮解救出來,故名蓮花,鬥霧,救母燈山。

秋色正好!平陽

這裡山幽、峰秀,峰迴路轉間,古老的寺院黃牆隱約。林間鳥兒鳴翠,寺廟鐘聲在山間悠悠傳來。蓮花山下來一點,是大饅頭山。饅頭山上有蓮花太陰宮,宮前有一株大樟樹和“雄獅亭”,亭上有對聯:蓮豐人傑福如海,花明業旺萬年春。這也是村民的美好願望。

這正是:

水上孤亭葉正黃,千崖萬壑炫秋裝。

蓮花鬥霧藏嬌蕊,羞向遊人綻馥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