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福建人的吃辣自我修養,你知道福建為什麼不吃辣嗎?

之前一個廣東朋友跟我開玩笑:"你這個福建人趕緊洗乾淨,自帶香料進鍋~"

我冷不防問了一句:"你吃辣嗎?"

"不吃。"

嘿嘿,那你可要失望了,作為一個無辣不歡的閩南人,我的肉自帶辣味,我怕你吃不消。

長久處於吃辣歧視鏈末端的福建人出門吃飯,老闆總會善意地提醒:"我們家辣椒很辣的。"

在吃辣這件事情上,福建人就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每每想要嘗試這種刺激、痛快的味覺體驗時,都會被"大人們"循循善誘地勸退。

一個福建人的吃辣自我修養,你知道福建為什麼不吃辣嗎?

"不可以哦,小孩子不要做這麼危險的事情。"

人們對於福建飲食的印象都是清淡、不油膩、不放辣椒。

但實際上,福建也並非全然不吃辣,地處福建中部西北交界處的三明市泰寧縣,嗜辣程度與湘、川、贛的兄弟姐妹們有得一比。

去年四月份的時候我去了一趟泰寧,除了隨處可見的沙縣小吃,從早上的牛肉粉再到中午的紅燒肉無不鋪滿一層鮮紅的辣椒。

我的泰寧朋友跟我說,他們的餐桌上一定要有辣椒,不然吃飯不香。也是認識他,才讓我這個一向清湯寡水的閩南人正式進階為無辣不歡的老司機。

說到吃辣,大家第一反應都是湖南、四川、重慶,這幾個辣名聞天下的地方,但在我本人這幾年的嘗試之下,發現真正的辣味,真正辣進心裡的,應該是低調而實誠的江西。

吃辣的淵源

辣椒並非是我們中國特有產物,它的家鄉是墨西哥,墨西哥菜作為世界十大美食之一,辣椒是他們的必備食材。

直到明末,辣椒傳入中國,從此我們的餐桌上多了一抹必不可少的紅色。

原產地不在中國,但在吃辣的"花樣"上,我們遠勝於它的故鄉。

在辣椒還未來到中國,我們從燒酒、生薑、花椒上感受這種痛快的感覺。據晉朝《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尚滋味,好辛香。"早在1600多年前,我們就開始將花椒作為調味料。

一個福建人的吃辣自我修養,你知道福建為什麼不吃辣嗎?

當辣椒來到這片土地後,我們將其與花椒融合,與生薑混搭,在它單薄的味道上添加了各種材料,形成"香辣"、"麻辣"等迷人的詞彙。

在與我們華夏幾千年飲食文化的交匯下,中國人給辣椒賦予了諸多意義。比如每個異鄉人的鄉愁,也比如製作辣椒醬的傳統風俗。

國內辣椒最早的主要種植地:四川、湖南、雲南、貴州、河南等地。也因此這幾個地區的人民自小吃辣。

吃辣吃出地方特色的,要屬四川湖南等地,"川妹子"、"湘妹子"已然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當我們談及四川人、湖南人的時候,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辣,女性潑辣果敢,男性大方豪邁。

在辣度這一標準上,低調樸實的江西也該榜上有名。

一個福建人的吃辣自我修養,你知道福建為什麼不吃辣嗎?

在我嘗過川菜、湘菜、重慶火鍋等各式辣菜的過程,最終在江西面館鎩羽而歸。

老闆實誠好意的勸告沒被我聽進去,直到唇舌上的刺痛感強烈襲來,我才追悔莫及。為此我去詢問江西朋友,她告訴我:"在我們江西,老闆說辣,那就一定很辣。"

但是從種植地上來講,直到今天,福建也是國內最大的辣椒種植地之一,詭異的是大部分福建人碰不得辣,甚至被打上"不能吃辣"的標籤,為什麼?

這與文化、地理環境等多個因素有關。

他們為什麼能吃辣?

目前較為考究的說法是,清朝康熙年間,貴州人民以辣代鹽,意外地發現辣椒特別好吃,還能除溼排汗,因此開始全面吃辣。

除溼——從而我們可以發現,湖南、四川、江西等地的氣候也是較為溼潤。吃辣對這些地區的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好吃,更是為了禦寒,可以直接這麼說,吃辣有益健康。

江西人為什麼那麼能吃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江西十分潮溼。好比前文提到的江西朋友,據她描述:"冬天雪不多,雨水多,陰雨連綿,衣服都會發黴,不得不放吸水的。"

一個福建人的吃辣自我修養,你知道福建為什麼不吃辣嗎?

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發展到今天,辣味幾乎覆蓋了吃辣地區所有人民,他們從小吃到大。

沿海省份,諸如福建、廣東、浙江等地氣候也溼潤,最大的區別在於,廣浙閩地區溼熱,湘川贛相對寒溼。

以福建閩南地區為例,幾乎每一個愛吃辣條的閩南人都曾被大人嘮叨:"這個東西這麼熱,不要一直吃!"

在這種又溼又熱的氣候下,吃辣無異於逼著自己上火。

愛拼才會贏的福建人為什麼不吃辣?

長久以來的高溫讓福建人的耐辣能力不足以跟上面幾個地區的兄弟姐妹們相提並論。

也正是因為氣候差異,福建人十分注重"降火",在漳州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備著一大包清熱解毒顆粒。

看似清淡的飲食背後,實際上是在追求"鮮"。從食材的新鮮,再到烹飪過程中的少油少鹽,為的就是保留食物的鮮香。

一個福建人的吃辣自我修養,你知道福建為什麼不吃辣嗎?

福建人也並非全然不吃辣,福建內陸,靠西北與江西相鄰的城市也是吃辣大戶。

近幾年隨著文化的傳播融合,越來越多的福建人開始耐著高溫享受辣椒帶來的快感。

我一個初中同學去重慶讀書,回到廈門後,哪怕滿臉長痘也要吃辣。

因為吃辣帶來快樂。研究表示,辣味通過口腔與喉嚨產生的痛覺,刺激大腦釋放內啡肽,內啡肽使人產生愉悅感。

福建文化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打拼。

在外要打拼,在家也要打拼,回到福建氣候溼熱也要打拼地滿足自己的"食慾"。

愛拼才會贏。

但實際上,吃辣的人群還是佔少數,多數福建人聞辣色變,連連敗退。

福建人的飲食習慣還是以清淡為主,在福建人的文化中幾乎沒有"辣"之一詞,這也讓大部分人認為福建人不能吃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