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肇慶,古稱“端州”。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中國硯都之稱。肇慶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東部和東南部與佛山市接壤,西南與雲浮市相連,西及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和賀州市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清遠市相鄰。

從漢代到清代,肇慶多次成為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境域內設置的四會縣,是廣東省4個最早建制縣之一。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高要縣;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為興慶軍, 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慶府,意為"開始吉慶"。1988年1月設立地級市。享有地方立法權。

肇慶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中國傳統文明與西方文明交匯較早的地區之一。 肇慶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考古發現表明,距今14萬年左右,肇慶已有人類活動;距今1萬年左右,這裡已開始向新石器時代過渡;大約5000年前,肇慶的先民已有鋤耕農業、家畜飼養業、編織業以及較先進的製陶業。境內的春秋晚期至戰國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長江流域楚越文化影響的痕跡,也有嶺南文化的顯著特徵。

下面我們一同走進肇慶!

肇慶市

宋重和元年(1118年)設肇慶府。“肇”作始解,“慶”為吉慶,意即宋徽宗自被封為端王開始,招來繼承帝位而統治天下之吉慶。

肇慶目前下轄端州區、高要區、四會市、懷集縣、廣寧縣、封開縣、德慶縣、鼎湖區。其中,端州區是肇慶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四會市盛產橘子,德慶有萬試萬靈的龍母廟!一起跟著克里斯的腳步遊歷肇慶吧!

一、七星巖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七星巖,景區總面積達8.23平方公里,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觀為主體景觀。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景區內的摩崖石刻是嶺南地區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主要有水月岩雲、星巖春曉、天柱摘星、星巖煙雨、玉屏疊翠、千年詩廊、水中林趣、臥佛含丹、仙鶴呈祥、石洞古廟等景點。

七星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又稱禾婆巖)七座石灰岩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星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裡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元帥的《遊七星巖》詩勾勒出七星巖的秀麗景色。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餘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紳、包拯、周敦頤、俞大猷、陳恭尹、朱德、葉劍英等500餘壁唐、宋、元、明、清及當代的名人詩題為七星巖增輝添色。

地址:端州區七星路1號

二、鼎湖山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鼎湖山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境東北部,距肇慶市區18公里,由10多座山組成,總面積11.3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00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最高峰。鼎湖山以其是集風景旅遊、科學研究、宗教朝拜於一體的勝地而被稱為嶺南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的得名,眾說紛紜,有說是因山頂有湖,四時不涸,故名頂湖;有說是因中峰圓秀,山麓諸峰三歧, 遠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又有民間傳說黃帝曾賜鼎於此,故習慣稱作鼎湖山。1979年鼎湖山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首批世界 生物圈保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MAB)定位研究站,被譽為"活的自然博物館"。其負離子含量為全國之最享有"天然氧吧"之美稱。

鼎湖山自唐代以來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高僧雲集,周圍建起三十六招提,前來朝拜、遊覽的香客、遊人越來越多。明崇禎年間,即公元1633年,山主樑少川蓮花峰建起蓮花庵,第二年又迎來高僧棲壑和尚入山奉為主持,重建山門,改蓮花庵為慶雲寺,到了清代,慶雲寺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嶺南四大名剎之首。

地址:鼎湖區上山路

三、西江小三峽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西江小三峽位於肇慶市附近的西江上,由羚羊峽、三榕峽、大鼎峽組成。其中羚羊峽全長十三里,兩岸山峰高達八百多米。峽口有龍華古寺和峽山古寺南北對峙,還有函碧園和桂園第二峰精舍等。西江三峽景色怡人,風光秀麗,從東向西有二十處景點:硯渚清風、羚峽歸帆、羅隱下院、桃溪夕照、望夫歸石、出入山虎、清風仙閣、歸猿古洞、景福花冢、古塔倒影、江樓晚眺、寶塔雨雲、白沙夜月、五顯漁燈、五馬歸槽、龜蛇鎖江、鎮水大鼎、鵝窟濤聲、龍舌王侯、榕峽釣臺。

四、盤龍峽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盤龍峽生態旅遊區位於德慶縣西北部,距縣城約28公里,整個生態旅遊區佔地3萬畝。這裡是一個原始自然生態旅遊區,景區內古木蔥蘢。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黑桫欏遍佈其間,是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拍攝基地。峽谷空氣負離子含量達每立方米12.5億個,是南中國最大的天然大氧庫。盤龍峽生態旅遊區以其得天獨厚的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態資源稟賦,成功開發了勇士漂流、瀑布觀光、峽谷品氧、全國最大的水車群、全國最具風情的山頂木屋度假村、薰衣草木屋王國酒店、盤龍天堂度假酒店、高空滑索、森林水世界等等生態休閒型旅遊產品。

自2001年開放以來,受到各地遊客的青睞,成為廣東省內遊的必遊精品景區。

在漂流的源頭,有102個水車,灌溉的、磨坊的、椿米的,還有頗為壯觀的奇趣水車群,讓人遙想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古代農耕場景;水車形態各異,古樸而錯落有致,帶動了潺潺水聲,沿著山中的棧道,一路走進山中,如童話般的水車王國引人入勝——這堪稱是“中國最大最奇趣的水車群”。水車產於三國時期,是光靠水車作為動力的原始生產工具,水車根據它的構造不同功能也不一樣,在這裡可以讓您觀賞到以前的灌溉、樁米、磨豆腐的水車……在這裡大大小小水車上百多臺同時在這裡運轉,將帶大家回遠古的時代,讓您親身體驗農村的農業風情。

小龍潭瀑布落差38米,周圍林木幽深,潭水清澈。相傳這小龍潭是悅城龍母為第六子盤龍準備孵化、生長的地方。由於青龍、斑龍送盤龍蛋到此誤了時辰,使得盤龍蛋化為一塊石頭,盤龍也永遠被困在了盤龍蛋中。據說,那化為石頭的盤龍蛋在吸取千年甘露後再在小龍潭中化出來,成為一條小龍,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呢?我們就讓漫長的歲月來證明,讓後人目睹吧!

煙雨瀑布落差76米,正如它的名字所形容的,煙雨妖嬈,如空谷來風,像是懸空的白鏈,水花隨風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雨,溼人衣衫。騰龍瀑布落差86米,飛流直下,旋湍拍崖,飛珠濺玉,咆哮如雷,勢如萬馬奔騰,又如游龍在天,動人心魄。聆天瀑布落差56米,飄逸秀美,如西施浣紗,更映出山色的青蔥綠碧。

地址:德慶縣官圩鎮

五、封開千層峰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千層峰位於封開縣漁澇鎮東南8公里的黃崗河畔,由重重疊疊的色彩斑斕的砂頁岩和局部鈣質頁岩構成,屬砂岩峰林地貌,形成於三億八千萬年前的泥盤紀。它還是我國最古老的造山運動――嘉理東造山運動所造成的山峰,是廣東兩個嘉理東造山運動的標準地之一。這裡群峰聳立,蒼翠欲滴,主峰高233米,如倚天長劍,直插雲霄,奇偉險峻。山雖不高,但卻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廬山之秀、峨眉之幽”於一身。

地址:774鄉道南200米封開國家地質公園

六、大斑石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大斑石位於封開縣杏花鎮廣信河畔的生態旅遊景區內,並且號稱“天下第一石”,一說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神的化身,又一說是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五彩神石。它一石成山,壁立千仞,斑斕繽紛,高191.3米,長1365米,寬695米,周長4100米,佔地1101畝。登石覽頂,林木蔥蔥,山花爛漫,舉目眺望,左白馬(山),右麒麟(山),前有阡陌縱橫,一派田園風光,山川氣象大斑石景區內有兩廣最大的攀巖俱樂部,斑石上裝有11條攀巖線道,其中2條為表演線道,高191米,其餘9條則是專業攀巖者和廣大遊客攀登線道,分別約60米、80米、100米。如刀削的陡峭山壁,攀起來是膽顫心驚,刺激萬分。在此攀巖,驚險刺激,登上山頂向遠處眺望,可以把自然風光盡收入眼簾,還讓人的心境斷然開朗。

遠眺斑石,紋理從上而下,宛如瀑布從石頂轟鳴直下,壯煞遊人。尤其是雨過天晴後,斑石身生五彩,斑斕繽紛,氣度非凡。斑石兩側則林木蔥蔥,山花爛漫,構造出一幅和諧安寧的畫面。

地址:杏花鎮古廣信河畔斑石村

七、懷集燕巖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燕巖風景區位於懷集縣西南面的橋頭鎮以西500米處,距懷集縣城27公里。因巖洞中有無數的金絲燕在這裡築巢繁衍生息,故得名。它以其獨有的美、奇、秀,榮膺“廣東最美的地方”、“中國最佳的溶洞奇觀”美譽。

燕巖之美,美在天合。燕巖的創造者就是這燕巖河。燕巖河以潺潺款款的流水,花了億萬年的時間才創作了這麼一件精美的傑作。燕巖是一種穿洞,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腳洞,形成於更新世,下層為地下河,形成於更新世到全新世,距今從數十萬年到一萬年不等。上層腳洞最大的特點是洞中有洞、奇景疊出,民間所說的“燕巖十二洞房”就在這裡。據說這十二個被千姿百態的石鐘乳點綴得玲瓏碧透的洞穴,全是神仙府第,燕巖風景由360多座拔地而起的神態各異的石峰和170多個大小各異的巖洞組成,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小陽朔”之稱。這裡山峰秀麗,形態奇特,自成景觀。

地址:懷集縣橋頭墟鎮西

八、肇慶古城牆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肇慶古城牆是一座體現宋代漢族建築風格的標誌性建築。位於肇慶市區舊城區,周長2800米。據史料記載,肇慶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該城牆歷史上雖然歷盡滄桑也經過20多次修葺,但城牆和城門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肇慶古城牆始建於宋,故又稱為肇慶宋城牆。是肇慶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有肇慶小萬里長城之稱。肇慶古城牆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肇慶古城牆蜿蜒2800多米,巍然屹立,位於城牆西北段最高處的披雲樓高高聳立。青磚壘成的斑駁城牆和鑽出牆縫的頑強小草,向人們訴說著千年的歷史滄桑和這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變遷。宋代的肇慶古城牆,其城牆一共開有四門:東曰宋崇、西曰鎮西、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因此在城牆的周邊有四個名稱分別為“東門”“西門”“南門”“北門”的公共汽車站。城門之上各有城門樓1座,四門之外有甕城,城牆四角各有角樓1座,城外還有護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牆,並親自題書四門石匾額,改東門曰慶雲、西門曰景星、南門曰南薰、北門曰朝天。現古城牆周長2801.2米,其中東段403.4米、西段376.9米、南段992.3米、北段1028.6米。城牆寬8米至18米,兩邊砌磚,中間填土,磚牆厚60釐米至120釐米。城牆外圍有28個突出的敵臺。城磚有9種不同的規格,是歷史上多次修葺的見證。當時為禦敵兵,築土牆,規模“僅容廨宇”。城牆歷代有擴大和修整。宋政和三年(1113年),知州鄭敦義將土城擴大,築為磚城,開4門,東曰宋崇,西曰鎮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4門之外各有半月形子城,稱月城。月城各開一門,稱廓門,月城之上各有小樓一座。城牆四角亦各有角樓一座,北城牆西段有披雲樓,南城牆東段有文昌閣。城上有空心炮臺6座,小炮臺17座,兵房13間,城外有濠塹,城內有內濠。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江西行省郎中攝府事黃德明主持了首次修葺。明成化年間,又先後6次修葺,增加了串樓810間,加厚了城牆厚度,並刻了四門石匾額,東門曰慶雲、西門曰景星、南門曰南薰、北門曰朝天。明清以來,先後10多次修整,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崇禎十四年(1614年),肇慶府總督張鏡心將牆體增高3.5尺,改建4門月城。清順治八年(1651年),總兵許爾顯,知府張之璧增建炮臺6座,窩鋪148間,水城炮臺2所,拆除城牆附近的房屋,增修樓堞等。

地址:端州區正西路6號(康樂居東北)

九、悅城龍母祖廟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龍母祖廟位於德慶縣西江岸邊的悅城鎮,相傳為龍母故鄉。龍母廟現是嶺南規模較大的古廟,在建築學上有很高的價值,至今仍有許多不解之謎。每逢農曆五月初八龍母誕期,在龍母廟都舉行大規模的民間祭祀活動,肇慶市屬各縣及珠江三角洲以至港澳地區前往參拜者多時超過十萬之眾。一連十數日,龍母廟前石牌坊廣場上,香客雲集,香菸繚繞,昔時還有"祭青蛇"、"摸龍床求子"的習俗。

地址:德慶縣悅城鎮321國道

怎麼樣,克里斯整理的肇慶旅遊攻略還不錯吧!那我們該找點吃的了!

美食篇

肇慶美食以裹蒸粽聞名,還有肇實、四會橘等地方特產,下面一起跟著克里斯去尋找肇慶美食吧!

一、裹蒸粽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裹蒸要數廣東肇慶裹蒸最出名,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逢年過節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習俗。肇慶裹蒸是粽子中的一種,用料、包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裹蒸與粽是不同的。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隻重約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脫衣綠豆、豬肉為主,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時可食,熱食時清益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包粽的前一日,先把豬肉洗淨去皮,切成小方塊,調入適量鹽、糖、五香粉、味素拌勻。綠豆洗淨,浸過夜,然後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瀝乾水分,用少許生油、鹽撈勻。糯米洗淨,瀝去水分,加入適量生抽、鹽、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勻。鹹蛋黃一個切開兩件。裹蒸粽是選用乾的荷葉包裹的(即幹蓮葉,要先用水洗淨,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肥瘦豬肉和半邊鹹蛋黃等;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紮,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二、肇實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肇慶肇實,即芡的種子,植物學名叫芡實,又名雞頭米,因肇慶產的芡實特別好,故名肇實。屬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由於其出於淤泥,倚水而生,葉盤平鋪水面,形似蓮葉,而果實狀似雞頭,故俗稱為“雞頭蓮”。芡實的葉、莖及果實外皮均長有硬刺,故又名“水底黃蜂”。

明代黃佐主編的嘉靖《廣東通志》記載:“芡葉似荷而大,實有芒刺,其裹如珠,雞頭實也,出肇慶”,可見肇慶於明代已有栽培芡實。肇慶城郊下瑤的新瀝塘今星湖一帶所產肇實最負盛名,故有“新瀝肇實”之稱。肇實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產品不僅內銷,還銷往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隨著城區的發展,現以鼎湖區大量種植為主。純正地道的肇實,有別於外地出產的芡實。它“皮色雖紅而不鮮”,顆粒大,種仁有明顯的蟋蟀紋,斷口處凹凸不平,含有豐富的澱粉,煮熟後似怒放的菊花,極為松化,其湯色清白,味道清甘。

據化學分析,每100克米中含蛋白質11.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75.4克,熱量351千卡,粗纖維0.4克,鈣質1.2克和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成份。肇實可作藥用。它性溫,味甘澀,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祛溼、固精益腎、止瀉功能,主治脾虛洩瀉、小便不禁、遺精帶下等症。肇實的殼和根也可藥用。肇實殼煲水服用可治療腎炎;肇實根煲茶、煮粥,有祛溼補腎的功用。肇實也可作食用,用作煲湯或燉品。用肇實煲的湯,其湯色清白,味道清甘。芡實的莖葉可作畜用飼料,硬殼可作燃料,可見芡實全身是寶。它具有清補健脾、去溼、滋陰補腎的藥效,據《本草綱目》記載,芡實“可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莖葉可作畜用飼料,根頭可作去溼藥用,硬殼可作燃料,全身是寶。

三、蟹煲雞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蟹煲雞是肇慶的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湯味醇厚香濃、雞肉滑嫩爽口、蟹肉新鮮香甜,並具補血養身、補益六腑之功效。入秋之後又是吃蟹的好時節。蟹的吃法多種多樣,但上乘的就離不開鮮字。湯味醇厚香濃、雞肉滑嫩爽口、蟹肉新鮮香甜,並具補血養身、補益六腑之功效。

四、德慶菜酢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德慶菜酢,是用德慶當地出產的各種蔬菜如芥菜、白菜,大頭菜、蘿蔔、黃瓜,竹筍、豆角、辣椒,子、蕎頭、蕹菜等加鹽醃製而成的。此外,薯苗、芋莢、花生葉,甚至刀豆、牛奶於等都可以醃製成酢。菜酢有酸酢{溼酢)和鹹酢(幹酢)之分,酸酢帶水醃製,如芥菜酢、豆角酢、酸筍酢,黃瓜、蕹菜酢等;幹酢則經過反覆醃曬.去掉水分,有蘿蔔大頭菜酢、花生葉酢和芋莢酢等。馬噓河流域喜食酸酢,悅城河一帶喜食鹹酢.縣城居民酸酢鹹酢兼食。德慶家家戶皆醃菜酢,成為風俗。

五、古法燜麥溪鯇魚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麥溪魚與普通的魚相比,生長環境不一樣。麥溪魚生長的魚塘,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後,留下稻禾禾頭,把山泉水引入塘中養魚,魚兒從小就是吃著塘邊掉下來的野生小馬蹄(與常見的馬蹄不同,只有手指尾般大小)、穀物、芡實等長大,故魚肉無泥腥味,且不會像其他魚的肉那樣越煮越老。

按當地傳統做法,將麥溪鯇魚與支竹、瘦肉同入瓦煲中燜,鯇魚肉質嫩滑清甜甘香,支竹吸收了肉類和汁醬的鮮味,濃郁好入口。師傅說,麥溪鯉魚烹調獨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蔥和醬油,只需放入少許食鹽、生油和陳皮絲即可,而鯇魚多油分,用來燜最佳。

六、豬油渣燜蓮藕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豬油渣花肉燜蓮藕是端州一道地道的農家菜,做法簡單,蓮藕與豬油渣、花肉同入菜,一肥一瘦的組合從來都很精彩。吃起來美味可口,別有一番鄉村風味。肇慶地區的蓮藕聞名國內外,星湖及其周邊的池塘和低窪地,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給蓮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而肇慶生產的蓮藕粗壯、肥厚、渾圓,外皮呈黃褐色,肉白色,微甜而質脆。生吃,鬆脆爽口,味美香甜;煲熟,細嫩香滑,松化柔潤。

七、懷集燕窩

廣東攻略第十九篇:肇慶篇


懷集燕窩,產於懷集縣橋頭鎮的燕巖,是懷集名優特產之一懷集是個人傑地靈的宜居城鎮,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中國燕都”之美稱。在懷集西南部的橋頭鎮有170多個巖洞,最大、最奇偉的要數燕巖。洞內石筍如林,鐘乳石幔如花似玉,洞中有洞,詭譎迷離,吸引著萬千金絲燕雲集棲居,成為我國內陸惟一的燕窩產地。懷集著名的特產燕窩,出產於懷集縣橋頭鎮的燕巖。燕巖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每年春分過後,便有金絲燕千百,從南海的海島崖穴遠飛而來,結窩於崖穴,繁衍後代。懷集燕窩含磷、鐵、鈣和蛋白質,味甘淡平,大養肺陰,化痰止咳,補而能清,為調理虛弱之聖藥。燕窩分三大類:一是白色的官燕,又稱白燕,純由唾液凝固而成,色白潔淨,為金絲燕第一次所築之巢;二是毛燕,為金絲燕第二次所築之巢,由於第一次築巢時用了大量的唾液,所以第二次築巢就不得不加入一些羽絨毛,雜質較多;三是血燕,為金絲燕第三次所築之巢,因為經過兩次築巢,金絲燕的唾液已幾乎耗盡,所以金絲燕就只能用自己吐出來的血液築巢。官燕、毛燕、血燕這三種燕窩,以官燕品質最佳,營養最豐富。懷集燕巖出產的燕窩以官燕為主。現在,懷集橋頭燕巖酒廠選取當地名貴滋補藥材金絲燕窩和純正地道藥材龜膠、當歸、肉桂、巴戟、女貞子、人參等,配以地藏陳年米酒精製而成的金絲燕窩酒,因有補氣養血、補而不燥之功效,而遠銷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吃好玩好了吧!美食有山有水有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是不是意猶未盡!下一站,我們將會走進江門,下一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