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CULTURAL TOURISM

五寶鎮 /大隱於主城中的最後秘境

江北區是重慶主城繁華之地,可誰會想到,有一個被驢友們稱為“大隱於主城中的最後秘境”——五寶鎮竟藏匿其間。儘管古鎮與鬧市近在咫尺,但多年來限於長江、明月山的天然阻隔,這裡至今仍保留著“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悠然恬靜,其亙古不變的風貌,使它成為主城區內的傳奇之鎮。

01

建文帝登陸重慶第一站


五寶鎮得名,源於明朝建文帝的種種傳說。作為全國建文帝迷蹤最有名和留存遺蹟最多的地方之一,這裡的每一處土地,似乎都能聽見這位落魄皇帝的一聲嘆息。

在重慶,有史可考、有文可查、有據可循與建文帝行蹤傳說相關的遺蹟就有30來處,有關的地名更是上百,幾乎遍佈重慶全境。但不管是哪種說法,其對登陸重慶的起點則驚人地一致,那就是五寶鎮的太洪崗。

如今,這片由整塊巨石形成的平緩岩石,依舊靜靜斜臥在兩江交匯的漩渦之中,千百年來反覆行走留下的深淺坑窪,讓人不禁回憶起那些匆促的身影。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建文帝登陸處

據說建文帝一行從京師逃出後,四處漂零,於公元1406年5月逃至大洪江投靠舊臣李景賢。李景賢在太洪崗秘密迎駕,奏請建文帝暫時安避此地,叩曰:“此方雖屬偏僻,卻是風水寶地,域內有山、水、泉、峽、寺五寶,實乃休養生息之上佳也!”

建文帝聽罷,環顧沿岸風景秀麗,山上松柏滴翠,江中水清魚翔,岸灘沙淨石奇,加上處犄角之地,交通進出甚為不便,確實為避難之絕佳,於是就安頓了下來。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建文帝在五寶的活動軌跡

為了永志建文帝勞途駐足、轉危為安、棄難呈祥的榮幸,後人便將迎候建文帝登岸的太洪崗更名為接聖臺。由於過去重慶地界迎官接聖,歷來都是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朝天門,故接聖臺至今還保留著“小朝天門”的稱呼。皇帝駕臨的大洪江,也因此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御臨河。


02

箭沱灣棄甲散軍 驛龍廟歸隱修行

建文帝初到五寶,常常登高望遠,看著滾滾長江,想到江的那頭,便是祖宗開創基業之地,無奈亡國之痛、毀家之恨總難消釋。多年的逃亡生涯,早讓跟隨的軍士們疲憊不堪,自己也漸感復位無望。

一天傍晚,建文帝在眾軍士的護衛下順御臨河而上,突見大河聲勢奪人地嘶叫著衝出深谷,卻又在一處沱灣外徘徊不前,隨後在漩渦中掙扎後化為烏有,令他感傷不已,深感這不正是自己悲慘命運的寫照嗎?遂在失聲痛哭之中,吩咐隨行將士把兵器棄於沱灣,就地遣散。

後來,這個兵士棄甲扔箭的沱灣便有了新名字——箭沱灣,而軍士放逐馬匹的地方就成了今天的“馬嶺坪”。這裡是五寶鎮和御臨河最為迷人的地方,時至今日依然峽谷幽深、樹林森森、漩渦翻滾。面對此情此景,也難怪建文帝會心生斷絕塵世的決心。

遣散兵士之後,建文帝令李景賢選擇隱秘之地伐木建廟,在這裡,君臣一行開始了真正出家修行的生活。為確保建文帝安全,李景賢聯合當地秦、陳、朱、王、李五大宗族,跟不願離去的遣散軍土在周邊築土為寨,掩人耳目稱“寨”為“堡”,五堡之名由此得來,後因前有山、水、泉、峽、寺五寶之說,更名五寶。這座為建文帝避難修建的寺廟便是驛龍廟。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當地古時精美的建築

此後,建文帝先後內遷渝北龍興、沙坪壩磁器口、江北鴻恩寺、南溫泉建文峰等地,最後離開重慶地界,遁跡江湖,不知所蹤,但驛龍廟卻一直香火旺盛,規模最大時佔地面積達300平方米,有房12間,分正殿和左右廂房。

正殿設有泥塑川祖、觀音、藥王、雷神等20餘尊神像,左殿設學堂一間,右廂房供龕師和尚住宿,左側供一丈多高的山王菩薩,山門前則供有觀音菩薩、設香爐,以便過路香客燒香朝拜,從目前的遺蹟依然可窺見當年的宏大規模。

03

一句話造就一座大莊園

如果說建文迷蹤是五寶之魂,那從遠古留存下來的眾多古蹟,便是支撐五寶文化底蘊的骨架。遠古人類活動的痕跡、戰國時期巴人的崖墓、漢代的古墓、宋元扼守兩江的軍事設施,再到明清建寺廟、設義學、遷場鎮達到全盛,將這座擁有2800多年曆史傳奇的古鎮,精彩定格在每一個輝煌時刻。

論及最精美之處,則非四甲灣民居莫屬。四甲灣民居乃五寶王氏大莊園,相傳王家為名門書香世家,一門四代連中四個舉人,故名為四甲灣,身世如此顯赫,其莊園當然毫不含糊。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四甲灣民居遠景


四甲灣修建年代已無法考證,但其修建原因卻在五寶流傳甚廣,據傳系由一句話引起。當時,王家大兒子迎娶了河對面大地主張家的小姐。吹打中,張家一個下人說了句:“你這房子,還沒有我家拴馬的房子漂亮。”就這一說,王家覺得很沒面子,遂決定全力修建一座豪華大莊園。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四甲灣民居


該莊園佔地10多畝,總體建築呈清代宮殿式設計,佈局如同一隻螃蟹,正廳大屋為蟹身,兩側偏尾為蟹夾,朝門牌坊為蟹嘴,園後兩口水井為兩隻蟹眼,形如高大牌坊大門,是莊園最為精髓所在。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四甲灣民居


依坡而建的四面高牆全為青磚,設計共建48扇門,每扇門響聲不同,可以此判斷哪裡的門在開、關。不過,王家在彰顯氣派中付出了慘重代價:莊園還沒有全部完工,積蓄的財產已用盡,最後只能守著一幢莊園孤老,卻留給世人一座驚人的建築傑作。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四甲灣民居


五寶素來古寨眾多,尤以新三村的古石寨——天保寨為雄。它地踞高地,扼守險關,俯臨大河,四周巨石砌牆,只留一石門與外界相通,固若金湯,只可仰望,不可覬覦。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嘉慶二年至七年(1797-1882),白蓮教義軍經河南、陝西直入四川,在江北駐紮三個月後,奔長壽而去。為防白蓮教捲土重來,江北廳通令“各地建立城堡堅壁清野。”時下清政府組織紳民捐款,在戰略要衝修建了天保寨,在以後的數百年間,石寨歷經戰火洗禮依然屹立不倒,今站在寨牆上遠眺,盛氣凌人、君臨天下的霸氣不減當年。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天寶寨

04

百骨亭的鎮江傳說

舊時在長江跑船的人,罕有不知五寶百骨亭,如今年紀大點的船伕談及起來依然滔滔不絕,稱其為長江最為神奇的地方,因為有它的存在,才保得一方江水平安,而這一切,都源於五寶人世代相承的傳說。

據說,五寶馬嶺坪地背是一條龍。相傳,古時一汪姓陰陽師,帶著他母親的屍骨,從么灘追隨龍脈來到下樑沱,見當地民居正在修建觀音寺。如何將屍骨人不知鬼不覺地埋葬在龍脈上呢?他靈機一動,冒充廚師求觀音寺主持允許他在此做工,尋機下手。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百骨亭


一過數月,人們突然發現這位廚師不知去向,接著幾天之內,下樑沱頻頻出現怪事:凡是過往下樑沱的船隻,都無緣無故沉沒,屍體在沱內旋轉流不出沱,臭氣熏天;廚房內地下突然凸出墳堆,使得寺廟無法修建。

正在此時,一老和尚從巴縣木洞路過,得知龍脈被佔,又聽聞各種怪事,方知是此墳作怪,遂吩咐主持安排民工將墳挖掉,建一座石塔,呈六邊形,高15米,直徑2米,取名為百骨亭。建好後,鄉人將下樑沱內的屍骨收於塔中。

建文帝當年登陸重慶的第一站到底在哪裡?

▲百骨亭


從那時起,下樑沱再未翻過船,也無人淹死,百骨亭則成為幾百年來保佑船伕平安的一座燈塔,完好保存至今。

此外,巡檢司、玉皇觀、義學廟、五宮堂、萬緣橋皆為當地遺蹟,儘管很多早已破舊不堪,僅剩些許遺址散落,但在齊腰的雜草中,依然能邂逅風化嚴重的高大佛像、精美雕刻的殘垣斷壁……一種來自歷史長河中的低沉迴音,總是聲聲撞擊著我們的心扉。

圖 ◎ 寒溪夜浣

出品◎ 攝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