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編者按:大家都知道壓強的概念,同樣壓力接觸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同樣力量的打擊,拳頭造成的壓強顯然要超過手掌打擊的壓強。所以在現代搏擊中各種格鬥技也基本都是使用拳來格鬥的,那麼為什麼在傳統武術中偏偏有很多的掌法出現呢?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這個疑問其實在看武俠小說的時候,也有不少人提出來過,甚至有很多喜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專門討論過,中國的武俠小說中的掌法為什麼普遍強於拳法。外國友人得出的結論是有內力的存在,掌的接觸面積更大,所以單位時間內傳導出去的內力要比拳頭更多,用內力造成傷害的話,掌法就要比拳法更有優勢。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不得不說老外們的腦洞也是一點不小,但實際上武俠小說中的掌法設定很大程度也是參考了武術中的掌法,而現實中是沒有內力這種萬能的能源的。掌的接觸面積更大所以更適合內力傳導這個想法當然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在傳統武術中雖然很多流派以拳為名,但是也有很多掌法的運用技巧,而以掌法為名的流派也並非只使用掌法,同樣也有很多用拳打擊的技巧。比如在傳統武術中,有很多的掌法。最著名的就是三大內家拳之一的八卦掌,以及劈掛掌、鐵砂掌等等。其他很多的傳統武術流派也都有掌法的部分,形意拳中的劈拳雖然以拳為名,但其實是用的掌劈,再比如通背拳也有劈掌。可以說拳掌結合是傳統武術中的共識,所以傳統武術中,掌法首先豐富了攻擊手段。只是使用拳法攻擊手段太過單一,很容易被對方預判動作,從而進行躲閃或者格擋。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傳統武術中的掌法並非像影視作品中那樣如同推人一樣拍過去,傳統武術的拳諺裡有句話叫“拳使兩角,掌使三邊”,這句話的說的就是掌打主要的打擊點有三個方位:掌根、掌沿、指尖。用掌根擊打最顯著的優勢就是避免自己受傷。這個只要練過格鬥的朋友應該都有體會,哪怕戴厚厚的拳擊手套打沙袋,偷懶手上不纏繃帶依然很容易傷到手。而且練拳的時候腕關節是非常容易受傷的,現代搏擊非常之保護腕關節,先用繃帶纏手和手腕,然後再戴手腕處裹緊的拳套來保護手腕。以拳為唯一攻擊手段的拳擊就特別注意保護手腕,新手剛開始練,第一個月教練都不會讓你碰沙袋,因為姿勢不對就算有拳套繃帶保護也很容易傷手腕。傳統武術有三節之說,即梢節,中節,根節。以手臂為例,手是梢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越接近根節發力越大,也越快。根節帶動稍節,根節的力量也要比稍節更大,穩定性也更強。比起用拳擊打,用掌根擊打,減少了一個關節,掌打腕關節是不怎麼受力的,直接作用於臂骨,這樣力量更大也更穩定發力也更快。所以用掌根擊打也能保護手腕不會受傷。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現代搏擊主要用拳就是因為有拳套保護手部,可以放心發力去擊打。但是如果沒有拳套保護自己的手,手骨是由很多塊小骨頭組成的,遠沒有一整塊的顱骨堅硬,顱骨是人所有骨骼中最堅硬的,用拳大力擊打頭部顱骨,拳鋒處也沒有肌肉緩衝,手骨碎裂的幾率可要遠比顱骨骨折的幾率高得多。不戴拳套去打相對較軟的沙袋手都會受傷,何況去打堅硬的顱骨。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所以傳統武術講究用硬的地方打軟的地方,用軟的地方打硬的地方。頭部顱骨太過堅硬,就用掌根有肉的地方去擊打,軀幹比較柔軟,就用堅硬的拳頭去擊打,拳掌結合來打不同的部位。這就是為什麼傳統武術拳法裡也有掌法,掌法裡也有拳法。另外,用裸拳擊打頭部即便手受得了,效果也並不好。早期拳擊沒有拳套的時候很難打出KO,拳頭因為拳鋒凹凸不平,接觸面很小,打在臉上更多的是劃破皮膚造成割裂傷,經常打的血流滿面但是絲毫不受影響,繼續反擊。反倒是拳套出現以後,有軟緩衝,皮膚不受傷,手也不容易受傷,同時接觸面大了震盪也更大,可以一拳把對方打昏迷,觀賞性更高。而掌根處是整個手部肉最厚的地方,用掌根擊打有接近薄拳套的震盪效果,擊打頭部也更容易打暈對手,比用裸拳擊打頭部的效果也要更好。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最兵器

冷鋼武士塑鋼訓練刀 聚丙烯非金屬材質 未開刃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小程序

中國的散打就是當年一批練傳統武術的前輩,為了針對擂臺格鬥所創立的,雖然借鑑了一些其他現代搏擊的技法,但是依然保留了不少傳統武術的技巧,其中就有開掌擺拳,所謂開掌擺拳就是用掌根部位掄圓了像擺拳一樣打過去,掌根部分沒有多少海綿做緩衝,對手被擊中受到的傷害更高。2011年河南散打隊的散打名將上官鵬飛在比賽中,就被武警隊選手崔飛在比賽進行到第二回合時用開掌擺拳KO了,賽後被緊急送往海口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但是因為頭部傷情太重,昏迷了42天后去世。為此很多散打運動員都呼籲禁止使用開掌擺拳這一殺傷力過大的招式,這足以說明掌打的殺傷力其實更高。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再說說用掌沿擊打,也就是俗稱的手刀。手刀一般主要攻擊的部位是頸部、肩膀、鎖骨。肩膀鎖骨被掌沿擊打導致胳膊都抬不起來的情況時有發生。用掌沿擊打頸動脈會造成頸動脈竇性暈厥,這也是各種影視作品中隨手一劈就讓人昏倒的來源,但跟影視作品中隨手一砍人就昏了還沒啥副作用不同的是,用掌沿擊打頸動脈其實非常危險,容易誘發心跳停搏、室顫、短暫或永久的神經損害甚至導致猝死。另外咽喉要害,用拳很難打進去,稍微一收下巴拳就打不進去,但是用掌沿擊打就可以更容易擊中咽喉,也有直接用指插的,比如詠春拳的標指,這也都是掌法的不同運用方法。一般練掌法也大多都要練指力,可以用指插,也可以一掌打過去轉為擒拿,變掌為爪順手再揪點東西下來。比如掌打太陽穴,打中後還能順手揪對方頭髮耳朵趁機把頭拽過來繼續打。也可以直接掌打後變抓抱接摔投技的招式,可以說掌法的變化也要比拳法更多。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而且有些動作,用拳沒有用掌順手。因為掌和拳的攻擊距離和攻擊方向都不完全一樣,比如攻擊對方太陽穴或者耳根,用拳擊打必須彎肘用擺拳攻擊,距離要靠較近才能打得到,湊上去就可能被對手先攻擊到,即便如此也不很順手,想用拳鋒打中角度也不好把握。但是用掌根或者掌沿去打,攻擊距離更遠也更順手。甚至於耳光拍過去打到耳朵還能直接耳膜穿孔,內耳前庭器負責人體平衡受到震盪和氣壓衝擊導致前庭功能紊亂,可以直接讓人失去平衡能力。


明明拳頭打人更疼,為何武俠小說裡多掌法,難道又是“舞術”?


最後用掌防禦也要比用拳更靈活,用掌拍開對手的攻擊並且控制對手的雙手,然後貼身反擊,這種技法在傳統武術中可以說是被廣為使用,很多流派都大量使用這種技法,這種技法在UFC的擂臺上一些練過中國武術的選手也時有用到。練習詠春拳的“夜魔”就在擂臺上經常使用掌拍的技巧。以上就是掌法在格鬥中的主要應用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