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導語:我們在迷戀一個偶像時,往往自身都會與 TA 有著很遠的距離,因為這才會有崇拜的空間,並且這份空間會為我們提供美好的想象。而當現在有一個機會讓你去了解自己偶像的另一面,但它有可能會打破你的想象時,你是否擁有去接受的勇氣?《柯本:煩惱的蒙太奇》就是一部能提供這樣機會的紀錄片,導演耗費8年時間力圖去還原一個真實的科特·柯本,將柯本拉下被眾人吹捧上去的神壇,讓樂迷可以擁有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偶像的機會。本篇文章就來安利這部紀錄片,順便也聊聊筆者小時候對於柯本的“膚淺”認識。

提及科特·柯本,小時候我對他的印象是非常模糊的。只是知道 Nirvana 樂隊非常厲害,柯本的嘶吼聽起來非常痛苦,他的音樂“很簡單”,跟 Metallica 、Guns and Roses 這些有著大RIFF、 大 SOLO 的樂隊比起來,顯然還是後者聽起來要過癮的多。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比起Nirvana,小時候當然覺得還是大M要兇猛的多呀

後來 Metallica 聽的太多了,國外重金屬聽起來確實過癮,但根本不知道唱的是什麼,所以就開始尋找國內的搖滾樂,於是找到了94年香港紅磡演唱會,知道了何勇,除了聽他唱《鐘鼓樓》這麼有親切感的作品以外,他給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姑娘 漂亮》的直接,和《垃圾場》的嘶吼,並且這般嘶吼和 Nirvana 聽起來一樣,是從痛苦中發出的吶喊。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後來我就知道了,這種音樂叫做 Grunge 。它從 Punk 衍生而來,雖然有著與 Punk 同樣簡單的和絃,但它所表達的情感,聽起來卻是頹廢、掙扎而痛苦的。起初沒什麼好感,但在《吉他英雄2》裡玩到了《Heart-shape box》,覺得特別好聽,開頭 Clean 音色的吉他旋律和驟然響起的失真,以及搭配柯本的嘶吼。前面低沉而陰鬱,後面狂躁而爆發,整個情感過程就像經歷過山車一樣刺激,再加上這首歌的主音部分也正好是我在遊戲裡彈的部分,很令人印象深刻,這讓我對 Nirvana 有了興趣,想聽更多像《Heart-shape box》這樣的歌曲。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從這裡我開始“真正”走進柯本的世界,聽了《Smells Like Teen Spirit》、《Lithium》、《Come as you are》這些大熱門,也看了93年紐約不插電的演唱會,他那陰鬱的聲線聽起來讓人著迷,後來得知他在這不到一年後就飲彈自殺了,當時我覺得這哥們好牛X啊,這是什麼樣的傳奇人生,能讓自己在世俗意義上的最巔峰的時刻,離世界而去。從此我再聽他的歌曲時,心中也多了一份敬畏之情。雖然沒有崇拜到像彭磊拍的《樂隊》(Follow Follow)電影裡那樣,趙怡文每天給自己偶像燒香地步,但至少讓我知道了柯本是神一樣的存在。至於到底為什麼是神,具體我也說不清楚,總之和他的死一定脫不開關係——搖滾明星都得死才能成神,Joy Division 的主唱 Ian Curtis ,24歲自殺; Sex Pistol 的貝斯手 Sid Vicious , 22歲自殺……因為只有死,才能與世人真正拉開距離,讓我們有去充分崇拜的空間。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我對柯本的認知在此之前,就是這麼的淺薄。所以我在上一段寫真正二字的時候打了引號。時過境遷,等我長大後再去了解柯本,便開始有了更多的認識。關於柯本的資料有很多,光是他的死亡,就有“他其實並非是自殺而是被謀殺”的說法,並且他的妻子柯妮·拉芙( Courtney Love)是罪魁禍首。這還不算完,甚至有人針對這個謠言還拍攝了紀錄片《科特與柯妮》(Kurt & Courtney),試圖通過採訪柯本生前周圍的人來揭開真相。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柯本在成神之後,人們對他的生活、職業生涯反而有了更多的興趣。為了讓柯本在自己心中更加的偉大,甚至還會將他們所知道的事情浪漫化,於是關於柯本的故事流傳的也越來越離譜,以至於在一些人的心中,柯本的形象就變成了“每天吸點毒,拿著吉他隨便扒拉兩下,就能創造出傳奇歌曲”的神人創作者。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顯然這是荒謬的。在這些傳奇歌曲背後的創作過程,絕不是靠每天吸點毒這麼簡單。天賦必然不能否定,但更不能忽略的,是柯本的生活經歷為他帶來的,比常人要多承受百倍的痛苦。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就盡力地將一個真實的柯本還原在觀眾面前。這是一部拍攝時間長達8年的紀錄片,柯妮·拉芙這一次毫無保留地將亡夫的日記、藝術創作、家庭錄像和100多份之前從沒有人聽過的卡帶提供了出來。

為的就是要還原出一個真實的柯本,拿掉那些人們強加給他的價值,把他從神變回普通人。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紀錄片裡大量展示了柯本留下來的真實資料,並將這些資料穿插在講述柯本的一生這一故事當中。在片中,你能瞭解到柯本的出生地點、成長環境、童年遭遇、如何組建的涅槃樂隊、簽約格芬唱片公司、 發行《Nevermind》專輯後大紅大紫、被媒體與輿論所困擾、認識妻子柯妮·拉芙、生下孩子、大量吸食海洛因、最後吞槍自盡的全過程。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每一個部分都由真實資料所支撐。這些資料摘取的過程可並不簡單,原本導演布萊特·摩根以為拍攝這部紀錄片只需要18個月的時間,然而卻沒想到一拍就直接耗費了八年, “人們都以為柯本是個毫無野心、內心無助的流浪兒,完全受到柯妮·拉芙壓制的形象。然而,這些家庭錄像帶卻徹底【粉碎】了這個觀念。”導演布萊特·摩根說道。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柯本:煩惱的蒙太奇》導演,布萊特·摩根

除了講述故事之外,影片中還製作了大量動畫來銜接真實資料的展示。其中有些搭配上了“柯本”的配音,這些配音取自妻子柯妮給製作人的108盤磁帶,它們全部錄製於柯本尚未成名時期,都未經修飾過。其中包括柯本早期創作的原型,也有一些碎言碎語,亦或是一些心情日記,而片名《煩惱的蒙太奇》就取自於1988年柯本錄製的一盤磁帶。而製作精良的動畫,就為這些音頻搭配上了更加直觀的視覺效果,將觀眾更好地帶進柯本的世界。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柯本:煩惱的蒙太奇》還有一大看點,就是在片中後半部分展示的,與柯妮·拉芙一同拍攝的家庭錄像。在這些錄像帶中,我看到的是一對關係非常親密的情侶,包括孩子弗朗西斯·柯本出生後,一家三口共度甜蜜時光的景象。而妻子柯妮·拉芙看起來,也並非像一個“害死柯本的人”。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柯本也深受媒體與海洛因的困擾。在柯本成名後,媒體將他混亂不堪的生活曝光,輿論的壓力讓柯本難以承受。同時,他與妻子柯妮都是癮君子,海洛因最終還是成為了逃避現實的工具,這讓柯本的健康每況愈下,嘗試擺脫毒品卻無法自拔,讓柯本的精神常常遊走在崩潰的邊緣,無休止的疾病讓他有了自暴自棄的念頭。片中也展示了他的心情日記,以便體現柯本的內心世界。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這是最好的一天,因為再也沒有明天


結語:

《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用真實資料展示了科特柯本的一生,真實資料是作為一部紀錄片而言最有力度、最為精彩的地方。同時,這也讓柯本的樂迷們有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偶像的機會。或許,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柯本在你心中不會再是“每天吸點毒,拿著吉他隨便掃兩下就能創作出傳奇作品的天才”。

紀錄片《柯本:煩惱的蒙太奇》:當心中的偶像被拉下神壇時

他只是一個永遠在煩惱的普通人,被深深誤解的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