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機遇也是挑戰!——線下商業老齡化的轉型啟示

中國老年消費市場正在迎來井噴,淘寶/京東/拼多多平臺上50+人群消費的產品從老年鞋服、化妝品、智能家居到文娛旅遊,最近幾年都保持50%以上的增長,老年消費市場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亮點。

  與火熱的線上老年消費市場相比,老年消費在線下商業零售的發展仍然處在快速起步階段,基礎設施構建在快速完善中。

  現在我們已經能看到興起的跡象,比如足力健的老人鞋專賣店開遍全國幾百個城市,比如一二線城市許多商場、購物中心70%時間都是老人帶著小孩在逛,比如許多KTV的工作日白天時段都是中老年縱情歌唱……

  而在日本,早已出現單店營收超過8000萬美元、每年服務中老年客戶超過110萬的永旺葛西店。並且永旺計劃到2025年,為所有戰後嬰兒潮一代和將滿75歲或以上用戶量身打造100個永旺百貨商場。

   而中國的線下商業卻仍處於被動老年化的階段,很少有企業會主動地去思考如何開發線下商業的銀髮商機。

中日老年商業之間的差異到底在哪裡?這些差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人口因素:人口結構差異決定老年商業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發展節奏。

日本為什麼在老年商業上遙遙領先中國?首要的原因是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28.4%,而中國的老齡化率雖然近年來快速上升,但與日本相比仍要少得多,目前約為11%。

如果從65歲以上人口總量上對比,中國是日本的4、5 倍,這樣的人口基數帶來的消費潛力巨大,而且商機首先體現在不受中國廣大地域限制的各種電商平臺上。

但對於線下商業來說,一般3公里範圍內的人口貢獻大部分的收入,因此特別依賴於周邊區域的人口結構。

相比於人口稠密且65歲以上老人佔比很高的日本來說,中國大部分商業選址的周邊區域人口結構中,其65歲以上人口及其消費能力還不足以支撐單個的老年商業綜合體。

還是以日本的永旺葛西店為例,其周圍2公里半徑範圍內,約有3.5萬人年齡介於65至74歲之間,該地區8萬居民的44%。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周邊人口結構,才能出現永旺葛西店年營收8000萬美元的“奇蹟”。

回到中國,不同城市間的的人口結構及趨勢差異巨大,由此產生的老年商業機會也會在不同城市之間拉開差距。

比如在人口結構加速老化、外來人口有減無增的北京和上海,老年商業的機會肯定會來得更快一些,政府扶持和企業經營都會相應向中老年人需求傾斜。而在武漢等外來年輕人口持續湧入的新一線城市,人口結構維持年輕化的趨勢,城市商業的發展重心肯定也會更加偏向年輕人群。


另外,好產品不足,是老年商業發展不起來的硬傷

AgeClub過去一年來對國內中老年消費品市場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雖然也發現不少市場亮點,但總體來說,國內在研發生產真正符合中老年需求的產品方面,與日本差距甚大。
比如在永旺葛西店,第一層全部是餐飲區、食品購買區、商超區,很多食品都是適老化食品,注重於老年人的飲食結構需求,小袋包裝的熟食類產品佔比很大,然後就是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小份健康型食品。

在日本的另一家中高端商場新京王百貨,老年服裝、老年鞋的品類非常繁多,而且客單價格都相對高端,單價在800到1500人民幣左右,也有更貴的幾千元人民幣的老年服裝,也非常受歡迎。有些很知名的日本設計師,比如三宅一生的副線,還有專門的中老年產品線。

是機遇也是挑戰!——線下商業老齡化的轉型啟示

另外像人工頭皮假髮、中老年化妝品等各種消費品類,在日本都有豐富的產品可供選擇,而上述這些品類,除了老人鞋最近幾年在國內快速普及,其他仍屬空白。

要抓住老年消費市場的蓬勃機遇,線下商業應該怎樣轉型突破?

  帶著這些疑問,近期AgeClub洞察團隊調研了國內一二線城市多家商場百貨運營負責人、商業地產資深專家及相關創業公司,認為:

  • 中國的線下商業雖然主流上仍處於年輕化、時尚化、親子化,但在一線城市已經全面出現被動老年化的跡象,這背後與中國不同城市之間在人口結構、收入水平、消費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密不可分;
  • 而在移動互聯網如此普及、大爺大媽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當下,線下商業要想抓住銀髮商機,需要突破傳統的單純銷售商品、坐等客戶上門的思維,在流量導入、用戶運營、體驗業態上更加創新,走出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