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老子說:“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dùn,渾濁)兮。”“愚”,並非真笨,而是故意顯示的。“沌沌”,不是糊塗,而是如水匯流,隨世而轉,自己內心卻清楚明瞭。道家認為一個修道有悟的人,可以不出差錯地做到:“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漂兮若無止。”即眾人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臺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只有一顆愚人的心;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嚴厲苛刻,唯獨我淳厚寬宏;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

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不以聰明才智高人一等,以平凡庸陋、毫無出奇的姿態示人,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對於個人利益不斤斤計較。

胸襟如海,容納百川,境界高遠,彷彿清風徐吹,迴盪于山谷中的天籟之音。

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俗人有俗人的生活目的,道人有道人的生命情調。以道家來講,人生是沒有目的的,不僅如此,老子進一步又說,隨緣而遇還要“頑且鄙”,堅持個性,又不受任何限制。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為我們許多人其實都是內心充滿著矛盾情緒,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徘徊不決。其實倒不如干脆就在二者的中間做個半路之人,又有何妨。

做人做事,莫讓心境侷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所謂身做入世事,心在塵緣外。唐朝李泌便為世人演繹了一段出世心境入世行的處世佳話,他睿智的處世態度充分顯現了一位政治家、宗教家的高超智慧。該仕則仕,該隱則隱,無為之為,無可無不可,將出世入世的智慧拿捏的恰到好處。

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李泌一生中多次因各種原因離開朝廷這個權力中心。玄宗天寶年間,當時隱居南嶽嵩山的李泌上書玄宗,議論時政,頗受重視,遭到楊國忠的嫉恨,毀謗李泌以《感遇詩》諷喻朝政,李泌被送往蘄春郡安置,他索性“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自從肅宗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雖未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收復京師後,為了躲避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災禍,也由於叛亂消弭、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進衡山修道。代宗剛一即位,又強行將李泌召至京師,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使其破戒入俗,李泌順其自然,當時的權相元載將其視作朝中潛在的威脅,尋找名目再次將李泌逐出。後來,元載被誅,李泌又被召回,卻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袞的排斥,再次離京。建中年間,涇原兵變,身處危難的德宗又把李泌招至身邊。

李泌屢蹶屢起、屹立不倒的原因,在於其恰當的處世方法和豁達的心態,其行入世,其心出世,所以社稷有難時,義不容辭,視為理所當然;國難平定後,全身而退,沒有絲毫留戀。如儒家中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行”則建功立業,“藏”則修身養性,出世入世都充實而平靜。李泌所處的時代,戰亂頻仍,朝廷內外傾軋混亂,若要明哲保身,必須避免捲入爭權奪利的鬥爭之中。心繫社稷,遠離權力,無視名利,謙退處世,順其自然,乃道家所言的處世要訣。更是我們現代人值得借鑑的做人智慧。

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最後,以李泌一闕《長歌行》與君分享:“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人生的至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