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早在T-34中型坦克研製成功之後,1941年國防委員會就決定著手對它進行改進升級,也就是T-34M型,項目代號A43。A43的目的是在T-34的基礎上進行加強,火力不變,主要是裝甲防護和動力方面。原本該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因為“巴巴羅薩”計劃突然發動,A43的整個研發計劃都被打亂了,不過它的一些研究成功卻由T-44中型坦克繼承了。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T-44中型坦克

接下來戰場態勢的發展大大超出預期,不久以後T-34坦克的裝甲優勢已經失去,兵工廠忙著給它增加裝甲和火力,沒有太多的力量去研發新的坦克。一直到1943年左右,蘇軍全面穩固住了戰線,並逐步開始反攻,這才給新坦克的設計製造創造了穩定的條件。

1943年3月,坦克製造廠完成了新式的T-43樣車,這種樣車既繼承了T-34的一些優良設計,同時採用了新式的扭杆懸掛等部件,除了火力沒變,整車的舒適性提升不少。遺憾的是同時期蘇軍已經有了頂著大炮塔的T-34-85中型坦克,T-43就顯得多餘。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T-44中型坦克在測試

1944年年初,T-44的研製工作正式展開,此時的蘇軍在坦克方面擁有許多的實戰經驗,坦克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得到許多坦克設計的有用經驗,加上對德軍坦克的研究,新的樣車在3月就製成並進行試車。

T-44坦克項目代號136工程,目的是研製成一種防護裝甲與黑豹中型坦克一個級別的,但是尺寸又要小得多的蘇式風格坦克,火力上依然採用85毫米炮。同年5月樣車的實驗結束,7月得到了正式的T-44編號並開始投產,當年年底開始在幾個坦克旅進行裝備。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T-44的設計目標就是對空黑豹

1945年的柏林戰役時,位於前線的近衛坦克旅已經裝備了這種新式坦克,不過各種機緣巧合下,並沒有直接參與坦克戰。到二戰結束前,蘇軍差不多裝備了200輛T-44中型坦克。

以當時的標準來看,T-44坦克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優秀中型坦克,唯一能夠和他一比高低的就是英軍那款只是在戰場上溜了一圈的百夫長重型坦克。整體設計上,T-44採用了寬大的3人炮塔,比起早期的T-34緊湊的炮塔來說更方便人員操控;為了進一步降低車體,減少被彈面積,發動機採用橫置佈局,傳動裝置依然後置,大直徑負重輪。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T-44中型坦克

防護能力上,依然堅持了成熟的大傾斜角裝甲佈局,最大裝甲厚度達到120毫米,炮塔採用從T-34-85改進而來的六邊形鑄造炮塔,防彈效果更好。

火力上採用85毫米口徑火炮,可以發射普通穿甲彈、被帽穿甲彈和脫殼穿甲彈,發射脫殼穿甲彈的時候可以在500米距離上擊穿137毫米均質鋼裝甲,1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107毫米均質鋼裝甲。另外坦克有2艇輔助7.62毫米機槍,一挺為並列式,另外一挺佈置在車體前方。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T-44中型坦克

動力上採用一臺最大功率520馬力的V44型12缸水冷柴油機,橫向佈置既降低了車體高度,也有效地縮短了坦克的長度,新式的變速箱更加可靠,體積也更小,駕駛員不必再像T-34駕駛員一樣帶著小榔頭開坦克了。行走裝置上採用扭杆式五對負重輪,這種結構的可靠性自然不用過多介紹,成為此後幾十年裡坦克的標配。

除了T-44的基本型,真正全面向下一代T-54坦克靠攏的版本是T-44-100。該型坦克是在1944年年底展開的設計,炮塔座圈直徑擴大到1700毫米,後來繼續擴大到1825毫米,更大的炮塔就能容納更大尺寸的火炮了,該坦克安裝了著名的D-10型100毫米坦克炮,作戰能力比起85毫米炮直接提升了一個檔次,同時炮塔頂部裝上了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這個版本的坦克除了沒有半圓形的炮塔之外,和T-54坦克基本沒什麼兩樣,後者就是根據這個版本直接改進而來的。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T-44-100中型坦克

T-44還有一種不太成功的改進型號是T-44-122,也就是安裝122毫米坦克炮的版本,這門火炮和IS-2重型坦克安裝的火炮是同一款,之所以選擇這款火炮是因為它能有效擊穿黑豹坦克,而100毫米炮需要首先供應給SU-100坦克殲擊車使用。實驗中發現中型坦克的體格要想裝下這樣一門巨大的火炮難度很高,勉強塞進炮塔了又沒有地方安置炮彈了,最終的樣車只能攜帶24發各種彈藥。這樣的坦克那還不如繼續生產IS-2呢,最終只好放棄了。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近處為T-44-122

從1944年下半年開始生產起,T-44到1947年總共生產了1823輛,趕上了二戰的末班車,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幾個月,相比於二戰同時期的各種中型坦克,T-44多少改正了一些T-34糟糕的人機工效,同時在三大要素上進一步提升,以如此小的體格兼顧了火力、防護和機動三大要素,比起黑豹、早期百夫長和M4等中型坦克而言,整體作戰能力要優秀得多,唯一能夠和它一比高下的就是百夫長中型坦克,兩者各有所長,量產型百夫長在火力上優於T-44,而後者在裝甲防護上更勝一籌。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匆忙過客

百夫長中型坦克

​T-34坦克作為二戰的經典坦克,在坦克設計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T-54中型坦克更是一代神車,至今在世界範圍內有大量裝備,而連接這兩者的紐帶就是T-44中型坦克,它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在它的身上既有T-34的一些特徵,又有T-54身上的一些超前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