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日課|“為什麼買了保險,你還要勸我理財?”

買保險算不算理財?

肯定算。

我見過商業保險買得多的,包括兩口子的養老年金險、重疾險、全家的醫療險、孩子的教育險,再加一年一買的人身意外險,一家老老少少六口人,光是保險合同都能裝滿一手提箱。

人家還來問:老孃舅,你覺得我這樣夠不夠?

老孃舅當然很老實地回答:不夠。

想靠買保險來覆蓋全部的人生風險,哪裡是個頭:26歲的時候以為30萬重疾險足夠看病了,結果到36歲的時候發現50萬才夠;30歲的時候以為100萬足夠養老了,5年後被鼓吹通脹的文章逼得相信沒有800萬根本不夠……再加上人生意外何其之多,過幾年你就會發現越買越缺,越覺得缺越想多買一點。

怎麼辦,再加點保險?

老孃舅說,保險肯定需要,但不要加過了頭,留點別的投資,和保險作組合。

理財日課|“為什麼買了保險,你還要勸我理財?”

上週老孃舅發那篇“理財日課|朋友圈經常秀吃飯的漂亮姐姐,為什麼沒有理財?”,有讀者在文下說,因為人生充滿未知,所以“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買保險,給自己,家人一個充足的保障,再稍微留點應急備用資金,剩下的就全部花掉吧”。

另一位讀者朋友就反駁說,“如果單純靠保險轉移風險,你會發現你的保費非常貴”↓

理財日課|“為什麼買了保險,你還要勸我理財?”

保險解決不了所有問題,而錢可以解決保險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句非常精彩的回覆。

為什麼保險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因為保險解決的,是意外、重疾、養老……一個一個人生場景,這些場景彼此之間並不連貫,而是單線程有條件地對沖你人生中的特定風險。在這些場景之外發生的人生意外,它們無能為力;在規定條款之外的人生痛苦,它們也只能袖手旁觀;至於超出保額的需求,那更是愛莫能助——這就是買重疾險的朋友最經常碰到的“生重病了卻說病種不符合條款不賠”,以及“看了十幾萬的病卻只能報幾萬塊”的問題根源所在。

——老孃舅這麼說並不是想diss保險,畢竟保險公司也要生存,而商業保險產品不是福利,能夠有選擇地被保障,總比完全沒有保障來得好。(但符合保險條款卻不予理賠,還找藉口百般推脫的確實是渣,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保險行業的信譽,更辜負了投保人的信任。)

在保險場景之外的那些人生,我們是靠自己一天一天真實度過的。有的時候靠工資,有的時候靠存款,有的時候靠借錢。如果有足夠的錢,確實可以解決保險能夠解決的所有問題——但那必須是一筆非常非常大的錢。

靠保險覆蓋所有問題不可能,攢夠非常非常大的一筆錢也並非易事,最優勢的策略,還是組合保險和其它品種的理財:保險用於解決最重大的幾個風險,做好防禦;其它品種的產品用於爭取更高收益,收穫長期回報。

——說白了,就是保險回報偏低,穩健宜於防守,因此一定要有收益更高產品與之搭配。有銷售能力出色的保險代理人,能把公司旗下各色產品倒背如流,儼然可以滿足你我的一切需求。但你若能留個心,不是光聽對方算十年八年的賬,而是自己也算賬,把所有推薦產品的收益按年化寫在一張紙上,就會發現,再怎麼組合,年化收益都很難突破8%。更不用說組合裡有那些根本就沒有年化回報的產品,比如人身意外險或者醫療險。

有人要問了,收益高,不也意味著風險高嗎?我們買保險就是因為擔心風險,像我們這樣不瞭解風險的人怎麼配置?

確實,比低收益更令人擔憂的就是風險。所以對於初次嘗試的人,老孃舅一般只出一個建議:定投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是股票基金的一種,也被稱為“傻瓜式理財”。指數基金以特定指數為跟蹤標的,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比如追蹤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的基金,就是指數基金。和主動型基金不同,指數基金減少了對基金經理的依賴,通過複製標的指數的市場表現,而不謀求超越市場表現,所以指數基金深受廣大基民喜愛。

指數基金是什麼

1、透明性

主動管理基金由於基金經理人為操控較多,投資人只有通過年報、季報等探知投資對象的變化,具有遲滯性。

但是指數基金的目的是跟蹤指數,而指數成分股又是由專門機構統一編制的,所有成分股定期調整並公開,可以及時知曉指數成分股調整,並有效測算指數基金的當前走勢及估值情況。

2、人為干擾因素少

指數基金所跟蹤的指數是由交易所或者指數公司制定的。對於指數基金來說,只需盯住標的指數,基金經理基本上不需要頻繁進行選股、換股,只有當指數定期調整成分股時,指數基金才機械地跟著調倉換股,人為干預非常少。

3、永續性

每個指數都有一套自動更新的優化機制,每年或每半年對成分股進行微調,達不到標準的就要被剔除,納入達標的新股票。

比如滬深300指數,就包含上海和深圳兩市規模最大、流通性最好的前三百家公司,調整指數的時候排名落到300名之外就要被剔除,把表現優異的公司納入。所以只要市場存在,指數就永遠不會消亡。

4、牛市跑的快

指數基金基本上常年保持90%以上的倉位,高倉位,更能充分踏準牛市行情,所以在牛市中,指數基金一般也是上漲最快的一類基金。

5、費用低廉

因為人為因素少,調倉換股少,所以申購、贖回、託管、銷售服務費等就比主動管理型基金低得多,這個差異有時達到了1%左右,雖然看上去是個很小的數字,但是由於複利效應的存在,長時間累積也會對基金收益產生巨大影響。

6、分散風險

指數基金投資廣泛,不存在單隻股票公司破產就血本無歸的風險,同時由於標的指數一般都有歷史可尋,在一定程度上風險也是可以預測的。

好處是什麼

諸如林奇、巴菲特對指數基金的溢美之詞老孃舅就不搬運了,總之這是投資大師們也讚賞有加的工具。

在當前的市場裡,老孃舅推薦得最多的指數就是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前者覆蓋大盤藍籌,後者兼顧中小盤股,用定投的方式,從股市低點定投到股市高點。在高點止盈之後再開始下一輪定投。

滬深300指數基金,老孃舅推薦得比較多的有景順長城滬深300增強,此外還有華夏滬深300ETF聯接基金、嘉實滬深300ETF聯接基金、易方達滬深300ETF聯接基金等可選。

中證500指數基金,可以選擇的包括富國中證500、建信中證500指數增強、南方中證500ETF聯接等多家指數產品。

兩個指數,各選擇一個產品就可以,不用重複購買。


相比於一次買進,老孃舅更推薦定投。可以去基金公司官網或APP上定投,也可以下載第三方軟件比如天天基金網、螞蟻財富定投,實在什麼軟件都不想裝,點開微信的“我”→“錢包”→“理財通”→“基金專區”→“基金定投”,也可以開始。

初次嘗試,不用全盤撲上,一步一步來。

理財日課|“為什麼買了保險,你還要勸我理財?”

說完了正題,老孃舅還想加點閒篇。人生到底可以有多少種人生意外?老孃舅昨天就看到一個事情——

畢業於首醫大,在友誼醫院工作的年輕急診醫生,因為父親生意失敗欠了很多錢又借了高利貸,全家決定自殺解決煩惱。全網絡的網友,都在緊急找這個姑娘希望能夠阻止悲劇。

讓老孃舅覺得痛心的是,她所承受的一切,不是她的過錯,而是父親落入的財務陷阱↓

理財日課|“為什麼買了保險,你還要勸我理財?”

用最輕鬆的口吻談沉重的負擔,不是輕浮而是深深的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

好在最新消息出來,姑娘一家三口已經在海口獲救。

人還在,債務就可以想辦法解決:

一是和債主談判,高利貸的利息可以談個折扣,超出年化24%的部分國家法律也不保護;二是主動去和對方商議制定還款計劃,和全家自殺讓債務變成壞賬相比,一個有彈性的還款計劃對方是會接受的。

剩下的,就是慢慢還了。可能要還很久,但絕不是沒有希望。

臺灣八十年代中期社會風行“大家樂”賭博,很多家庭賭到傾家蕩產,父母欠了了高利貸四處躲債,連累未成年子女失學、被迫打工一起還債的事情也不在少數,連明星金城武都曾經背過這種包袱。但那一代的子女,終究是走出來了。

如果可以,相信誰也不會需要這種人生經歷。買保險、做理財、制定長期計劃,說到底就是為了給自己建立一個平穩的人生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