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修訂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以下簡稱公告)。

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刪除近年來已經明確放開價格或取消收費的定價項目,鞏固價格改革成果;

根據機構改革部門名稱和職能調整情況,明確定價部門,落實定價職責;

規範項目表述,推進定價項目清單化、規範化。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其中,公告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絕對是車主最最關注的——關於成品油價格。

公告提到,成品油價格暫按現行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適時調整,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著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進程步伐可能又將加快。

目前,全球成品油定價主要有三種模式:

1、完全的市場化。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基本都屬於這一模式,政府不直接干預市場,只是起到監管不平等競爭等行為的作用。

2、半市場化模式。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屬於這種模式,既有部分市場化成分,也有難以忽視的、政府管控的成分。

3、政府定價模式。以中東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大國為代表,一般是通過高額的政府補貼來實施低油價政策。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自1998年我國成品油的零售價改為政府指導以來,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幾經修改,一直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不過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全面放開,而是以國家發改委每10個工作日發佈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各油企售價不得超過此價格。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表格出處:卓創資訊

從上表來看,近20年來,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從確立政府定價到掛靠國際主要油品價格,從長時間進行一次調整到10個工作日一調,變動不可謂不大。

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國對外原油依存度逐年升高,國際原油價格對國內成品油成本的影響越來越大,必須參考當時的國際油價水平。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二是調價週期如果過長,那麼往往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時,已經無法及時反應當前的國際油價走勢。

儘管如此,目前國家發改委仍然在調價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即便定價機制與國際原油的聯動性較強,但很難對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需面和地區差異化形成及時有效的反饋。

而成品油價格市場化的最終目標,就是價格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更及時反映市場供需關係。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由此可見,成品油市場化進程加快已是勢不可擋的趨勢。

那麼,所謂成品油價格完全放開由市場形成,屆時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在此我們引用一段2013年人民網採訪時任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的報道:

國內成品油的生產經營的體制還沒有實現充分的競爭,政府做一定的干預和控制也是必要的。

隨著國內成品油市場經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形成,成品油的價格可以完全放開交給市場。

到那個時候,我們的油價的調整可能會更加頻繁,就像現在的我們的股票市場一樣,隨著漲漲跌跌,成為大家一種習慣的狀態。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分析師認為,未來成品油價格完全放開後,市場將在價格調整中發揮主導作用,政府的作用將偏向於監管等環節,這將有利於成品油資源的合理配置,國內供需狀況將直接反映到價格的漲跌上來

不過,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公告提出,成品油價格的全面放開,需要“視體制改革進程”,也就是說,市場化並非短期內一蹴而就,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那麼問題回到最初,公告中稱,目前成品油價格暫按現行價格形成機制,這個機制是怎樣的呢?文章最後,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目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

10個工作日一調

成品油計價和調價週期為10個工作日,根據參考國際原油價格漲跌幅度,國內油價進行相應調整。生效時間是調價發佈日的24時。

調價幅度低於50元/噸,不作調整

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調價擱淺,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

設置調控上下限

當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再繼續降低;當國際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在40美元~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國家發改委:成品油價格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

為何設置上下限?

設置上限——是為了維護車主和消費者的利益,避免漲幅過大。

設置下限——是為了維持石油行業上下游企業的正常運轉,保證正常的市場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