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钧瓷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钧瓷以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瓷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其本身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瓷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它始于唐,盛于宋,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

钧瓷色彩

所谓“色彩”,是视觉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是指通过视觉感知被识别的那些相对于形态而言具有独立意义的、并且依靠多种颜色的差异性组成的视觉要素。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

各种物体在自然光或人工光下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而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视觉艺术诸要素中,色彩是最具有感情特征的,如红、橙、黄,被称为“暖色”,蓝、绿、紫,被称为“冷色”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

因为钧瓷窑变色彩变化无穷,釉面往往是数种色彩相互渗透、交错、绞和在一起,实难用语言形容,在同一钧瓷产品上会出现多种色彩,即红里有紫、紫里藏青、青中泛蓝、蓝中透红,所以钧瓷色彩是指钧瓷窑变色彩的总体印象或局部色彩。

钧瓷的产生及发展

到了唐代,瓷业发展更加迅速,出现了一种在黑釉、褐釉、茶叶末釉上,施以成色不同的釉料,经高温烧制而泛现出灰蓝、乳白色的大块彩斑,或蓝、白、绿、灰相间的流纹,形态各异,变化万千。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唐钧

突破了单色釉的局面的彩釉瓷,这种彩釉瓷是钧瓷的前身,被陶瓷史学界称之为“唐钧”,因此说钧瓷生产始于唐朝。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北宋)

钧瓷兴盛于宋朝

,是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初所烧,出均台,即河南禹州也。土脉细,釉具五色。红若胭脂、朱砂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三者色纯无少变者佳。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北宋徽宗时期,在钧台北关颍河南岸设置官窑,钧瓷成为御用珍品。一件钧瓷的生产从采料、粉碎,到设计、注浆、修刻、旋坯、对接、上釉、煅烧

等,要经过70多道工序。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

古书上说:“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当不能尽也。”钧官窑瓷器工艺精良,胎质细腻,造型典雅,色彩莹润,故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美誉。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其古镇神垕生产的钧瓷,更是以其瑰丽之色彩、独特之风格著称于世,享誉五湖四海。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天蓝釉碟

明初,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钧瓷曾一度再现,南方也出现仿瓷器物──宜钧、炉钧等。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钧瓷也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地。在明朝,传世宋钧成为价值连城之宝,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

钧瓷“窑变”工艺特点

钧瓷为两次烧成,即在器物成型后坯胎首先要经一次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造而成。钧釉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为弥补北方瓷胎土强度不高,以及颜色黑灰的缺陷,必须分层挂釉,所以较一般瓷釉厚。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仿钧玫瑰紫釉盘(明宣德)

经过低温素烧,在施釉前剔出不合格的坯胎,这样经过高温釉烧,可以使胎和釉强度结合,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成品数量的目的。钧瓷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打破了此前瓷器单色釉的局面,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于20世纪60年代初、山东淄博硅酸盐研究所于70年代中期,先后对宋元钧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科技研究,揭示了钧釉的奥秘,研究结果表明,构成钧釉的特殊美感基本外观特征主要是“乳光状态”“窑变现象”。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元)

钧瓷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但它挂釉极厚,并在釉中加入少量的五氧化二磷,促使其发生二液分相,在釉中产生无数圆球状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能够折射短波光,使得钧瓷不像一般青瓷那样具有透明感,而是呈现出一种悠远的乳光色,称作天青色

由于釉中含氧化铁的比例不同,含量大时变成葱绿色,含量少时则变成月白色。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另外,钧瓷的釉药中有意掺进了铜的氧化物——孔雀石,在窑炉中的还原气氛下,铜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紫红色,这就是“窑变现象”,使得钧瓷表面在天蓝色的底色上出现一块块的紫红色的斑块。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雍正款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清雍正)

铜在不同的温度和气氛下,呈现的颜色不同,时而红色,时而蓝色,时而紫色,即玫瑰红、茄皮紫、海棠红、鸡血红、鹦哥绿等等。所以每一件钧瓷的色彩均不相同,变化万千,开创了中国彩釉瓷生产的先河,明清瓷业在的它的基础上,先后创烧出霁蓝、祭红、郎窑红等多种彩釉瓷。

“神奇妙绝”艺术特征

钧瓷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钧瓷艺术特征主要包括造型、色彩、纹路、釉画四个方面,可以神、奇、妙、绝四大特色来概括。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

“神”即指钧瓷以其玄妙独有的“窑变”艺术,创造出绚丽缤纷、千变万化的神韵。亦即在同施一种釉料,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烂、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画面效果,故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奇”即指钧瓷有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等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珍珠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奇妙的艺术效果,古语曾云:“官钧瓷器玉为泥”,恰似:“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明)

“妙”即指浑活莹润的钧瓷极富艺术灵犀,灵动透活、别具神韵,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给人以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受,任意一件钧瓷的窑变都是独一无二,特色更是奇妙、迷离,诗云:“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宣统款仿钧窑变釉杏圆瓶(清宣统)

“绝”即指钧瓷因“窑变”聚色成形,而形成景观者为绝,看似: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仙山琼阁等意境万千的钧瓷景观画卷,有诗证曰:“出窑一幅无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茫霞微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钧瓷是世界上惟一的高温窑变瓷,其最大的贡献是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等多种色彩;同时其周身布满珍珠点、鱼子纹或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纹路。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

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其独特的配方。即在釉的配方上添加了铜、磷等元素,使钧瓷的釉层呈现出红色和乳浊现象,从而使钧瓷突破了单色釉的局限。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仿钧窑变釉石榴尊 (清道光)

二是其神奇的窑变现象。即“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正是由于窑变,才有了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玫瑰紫、葡萄紫等艳丽绝伦的色彩出现。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 (清雍正)

钧瓷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烧制成功,

彻底改变了中国以前单色青釉瓷一统天下的格局,从而改写了中国瓷器南青北白数千年的历史。

揭密:钧瓷中“万窑出彩”是如何形成的?

开创了中国瓷器釉面五光十色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的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青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