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這裡是巴塘——318國道上進入西藏前最後一個縣城。

巴塘縣位於甘孜州西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金沙江中游東岸的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地處橫斷山脈北端金沙江東岸河谷地帶,橫斷山脈縱貫全境,金沙江由北向南貫穿縣境西部。

巴塘縣城三面環山,其海拔也高達2000米,遠處群山白雪皚皚,景色瑰麗壯觀秀美。夏季天氣暖和,降雨較多,冬季雨雪天較少,也因此造就了這裡豐富的植被,形成了一片綠洲,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被譽為藏區的“高原江南”,縣城所在地因其地形地貌似大鵬而被稱之為“鵬城”。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不知是蔚藍的天空染指了這裡的一切,還是那片片碧波般的綠草框住了天空,一切都顯得平靜祥和。置身其中反覆只會最簡單的呼吸,能忘記所有的瑣事。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那日,天空一如往日藍得像一汪海水,幾朵飄悠悠的白雲,洋洋灑灑地點綴在空中,像一個美妙的夢。踏上巴塘土地的那一刻,迎接我們的不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寒冷乾燥和那令人窒息的空氣,而是帶著果香的秋風和如同懷抱般的陽光。

寬敞整潔的街道旁種滿了一顆顆櫻花樹,雖不是花期但茂密的枝葉尤為賞心悅目,一邊行駛,一邊看著眼前流動的風景。在離縣城不到3公里的獨角龍村,一個帶有簡介的標誌牌出現在道路的右側——浩格登蘋果莊園。

浩格登蘋果莊園建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佔地40餘畝。莊園內有蘋果、核桃、,梨、石榴、李子等果樹100餘株;蘋果尤以小冬紅最為出色,曾於1958年被選送到北京獻給了毛主席和周總理,使巴塘蘋果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並享有了“蘋果之鄉”的美譽。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邁入酒店的大門,藏式的風味從很多的細節上體現,燈具、彩繪裝飾,精巧而不張揚,一切都是合乎情理,恰到好處。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從房間向窗外望去,是貫穿縣城的金沙江,秋日的暖陽為青山換上靚麗的綵衣,不時更有飛鳥在此飛過或是稍作停歇,一陣陣的微風中留下的是淡淡的果香味。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浩格登的果園就藏在房屋背後的小山坡上,走到莊園處時,果味更加濃郁了。映入眼簾的是散佈整個果園的不同種類的蘋果樹、百年的核桃、結滿果實的石榴。彷彿步入了一個新的地方這裡充斥著滿滿的生機,讓人著實愜意。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縱使苔痕上了階綠,草色入了簾青,還有那滿園的果樹飄香,也敵不過果莊主家的好客情懷,只待您蒞臨這片祥瑞之地:品百年之果味,嘗藏家之特色;交四海之朋友,匯人生之百味。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這就是1958年敬獻給毛主席周總理蘋果的果樹,掛著經幡和哈達,祈求福運隆昌,消災滅殃。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在莊園中徜徉,小編忽然對莊園的名稱產生了疑惑,見慣了各種藏文命名的酒店,“浩格登”怎麼聽都不是藏語音譯來來的,但這是為什麼讓一個在藏區、並且充滿濃郁藏族特色的酒店冠以了“浩格登”三個字呢?

秉承求知慾和不懂就問的理念對莊主發起了“進攻”······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莊主就是這位身著灰色衛衣的大哥)

莊主大哥講到,“浩格登”是以前來巴塘縣傳播基督教的傳教士的名字,上個世紀初期的一段時期居住在巴塘縣教書育人,同時因為他的教學和推薦,巴塘出現了藏區的第一位女教授。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浩格登傳教士)

因此“浩格登”的名字留下來了,然而西方的基督教又是怎麼在早期來到藏區腹地的巴塘了呢?也許只有歷史可以回答我們了。

這一切還要從基督教的傳入說起······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1898年版本的藏文聖經)

1894年,美國牧師貝克得到清政府允許,來到巴塘傳教。他們在城北甲日隆租了7畝地,準備建教堂,後因故未建。

1904年,美國醫生史德文、牧師浩格登來巴塘考察後,回到康定向美國基督教總會申請在巴塘設立教會。得到批准後,浩格登到成都僱了泥木工人,購買教育用品,然後交給史德文博士。

1908年史德文來到巴塘籌辦教務。在得到川邊邊務大臣趙爾豐的許可後,於1909年在城區協敖(過去土司的收稅官)吉村家的房屋,設立基督教堂,並且創辦了巴安基督教會小學。後租宗格家的房屋開辦醫院一所。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1913年,美國傳教士史德文與兩個女兒參加了巴塘藏族的宴會)

1911年,史德文、浩格登和巴安糧務委員會王會同商定,租城南架炮頂荒地30畝,並經美國總會同意,正式成立巴安基督教區。於是之後三年中,修建了巴安華西小學1所,孤兒院1所,牧師住宅3所。並且修建水渠,廣植果樹,還從美國引進蘋果和洋杏樹苗數百株。

1919年,巴安基督教半西式醫院——華西醫院建成。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1922年美國牧師史德文命喪進藏途中,在巴塘安葬。碑文用漢藏英三種文字書寫。)

1922年,史德文從巴安去江卡,途徑巴塘城南12公里處的柯尤拉中扎曲各的時候,被土匪打死,後來葬在巴塘的架炮頂。

1923年,美國總會派遣馬德勒來巴塘傳教,經官方許可,在副土司官寨左側租地修建禮拜堂一所。1925年,基督教會又在城外購得95畝耕地,交給教徒耕種。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巴塘基督教會孤兒院)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巴塘基督教會禮拜堂)

1926年是基督教在巴塘最興盛的時候,有教徒100餘人,收養孤兒83人,招收學生80人。同年6月,美國總會又派來了羅福德到巴塘主持教務。此後又來了莫爾士、哈德、鄧昆、杜甲、皮德生、貝爾義、餘明生、吳師幫、楊恩(女)等美籍人士來巴塘主持教務、學校、醫院、孤兒院。同時還派遣傳教士前往寧靜(今西藏芒康)、昌都、鹽井、察隅和雲南藏區等地進行傳教活動。

1929年,美國遭受經濟危機,於是美國總會中斷了教會供給,美籍人士開始返回美國了。

1932年美籍人士全部離開。餘下的教務交給浩格登傳教士的華人養子李國光牧師主持。

1939年,美國總會又先後派遣牧師倪康斯、裴以德以及蘇教士、白教士來巴塘主持教會工作。

1946年又派貝爾義來巴塘管理醫院。倪康斯和裴以德辦理教務直到解放。

1950年2月28日,二人被迫經印度回美國。之後教會交給李國光主持。

1956年,巴塘基督教徒只有49人。後來教堂的租界、園林、果園、學校、孤兒院、醫院等等統統由人民政府接管,基督教活動全部停止。如今教堂原址成為了氣象局和衛生所。

時間的車輪是不會停歇的,基督教在巴塘的規模已成為歷史,留下的可能就只有巴塘人人聽老一輩講述的故事和樹上成熟的蘋果,也因此巴塘成為了繼山東煙臺之後,我國最早引進西洋蘋果的地區。

深遊甘孜 尋訪藏鄉民宿 他是歷史,他見證變遷——巴塘浩格登莊園

今天歲月靜好、蟲鳴低唱,無數人沿著這條線路經過,而318旁的“浩格登”蘋果莊園帶著歷史的足跡,只為你片刻的駐足······

關注微信公眾號:康巴GO ,點擊康巴商城即可辦理入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