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宣威市東山風景名勝區

雲南宣威市東山風景名勝區

東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宣威城東5公里的東山山腰,海拔2700多米。她山清水秀,一片蔥鬱;她峰奇峽異,千姿百態。她的崇山峻嶺,造就了宣威壩子輝煌的氣勢;她的蒼松翠柏,孕育了宣威豐饒的物產;她的神泉靈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以浦在廷為首的勤勞樸實、勇敢睿智的宣威漢子,哺育了一批又一批以鄧小平夫人—卓琳為代表的傑出女性。東山頂有平地萬頃,四周峰巒起伏,隨季節變換,可觀雲海、旭日、冰凌、雪景等美麗的自然景觀。風景區主要由玉美人、東山寺、倒灑金錢、赤霞屏、歸鶴洞、碟大天、普陀崖、活佛洞、雨珠崖等景點組成,是雲南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雲南宣威市東山風景名勝區

東山寺又名松鶴寺,始建於明初,是滇東北佛教文化重地。松鶴寺由祖師殿、靈光殿、大士閣、白齋洞、迴廊、海會塔等主要建築物構成,是佛道共處的建築群落。寺內古柏森森,清泉繞流,真武大帝及眾多佛像魏峨壯觀,千年“梅王”舉世無雙,詩詞楹聯雄渾蒼勁,逸聞車失事膾炙人口。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和聞名遐邇的歷史人文景觀構成了東山風景區的獨特性與珍奇性,吸引了無數商旅遊宦、文人墨客選勝登臨,吟詩題詠。東山寺歷史悠久,名僧輩出。清乾隆年間,照鶴大師入住主持數十年,頗有建樹。民國末年,姚安舉人趙鶴清,自詡照

鶴大師轉世,專程來寺,夢地重遊,做詩題字,緣夢應景,相印成奇。民國年間,雲南省主席龍雲垂表此事,題名“松鶴寺”,以隱喻轉世之說,使古剎倍增神秘。

雲南宣威市東山風景名勝區

始建於明初的松鶴寺,六百年來因三教合一而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奇觀,絢麗多彩,耀人眼目……

宣威地處入滇咽喉,因此也是中原文化傳入的門戶,在這塊土地上,佛家的慈悲、道家的神靈、儒家的禮儀是相互共存的,同時夷蠻的許多傳承也得到延續,所以這裡的文化是多元的,有如拼盤,有的時候看上去很不合規,有的時候看上去有些凌亂,但在這塊土地上卻是可以共存的,也是可以相互容納的,甚至就是交融而生,依賴延續。松鶴寺就是一個證明。

在宣威,如果要去找一個文化多元而又厚重的地方,那麼松鶴寺應當是首選。松鶴寺建寺的時間最早記載是明朝,或者還更久遠一些,王朝跟跌,戰火硝煙,世俗變幻,人文悖對,都曾給這座古剎帶來影響,但它仍然存留了下來,而且積澱越來越厚,規模也越來越大。

松鶴寺在城東的石龍山半腰,背靠榕峰,面納城池,從風水的角度就是不可多得的地方,登松鶴寺首先要爬的是普陀崖。普陀崖在焚語裡涵義為光明之山,絕壁怪石,奇險難登,有它橫於寺前,大抵可以象徵修道不是簡單的事情,現在看來到也簡單了,因為現在到寺門口有柏油路通達,即使要徒步登越,也有人工修築的石級可走,從崖底到寺前凡一千零二十六級,登越很是方便。初始,今人造一特大山門,雄於石級之上,是一道風景,嚴格意義上卻不可以稱為山門,要叫也就叫公園大門吧,入大門的重要景觀是石婆婆。石婆婆是個特大的石頭,跟普通的大石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人們圍在上面的千百條綵線就讓它神秘起來。給石婆婆圍綵線主要是兩重意思,一是帶孩子之家,怕孩子不乖巧,圍一根綵線,以“石”為姓起個賤名,孩子好帶;再是青年男女們為求婚姻穩定,白頭偕老,也會給石婆婆圍上一根綵線。這道景觀,從文化的角度說,非佛非道,當然也不是儒家,它應當是蠻夷文化的延續,蠻夷崇尚石頭、樹木,這或許就是一個見證。

雲南宣威市東山風景名勝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