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呼籲“美國優先”政策,民眾不買賬,卻更青睞中國製造

美國總統呼籲“美國優先”政策,民眾不買賬,卻更青睞中國製造

在全球化商品貿易越來越多時,中國製造正憑藉著獨特優勢在不斷佔領全球市場份額。當發現中國製造的主體逐漸轉變為高端製造業時,逐漸引起了美國恐慌。

據新華社10月30日報道,美國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降至72年來新低。其實今年更早時候美國舉辦的“美國製造”產品展上,美國總統就曾再次呼籲“美國優先”政策,最大限度地在美國本地製造生產商品,增加購買率。

但對於這樣的政策,美國民眾可不買賬,反而對中國製造多有“青睞”。根據美國海關經紀人描述,全美進口中國產品的數量正在逐漸打破零售記錄,近40年裡有超過250,000個美國商家在零售囤積中國商品,數量空前。美國消費者直接表示:“我們就喜歡中國貨”。甚至因為擔憂美國加徵關稅後中國商品會跌價,不少美國人把貨架上的中國商品搶購一空,幾度呈現斷貨。這不禁讓人產生疑惑,美國人民都在用“中國製造”,那麼“美國製造”都去哪兒了?

美國總統呼籲“美國優先”政策,民眾不買賬,卻更青睞中國製造

美國製造業的產品主要有:汽車、航空、軍備、醫療器材、油氣開採、芯片、軟件、化工、農產品。除了農產品外,其他的產品基本屬於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大多以零件形勢,且不屬於日常消費品範疇,因此大部分產品普通消費者接觸不到。除此之外,美國製造業很大一部分輸出是軍備輸出和工業機械,進行交易的大多是跨國集團和各個國家,而現在消費“美國製造”的群體正在縮小。

原先中國為美國提供了大量價格低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樂意進口“中國製造”,隨即出現的經濟危機,讓美國認識到第二產業的重要性,於是便提出了要讓工業和製造業再回歸。

美國總統呼籲“美國優先”政策,民眾不買賬,卻更青睞中國製造

​但是沒想到中國在短短几十年,在從事勞動密集型生產的基礎之上,逐漸建立起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尤其是近些年,中國高端製造業正在實現國產化不再依賴於美國進口,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逐漸輸出。與此同時“美國製造”數量越來越少,有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製造業產值為8.4萬億美元左右,而中國大約是美國的3倍。

美國國內媒體則將“中國製造”與日本產品作對比指出,“中國製造”已告別粗製濫造,和日本產品同樣耐用。不僅僅是美國,來自德國一項調研顯示,中國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約3/4的德國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的質量20年後會更好。

有外國網友說:“划算才是硬道理。普通人只希望商品是自己買得起的。”還有美國網友直接表示:“全世界,尤其是美國,還欠中國一個擁抱。如果不是中國生產了高性價比的商品,大多數普通人是消費不起的。”(可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