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11月1日,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共儋州市委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儀式在儋州市那大鎮石屋村舉行。本次媒體行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大力挖掘儋州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借力全媒體優勢資源打造紅色儋州形象,塑造儋州紅色文化品牌,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借力全媒體優勢 打造紅色儋州形象

在啟動儀式上,儋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梁定中介紹,儋州紅色資源是瓊崖23年紅旗不倒的海南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戰爭年代,儋州是瓊崖縱隊的重要活動區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黎族人民抗爭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松濤水庫、石屋村建設發展等蘊含的紅色精神歷久彌新。此次媒體行活動以“牢記初心使命,賡續紅色基因”為引領,以“政媒聯合+主題活動+全媒體特別報道”形式,通過組織全媒體記者團,重走革命路,探尋儋州紅色事蹟,面向全國集中傳揚儋州紅色事蹟,講好紅色故事,全方位展現儋州紅色之美。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據瞭解,早在1923年,就已有儋州籍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馬克思主義開始在儋州大地傳播。1926年光村鎮泊潮村成立了儋州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第一個農民協會和第一支農民自衛軍。1927年發生的新州暴動,是瓊崖革命史上武裝奪取政權的最早嘗試。1945年,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獨立縱隊總部進駐儋州領導瓊崖革命,紅色基因、紅色血脈傳承至今。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因此,本次媒體行將圍繞中國村官精神館、木排村結盟園、南豐鎮瓊崖縱隊總部舊址、白馬井渡海先鋒登陸點、泊潮村農會舊址、黃金容革命烈士紀念碑等重點紅色資源,利用豐富多樣的融媒體報道手段,對儋州23年紅旗不倒的革命事蹟進行挖掘,並對近年來儋州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取得的新成就、新進步、新經驗展開全方位的實地考察採訪報道。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重走革命路 探尋儋州紅色事蹟

南豐鎮位於儋州市城區以南,鎮內有全國十大水庫之一 —— 松濤水庫,素有“寶島明珠”和“島中之海”之美譽。紅色旅遊資源有“瓊崖縱隊舊址”,自然旅遊資源有武教村委會的“千年古榕樹”,人文旅遊資源有武教村委會海雅村林氏民居、陶江村委會深田一隊鍾鷹揚舊居等客家圍屋古民居。目前,南豐鎮按照“政府扶持、企業運作、基地帶動、農民生產”的產業發展思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全鎮經濟保持平穩運行。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石屋村的創業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輝煌於七十年代。石屋原名五嶺角,曾經是一個村破人窮的小山溝。經過多年發展,石屋村以打造基層黨員幹部“精神高地”為目標要求,以建設艱苦創業和中國村官精神體驗基地為特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石屋村延續“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的精神內核,“老先進”煥發新魅力,讓紅色精神歷久彌新。

白馬井渡海先鋒營登陸點烈士墓就位於儋州市白馬井鎮超頭村。曾經硝煙瀰漫的海岸上已然一片和平寧靜,經常可以看到漁家婦女和小孩在沙灘上挖螺做菜吃,不遠處就是洋浦港,工業文明與鄉村生活交織其間。近年來,洋浦大橋建成通車,西部高鐵開通運營,大型房地產項目拔地而起。濱海新區建設隨著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不斷深入,形成較為完善的海陸空交通格局,一座濱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海風情小鎮新城雛形已現。

儋州光村鎮泊潮村是一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儋州農民運動的發源地,是儋州革命的“火種村”,也是第一個將馬克思主義帶入儋州的革命先驅黃金容的故鄉。泊潮村這裡的民居也很有特色。同村裡樹立的黃金容的紀念碑一樣,都是就地取材,把火山石鑿成條狀壘成的。泊潮村的村民依託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以紅色精神為靈魂,“靠海吃海”,紛紛開起了農家樂,走上致富的道路。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紅色星火 絢麗儋州——“發現儋州紅色之美”全媒體行啟動

革命老區儋州和慶鎮木排村委會曾是瓊西第一塊抗日根據地——木排抗日根據地遺址,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曾經是瓊崖西部的“小延安”,為奪取瓊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黎苗族人民與共產黨員歃血為盟從此翻身得解放的發生地,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四支隊駐地舊址,臨儋聯縣委縣政府舊址。歲月無聲,這些紅色遺蹟默默見證著那段崢嶸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