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1

前天,“19歲女孩保研北大”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女學霸”叫徐升,2000年3月出生,5歲上小學,六年級跳級一次,現在就讀於安徽大學,今年才19歲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學。

同時,她還收到了中科大、浙大、人大、武大、南大5所名校的offer。最終因為嚮往北京這個城市,選擇了北大。

此消息一經傳到網上,引發無數網友點贊: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但眼前的光鮮背後,徐升求學的過程並不容易。

據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崔明伍說,“徐升很好學,經常在圖書館碰到孩子看書。”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上課期間,他發現徐升是全班唯一一個不帶手機進教室的學生。

“我們在微信一個小程序裡點名,發現徐升在課堂卻沒登錄微信,事後她才說上課沒帶手機,所以沒法用微信簽到。”

手機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交流工具,如今它不再是家長的專屬物品,而深入孩子生活成為他們熱衷的玩物。

10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第一份《世界視力報告》顯示:

現在全球近視人數約為26億,19歲以下近視者,為3.12億。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率不斷上升。

在這份報告中,中國和韓國被當作“典型”,原因是兩個國家的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都很高,分別達67%和97%,

而美國青少年近視率僅為10%。

隨著孩子近視率的不斷攀升,很多父母抱怨是孩子太痴迷於手機的結果,同時還嚴重影響到了生活和學習。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近日,武漢一名11歲男孩在地鐵上要玩手機,被媽媽拒絕,一怒之下摔掉手機,負氣跑走。之後躲在大樹後不讓母親發現。最後在附近的一家書店內找到正在看書的他。

而東莞一名15歲的少年,因長期沉迷於手機遊戲,曾因怕被同學取笑“小眼睛”,儘量避免在學校佩戴眼鏡,現在視度數竟然高達2400度。

很多小學、初中的孩子甚至會把手機帶到課堂,妨礙學習。為此,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古城中學的老師曾放出大招,當眾銷燬本學期以來收繳的學生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或許是出於太氣憤,或許是面對控制不住的現實,家長和學校只能選擇如此。

每個孩子愛玩手機的背後,藏著一顆尋找樂趣的心,無奈孩子小,自控力差,一味的縱容玩手機,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預估的傷害。

2

喬布斯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我們限制孩子在家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

而比爾蓋茨也在接受《鏡報》採訪時表示,他決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在14歲前擁有一部自己的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比爾蓋茨的女兒Jennifer直到14歲,才第一次用上手機。在此之前,看到班上一個個的同學都用上了手機,Jennifer曾找父親抗議,但比爾蓋茨堅信,在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前,小孩子不應該使用電子設備。

即使到Jennifer14歲以後,她使用電腦的時間也受到父母的嚴格控制。

如果孩子在玩手機上花費太長時間,會阻礙這2項重要能力的發展:

  • 缺少戶外活動機會,不利於興趣的培養

瑞士現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對孩子成長來說很重要的事是:玩中學,學中玩。

在玩中,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喜歡探索事物;而在學習中加入玩的元素,會讓孩子更喜歡學習。

如果一味的玩手機,孩子的生命是萎縮的。

印尼人民最近因為他們的孩子總玩手機,很頭疼,還讓一批小孩接受了住院治療。萬隆市長知道後,認為再這樣下去不好,他想出了一個替代方案:送每個學生一隻小雛雞。

市長說,“我們首先會訓練孩子們如何養小雞,包括餵食和照顧它們。我覺得這能幫助他們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暖心的市長!無論是養小雞,或陪伴孩子到大自然中,或陪他閱讀,都能夠增加孩子的興趣點。當好玩的東西一旦增多,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夠成功轉移。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 讓孩子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同事的孩子很喜歡玩手機,每次媽媽一下班,就追著要手機。

剛開始同事還能耐心教導,孩子玩一會兒就放下了。但時間長了,說得多了,同事的耐心被消磨殆盡,聲音不知不覺大起來,甚至有時會吼叫,孩子漸漸的有了逆反心理,媽媽說不讓玩,偏要玩。

一場關於爭搶手機的“權力之爭”不斷上演。

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禁果效應,它主要是說: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

父母越嚴厲禁止孩子玩手機,越能激發他看手機的慾望,也就看得越起勁,自制力也就慢慢喪失了。

3

記得在生女兒前,我也曾信誓旦旦的說,以後絕對不做用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哄娃的媽;但真到了這一天,才發現想要做到這一點,真的是太難了。

帶娃一天,當他還元氣滿滿,仍然上跳下竄,而你早已癱在沙發上只想葛優躺,這時只有給他手機,世界才能安靜片刻。

既然攔不住孩子看手機,那麼,引導孩子合理的、正確的使用手機,才是長久之策。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因有規則而美麗。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在規則內最大限度的享受自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對孩子玩手機來說,如是。

網友悠悠在微博分享了她的做法。

因為兒子愛玩手機,悠悠不得不跟他一起制定規則。

在制定規則前,悠悠事先把手機的危害告訴孩子,比如,長時間看手機會傷害眼睛;手機有輻射,含有很多潛在危險等。

然後為了保持良好的使用手機的習慣,需要制定規則,每天看手機不超過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可以自由選擇哪個時間段使用。

之後發現,孩子真的可以自覺遵守,有時忙起來,甚至忘了玩。

當一個規則制定出來,在規定內的“時間”是真正屬於孩子的,給予他選擇的主動權,就不再是一件敏感的事,也許有一天他就不玩了。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讓孩子不玩手機,家長的榜樣作用不容忽視。

近日有一則新聞,一男孩在公交車上突然嚎啕大哭要找爸爸,司機一問才發現,原來爸爸光顧著玩手機,下車時忘記把小孩帶下去了。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等司機問小孩爸爸的電話,他只記得媽媽的,於是聯繫上媽媽再打電話給爸爸,10分鐘後爸爸才慌忙把孩子接走。

如果父母愛玩手機,就不要責怪孩子也喜歡,孩子會以父母作為榜樣;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就要以身作則。否則,只知道斥責孩子,自己卻不遵守,難免孩子會上行下效。

看似只是孩子愛玩手機的一個陋習,其實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克服的事情。

如果愛孩子,就和他並肩作戰;

如果愛孩子,就和他共同成長。

孩子沉迷手機、不學習,父母做好這2點,孩子立即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